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719 Views
腸病毒防治. 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 講師:游雯婷. 大綱. 影響健康的因素 傳染病發生的原因 腸病毒小檔案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腸病毒的監視及防治 消毒方法. 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遺傳 及生物因素. 醫療技術 及設備. 生活型態. 環境因素. 20﹪. 20﹪. 10﹪. 50%. 宿主 抵抗力. 病原體. 傳染途徑. Ameba. virus. 傳 染 病. +. +. Bacteria. 為何有傳染病. 腸病毒小檔案. 已知的腸病毒有 71 型 。 潛伏期: 2 至 10 天,平均 3 至 5 天 。
E N D
腸病毒防治 臺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 講師:游雯婷
大綱 • 影響健康的因素 • 傳染病發生的原因 • 腸病毒小檔案 •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 腸病毒的監視及防治 • 消毒方法
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遺傳 及生物因素 醫療技術 及設備 生活型態 環境因素 20﹪ 20﹪ 10﹪ 50%
宿主 抵抗力 病原體 傳染途徑 Ameba virus 傳 染 病 + + Bacteria 為何有傳染病
腸病毒小檔案 • 已知的腸病毒有71型。 • 潛伏期:2至10天,平均3至5天。 • 發病後1 週內傳染力最高,腸道可持續排出病毒數週。 • 易由不良衛生習慣或不清潔環境而感染。
腸病毒的症狀 • 無症狀感染:50-80% • 有症狀感染:20-50%(約30%) • 類似感冒或腸胃炎症狀 • 出現較典型症狀或兼有併發症 (a)手足口症 (b)疱疹性咽峽炎 (c)無菌性腦膜炎 (d)併發症
手足口病 • 口腔潰爛:舌頭與頰黏膜 • 皮疹 • 分布於四肢與臀部 • 稍微鼓起的丘疹,手足屁股常小水泡 或是水泡破掉留下的小痂塊 • 與水痘的不同: • 皮疹於軀幹部較多(手足口病軀幹部較少) • 極癢
手足口病症狀 http://www.cdc.gov.tw
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 • 發燒2-4 (7)天 • 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很快破壞變成潰 瘍,平均2-12個,口腔潰瘍7天左右 • 處置:◎鼓勵多喝水 ◎若有脫水現象就需點滴注射 與單純泡疹病毒引起之齦口炎的不同 (a)牙齦紅腫,容易出血 (b)潰瘍集中於口腔的前半部(嘴破未必是腸病毒)
疱疹性咽峽炎症狀 http://www.cdc.gov.tw
小心這些症狀喔~~重症初期 1.三大前期症狀:意識障礙、持續嘔吐、 肌躍型抽續搐(myoclonic jerks) 2.神經學表徵:肢體麻痺、劇烈頭痛、 頸部僵硬與酸痛、腦神經麻痺症狀( 如複視、斜視) 3.心肺表徵: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無 法運動
重症比一比 • 年齡:三歲以下為高危險群 • 小於一歲重症的致死率最高 • 1998年流行前後的血清流行病學證據顯示: (a)家中人數/小孩人數愈多:尤其3人以上會 明顯地增加 (b)上幼稚園/托兒所:有上幼稚園/托兒所的小 朋友危險性增加1-8倍 (c)1998年接觸患有手足口症/咽喉炎的小孩: 有接觸者為沒接觸者的危險性增加為1.6倍 (d)住在鄉下地區:鄉下比城市高14倍 (e)其他因子如飲用地下水尚未呈現統計意義 資料來源:張鑾英、金傳春、許光宏等(2002)Pediatrics109(6):.e88
第71型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飛沫傳染 接觸傳染 糞口傳染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 腸胃道傳染:糞口、水、食物、手部污染 • 呼吸道傳染: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咳 嗽、打噴嚏 • 接觸傳染: 皮膚水泡潰瘍 經由第三者以接觸或飛沫方式傳播 共用玩具,尤其帶毛的玩具
腸病毒的傳染力及傳染期間 • 發病之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 • 在口鼻分泌物中可持續3到4週,在腸道可持續6到8週 • 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強 • 發病二週後,咽喉病毒排出量減少 • 家庭或人群密集處傳染力高
感染腸病毒71型常見症狀 • 發燒時間較長 • 幾乎都有手足口症 • 容易有中樞神經併發症
感染者之處理與治療 • 治療 • 無治療腸病毒的特效藥 • 只能針對症狀,採取對症療法 • 感染發病後 • 就醫,並鼓勵在家休息,約7-10天治癒 • 特別注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 嗜睡、持續性嘔吐、肌抽躍
預防腸病毒 • 疫苗- 研發中 • 一般性預防 • 加強洗手等措施 • 個人衛生習慣 • 避免與病人接觸,避免去人多的場所 (包括游泳池) • 注意飲用水與一般環境之衛生 • 病人之注意事項 • 病人避免到公共場所 • 休息,足夠之營養
什麼情況下必須立刻就醫? •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等,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2~4天後出現。 • 肌躍型抽搐 (全身性肌肉收縮) • 持續嘔吐 •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2008年臺北市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案例 97年6月後臺北市腸病毒重症疫情共5例: 1.文山區兩例→分別6/12、6/16通報,皆排除。 2.士林區三例→分別6/11、6/18、6/20、7/3通報,共四例,皆為確定病例。 3.內湖區一例→6/26通報,排除。 4.信義區一例→7/2通報,共一例,為確定病例。
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自我檢查 •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 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 持續嘔吐 •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感染之幼學童宜請假多久? • 建議請假一至二星期:發病後二週,咽喉的病毒量已大量減少,透過口鼻分泌物傳染的危險性大量減少。 • 原則上以二星期較妥當: • 幼童及低年級學童間易有較親密之行為 • 幼童為腸病毒重症之高危險群 • 接觸傳染機會大 • 減低流行及造成重症之可能性
家庭或學校兒童感染腸病毒 • 小心處理病患排泄物,處理完立即洗手。 • 建議疑似感染者適當休息、適當補充水分、依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在家休息。 • 對家中第二個嬰幼兒病患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較高,病情往往比較嚴重。 • 有聚集感染現象時,儘速報告學校行政單位與衛生、社會或教育單位連繫,以決定應否採行相關防疫措施。
居家消毒方法 • 消毒劑: 稀釋後環境拭,使用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失去活性,衣物漂白水(含氯)的洗滌可殺死腸病毒 • 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 • 紫外線:陽光暴曬或紫外線照射可降低病毒活性
消毒方法 • 溫度的影響: 1.腸病毒室溫可存活數天,4 oC可存活數週,在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但在50 oC以上溫度,很快失去活性。 2.所以食物的加熱處理,內衣褲熱水的浸泡處理可減少傳播。 3.冷氣空調影響不大。
如何泡製消毒水 • 200 ppm 含氯漂白水 • 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5-6% • 以喝湯用的湯匙舀1湯匙(約15至20cc) • 加入5公升的自來水中(大瓶寶特瓶每瓶1250cc,4瓶等於5公升),攪拌均勻即可
消毒重點 • 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 • 只需重點消毒 • 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門把、課桌椅、餐桌、 嬰兒床、樓梯扶把。 • 玩具、教具、遊樂設施。 • 寢具 • 食器 • 善用戶外紫外線
給我報報 我們需要大家的幫忙 若有腸病毒感染問題需要諮詢 衛生局疾病管制合署辦公處-新興傳染病組 電話:(02)23703739-2251 發現社區內有人疑有傳染病症狀 防疫專線 (02)2375-3782
祝各位 健康 喜樂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