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548 Views
窒息性气体中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职业病科 万 伟 国. 一、概述. 窒息性气体定义: 窒息性气体是以气态形式侵入机体并直接妨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利用,从而造成机体缺氧的毒物。. (一)窒息性气体分类. 1.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由于在空气中含量增加使空气中 氧含量比例明显降低,致肺内氧分压及动脉血氧分压降 低,导致机体缺氧、窒息。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 乙烷、水蒸气 2. 血液窒息性气体: 这类气体可阻碍血红蛋白与氧气结 合,或阻止携氧的血红蛋白向组织释放氧气,引起机体缺
E N D
窒息性气体中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职业病科万 伟 国
一、概述 窒息性气体定义:窒息性气体是以气态形式侵入机体并直接妨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利用,从而造成机体缺氧的毒物。
(一)窒息性气体分类 1.单纯性窒息性气体:由于在空气中含量增加使空气中 氧含量比例明显降低,致肺内氧分压及动脉血氧分压降 低,导致机体缺氧、窒息。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 乙烷、水蒸气 2.血液窒息性气体: 这类气体可阻碍血红蛋白与氧气结 合,或阻止携氧的血红蛋白向组织释放氧气,引起机体缺 氧导致窒息。如一氧化碳、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苯胺、硝基苯)等蒸气
3.细胞窒息性气体:这类毒物主要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使酶失活,从而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使生物氧化过程不能进行,导致机体细胞内“窒息”。常见的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等。3.细胞窒息性气体:这类毒物主要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使酶失活,从而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使生物氧化过程不能进行,导致机体细胞内“窒息”。常见的气体如硫化氢、氰化氢等。
(二)窒息性气体毒作用表现 1.毒作用特点: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环节是机体缺氧——脑水肿 2.临床特点:全身缺氧及脑水肿表现是窒息性气体中毒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中脑缺氧症状最为突出 轻度缺氧: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 中度缺氧:出现烦躁不安、头痛、头晕、乏力、耳鸣、呕吐、嗜睡甚 至昏迷; 重度缺氧:出现颅内压升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球结膜水 肿、心律减慢、呼吸减慢、抽搐、昏迷等。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及乳头水肿。
(三)诊断要点 1.明确有害气体接触史 2.根据各类别的窒息性气体,结合其具体毒性分析及某些实验室指标,可获得一些具有鉴别意义的线索
(四)治疗要点——脑水肿 及其他缺氧性损伤的防治 1.缺氧窒息处理:尽快提高血氧张力,使动脉血氧分压达8kPa以上,是治疗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关键所在。应尽早高压氧治疗 2.急性脑水肿的处理:保持呼吸道畅通,适度低温冬 眠,脱水联合应用,高渗脱水剂及糖皮质激素,维持液体出入大致平衡
3.维持脑循环,改善脑灌注:维持正常血容量和使用扩血管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4~6小时重复,以扩充血容量,降低血粘度3.维持脑循环,改善脑灌注:维持正常血容量和使用扩血管药物,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4~6小时重复,以扩充血容量,降低血粘度 4.保护脑细胞,恢复脑功能:。给予FDP、ATP能量合剂、促进脑代谢药物
5.抗生物氧化剂,清除氧自由基: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剂如巴比妥类、维生素E、维生素C、COQ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异丙嗪、谷胱甘肽5.抗生物氧化剂,清除氧自由基:常用的自由基清除剂如巴比妥类、维生素E、维生素C、COQ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异丙嗪、谷胱甘肽 6.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尼莫地平、利多氟嗪等
二、分述 (一)一氧化碳(CO)(GBZ23-2002) 1.毒性特点: 接触工种:化工生产、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建材 烧制;生活接触 中毒机制:CO + Hb HbCO CO与Hb亲和力>O2 20倍 HbCO解离远较HbO2
2.临床特点: (1)血液、皮肤呈樱桃红色 (2)轻度:全身疲软乏力; 重度:深度昏迷 筋膜间隙综合征、肌红蛋白尿、 急性肾功能衰竭 (3)假愈期:精神异常、锥体外系损害、锥体系损害、 间脑综合征
(4)实验室检查: a.HbCO:停止接触1小时检测为好;10~30% 轻度, 30~50% 中度, >50% 重度 b.脑CT检查:大脑皮质、苍白球、内囊部密度减低区 无助早期诊断 c.脑电图:假性阵发性棘慢波;EKG:缺血、缺氧表现
3.治疗要点: (1)脱离接触; (2)氧疗:“内给氧”?鼻导管、面罩吸氧,高压氧舱 (3)输注高渗葡萄糖:防止脑细胞不可逆损失 (4)纳诺酮:催醒作用 (5)迟发脑病防治:
(二)氰化氢(HCN)(GBZ209-2008) 1.毒性特点: (1)理化性质:水溶液称氢氰酸。任何含氮有机物干馏或不完全燃烧均可有HCN生成;某些植物果仁(如杏仁)中也含有氢氰酸 (2)毒性:低浓度HCN(20~40ng/m3)暴露,可在接触数小时后出现轻微症状;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 (>200 ng/m3)时,可在数秒钟内发生“闪电型中毒”
(3)代谢:主要经由呼吸道侵入体内,液态氰化氢或HCN水溶液也可经皮肤或消化道吸收入体。(3)代谢:主要经由呼吸道侵入体内,液态氰化氢或HCN水溶液也可经皮肤或消化道吸收入体。 HCN 氰根(CN-), CN- + S SCN- 仅有少量HCN在肝内经氧化、结合、转化等方式解毒。极少量可以原形从呼气、尿或粪中排出。
(4)中毒机理:未结合的CN-主要是与细胞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3+)结合,阻断此酶的电子传递过程,使生物氧化不能进行,细胞丧失利用氧的能力,导致细胞内窒息(4)中毒机理:未结合的CN-主要是与细胞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Fe3+)结合,阻断此酶的电子传递过程,使生物氧化不能进行,细胞丧失利用氧的能力,导致细胞内窒息
2.临床特点: (1)毒性剧烈,发病迅速,高浓度吸入可昏迷或猝死 (2)血氧含量正常,患者静脉血、肤色、尸斑呈鲜红色 (3)临床表现:早期或轻度中毒时仅有缺氧一般表现,常伴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中有金属或苦杏仁味,呼出气及衣物亦有苦杏仁味,呼吸极度困难为HCN中毒的典型表现,但肺内并无阳性体征;意识丧失、全身阵发性强直痉挛、反射消失、体温下降为生命垂危的征兆,心跳呼吸可随时停止。
(4)实验室检查: a.氰离子浓度:CN-浓度应在中毒后4~8小时内测定 正常人:<1μg 急性中毒>50 μg 吸烟者:<200 μg 急性中毒>1000 μg b.血尿硫氰酸盐: 血浆: 正常<12mg/L 急性中毒>50mg/L 尿:吸烟者<258μmol/24h (<15mg/L),不吸烟者< 172μmol/24h (<10mg/L);急性中毒可增高数倍以上
(3)动、静脉氧分压差: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及血氧含量差明显减小,严重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仅为1%(体积,正常相差4%~5%),显示氰化物中毒患者静脉血动脉化的特征(3)动、静脉氧分压差: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及血氧含量差明显减小,严重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仅为1%(体积,正常相差4%~5%),显示氰化物中毒患者静脉血动脉化的特征 (4)血浆乳酸浓度测定:乳酸酸中毒可作为判断氰化物中毒病情 严重程度的指标。大于4mmol/L时可诊断为乳酸酸中毒(正常值为0.44~1.78mmol/L)。
3.治疗要点: (1)救离现场并脱去衣物,肥皂及温水冲洗被皮肤; (2)检测心肺功能及生命体征,行心肺复苏 (3)早期给氧及糖皮质激素
(4)解毒药物: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和供硫剂(4)解毒药物: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和供硫剂 a.解毒药物: 10%4-DMAP(4-二甲基氨基苯酚)2ml,肌注; 亚硝酸异成酯吸入;静脉缓注3%亚硝酸钠10ml; b.供硫剂:25%~50%硫代硫酸钠20cc~40cc 其他含硫化合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胱氨酸、半胱氨酸等 (5)纳络酮
(三)硫化氢(H2S)(GBZ31-2002) 1.毒性特点: (1)有强烈臭蛋样气味;可溶于水生成氢硫酸;易燃易爆(4.3~45.5%);对铁等金属具有强腐蚀性;任何含硫物质的发酵腐败均能生成H2S气体,故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2)剧毒气体 (3)呼吸道是侵入途径,大部分以硫酸盐形式从尿排出, 无蓄积作用;少量以原形从呼气排出
(4)毒性作用主要特点 : a.强烈刺激性 b.细胞窒息作用 c.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2.临床特点: (1)毒性作用以中枢神经抑制最为剧烈明显,浓度极高 时常表现为“电击”样呼吸骤停,其它毒性反被掩盖 (2)吸入较高浓度时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脑水肿 (3)稍低浓度的H2S接触较长时间可见刺激作用,如眼 鼻刺激、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等 (4)可致心肌损伤 (5)重症常有多脏器功能衰竭
(6)呼出气和衣物带有明显臭蛋样气味 (7)实验室检查: a.血和尿中硫酸盐增多; b. 形成硫化高铁血红蛋白 ,产生发绀 c.心电图可见酷似心肌梗死样改变,T波倒置,ST段可呈弓背样抬 高,心律失常; e.脑电图改变,主要为弥漫性θ、δ慢波,肢体抽搐发作者伴有慢 波、阵发性尖、棘波及尖慢或棘慢波综合出现
3.治疗要点: (1)积极的氧疗、防治细胞窒息 (2) 抗休克、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 (3) 对症支持措施为主。
(四)氮气(N2) 1.毒性特点: (1)常压下N2无毒性;在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氧化亚氮(NO)、二氧化氮(NO2);与氢反应生成氨;并可与活泼金属反应;在合适情况下还可与卤素、硫等反应,生成具有高度爆炸性的化合物(三氟化氮、三氯化氮、硫化氮) (2)危害主要因吸入浓度过高所致;氮麻痹 ;减压病
(3)N2具有一定脂溶性,氮分压增高时更易溶于富含类脂物质的神经组织,导致神经细胞膜兴奋障碍,产生麻醉作用,影响脑功能;(3)N2具有一定脂溶性,氮分压增高时更易溶于富含类脂物质的神经组织,导致神经细胞膜兴奋障碍,产生麻醉作用,影响脑功能; (4)氮气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吸入高浓度氮气,氮气量大时可相对减少吸入气中氧含量,从而造成机体缺氧窒息
2.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 a.轻者主要为缺氧反应,不少患者有兴奋表现; b.重者为急性脑水肿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 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抽搐痉挛等; (2)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显示PaO2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欢迎交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