1 / 50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BACK TO INDEX.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NEXT. 口腔白色角化病. 白色海绵状斑痣. 口腔白斑病. 口腔红斑病. 口腔扁平苔藓. 盘状红斑狼疮.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本课小结. 选择相应内容点击. BACK. 一 . 口腔白色角化病 (leukokeratosis). 1. 病因 (机械、化学) 2. 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3. 诊断和鉴别 (灼伤、颊白线、白色水肿) 4. 治疗 (去除刺激因素). NEXT. BACK. 二 . 白色海绵状斑痣 (white sponge nevus). 1. 病因 (遗传性、家族性)

hal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BACK TO INDEX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NEXT

  2. 口腔白色角化病 白色海绵状斑痣 口腔白斑病 口腔红斑病 口腔扁平苔藓 盘状红斑狼疮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本课小结 选择相应内容点击 BACK

  3. 一.口腔白色角化病(leukokeratosis) 1.病因(机械、化学) 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3.诊断和鉴别(灼伤、颊白线、白色水肿) 4.治疗(去除刺激因素) NEXT

  4. BACK

  5. 二.白色海绵状斑痣(white sponge nevus) 1.病因(遗传性、家族性) 2.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皱褶、滤泡状;Odland 小体) 3.诊断和鉴别(白斑、扁平苔藓 ) 4.治疗(VitA) NEXT

  6. BACK

  7. 三.口腔白斑病 (oral leukoplakia, OLK) 1.定义 • 传统定义 • 1983年定义 • 1996年定义:白色为主,不具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些白斑可以转化为癌。 NEXT

  8. 2.病因 • 吸烟 • 槟榔 • 白念珠菌 • 其他:微量元素、微循环、遗传素质、 VitA NEXT

  9. NEXT

  10. 斑块状 皱纸状 溃疡状 糜烂状 颗粒状 疣状 3.临床表现 • 分类: 均质型 非均质型 NEXT

  11. NEXT

  12. (2) 好发部位 颊 唇 舌 口角 前庭沟 腭 龈 (3) 自觉症状:粗、痛、硬、烂、紧、木、涩 NEXT

  13. 年龄 • 性别 • 部位 • 类型 • 病程 • 刺激因子 • 症状 • 病理背景 (4) 癌变易感因素 NEXT

  14. 4.病理特征 • 增生性变化 • 上皮异常增生评价标准 (WHO 1978年) NEXT

  15. 轻度:累及上皮层1/3以下 中度:累及1/3~2/3 重度:累及2/3以上 NEXT

  16.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WHO 1972) 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的在形态上已有变化的组织。 NEXT

  17. 5.诊断与鉴别 (1)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病理检查 脱落细胞检查 甲苯胺蓝染色 NEXT

  18. 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结果 NEXT

  19. (2) 两段式诊断 • 临时性诊断——临床术语 → “ 某某 损害” • 肯定性诊断——去除刺激因素 2 ~ 4周后损害仍存在组织学诊断——病理 NEXT

  20. (3) 鉴别诊断 NEXT

  21. 西 药 中草药 • 药物治疗 • 理疗 • 手术 • 生物治疗 6.防治 • 局部处理 • 全身治疗 BACK

  22. 四.口腔红斑病(oral erythroplakia) 奎来特红斑(erythroplasis of Queyrat) 红色增殖性病变(erythroplatic lesion) 红色肥厚症 博温病(Bowen disease)皮肤、龟头、 阴道、口腔 NEXT

  23. 1.病因(不明) 2.临床表现(分类、部位、特征) 3.病理特点(萎缩、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 4.诊断和鉴别(LK、LP ) 5.治疗(手术、理疗 ) NEXT

  24. NEXT

  25. 鉴别 BACK

  26. 五.口腔扁平苔藓 (oral lichen planus, OLP) 1.概述 • 非感染疾患,可同时累及粘膜和皮肤 • 患病率0.51%,女多于男 • 慢性疾病,病程迁延反复 NEXT

  27. 2.病因 • 感染因素 • 微循环障碍因素 • 遗传因素 • 精神因素 • 内分泌因素 • 免疫因素 • 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NEXT

  28. 3.临床表现 • 口腔粘膜病损 • 对称性 广泛性 • 根据病损部位分 • 颊 舌 唇 龈 腭 NEXT

  29. 根据病损形态分 • 网状型:双颊、前庭沟、咽旁 • 环状型:双颊、舌缘、舌腹、唇红 • 条纹型:前庭沟、附着龈、口底 • 斑块型:舌背 • 丘疹型:双颊 • 水疱型:翼颌韧带、软腭、唇 • 糜烂型:双颊、唇、舌腹、牙龈 • 萎缩型:舌背 NEXT

  30. NEXT

  31. NEXT

  32. 多角形扁平丘疹 • 皮肤损害 • 指(趾)甲损害 甲板有纵沟及变形 (4) 自觉症状:粘膜粗糙感、木涩感、烧灼感,遇辛辣、热等刺激时有疼痛感 NEXT

  33. NEXT

  34. 4. 病理 • 上皮过度或不全角化 • 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少数萎缩变薄 • 基底层液化变性 • 基底膜下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NEXT

  35. 5.诊断与鉴别 (1)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病理检查 NEXT

  36. 盘状红斑狼疮 • 白斑 • 口腔红斑 • 粘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 • 苔藓样反应 • 多形性红斑 (2) 鉴别诊断 NEXT

  37. 6.治疗 • 局部处理 • 全身治疗 西药:免疫抑制剂等 中草药 • 药物治疗 • 调整全身情况 BACK

  38. 六. 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 1.概述 • 皮肤粘膜慢性结缔组织疾病 • 5%DLE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NEXT

  39. 2.病因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遗传因素 • 诱发因素:日晒、感染、精神紧张等 NEXT

  40. 3.临床表现 • 唇红部损害下唇红多见盘状萎缩区,中心凹下,外围白色放射状短条纹病变区可向皮肤侧延伸,使唇红皮肤界消失易出血,形成血痂、脓血痂 NEXT

  41. NEXT

  42. 皮肤损害面部蝶形红斑 • 口腔内粘膜损害颊 舌背 舌腹 牙龈 硬腭等 (4) 自觉症状:瘙痒、刺痛、烧灼感 NEXT

  43. NEXT

  44. NEXT

  45. 4. 病理 • 上皮中度过角化或不全角化 • 棘层萎缩变薄 • 基底层液化变性 • 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NEXT

  46. 5.诊断与鉴别 (1)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 病理检查 NEXT

  47. 慢性唇炎 • 扁平苔藓 • 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 (2) 鉴别诊断 NEXT

  48. 6.防治 • 防护:避光、御冷 • 局部处理:湿敷 • 全身治疗 • 西药:免疫抑制剂等 • 中草药 BACK

  49. 七.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 1.病因(咀嚼槟榔等) 2.临床表现(粘膜弹性降低,条索状) 3.病理(上皮下胶原纤维变性) 4.诊断和鉴别(LK、LP、白色角化病 ) 5.治疗 BACK

  50. 本课小结 • 白斑、红斑的定义和病理特征 • 针对病因的白斑和红斑的防治措施 • 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 鉴别良性和具有恶变潜能的白色损害的要点 BACK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