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68 Views
第二章 大气环境. 本章主要内容. 绪论 大气结构与组成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大气环境绪论. 大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地球最外层 : 3.9*10 15 t 混合气体 , 占地球质量百万分之一 . 地心引力作用使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质量主要集中在下部 . 50%----5km 以下 75%----10 km 以下 90%----30 km 以下 百万分之一 -----100 km 以上.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E N D
本章主要内容 • 绪论 • 大气结构与组成 • 大气污染和污染物 •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 •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大气环境绪论 • 大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地球最外层 :3.9*1015t混合气体,占地球质量百万分之一.地心引力作用使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质量主要集中在下部. • 50%----5km以下 • 75%----10 km以下 • 90%----30 km以下 • 百万分之一-----100 km以上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大气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密度层结。
大气的结构 根据大气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化学成分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成层,更远的地方称为逸散层。
对流层(Troposphere) • 对流层(8-17Km) •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0.6℃/100m; • 下层暖空气和上层冷空气进行交换,发生对流; • 气象变化发生在此层
对流层(Troposphere) Weather in the Troposphere
平流层(Stratosphere) • 在平流层下层,即30-50km以上,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很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30-3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 在高约15-35km的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一层臭氧层(吸收短波紫外线)。 • 超音速飞机理想的飞行埸所
中间层(Mesosphere) • 底部温度高,O3吸附紫外线的结果 •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中间层顶温可降至 • -83~-113℃
热层(Thermosphere) • 该层的下部基本上由分子氮组成,上部由原子氧组成; •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300Km处达1000℃以上); • 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又称为电离层; • 有反射无线电波作用,在远距离无线电通讯中具有重要意义;
外大气圈(Exosphere) Outermost Layer of the Atmosphere 大气层的最外层,高度达800km以上。空气极为稀薄,受地心引力小,气体及微粒可以从这层被碰撞出地球重力场而进入太空逸散。人造卫星在这层运行。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 主要组成:O2,N2及几种惰性气体,99.9%. 大气: 稳定组分:除CO2,水蒸气外的大气组分. 可变组分: CO2,水蒸气(地区,季节,气象,人类活动影响) 水蒸气:0-4%, CO2 :0.033%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分级比例 不同空气质量下的人口比例 不同规模城市空气污染程度
大气污染成因 • 痕量气体含量少,但危害大,当其数量和积聚时间对人和生态造成危害时,产生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源 输入输出(化学反应,生物活动,物理沉降) 人为源和天然源 大气 大气污染物 V入 循环 V出 V出<V入 ------结果------污染物积聚,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源: • 天然源:经过一定时间后可恢复 • 人为源:较难恢复,大气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 大气污染是全球性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源 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天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 、海浪飞沫 污染物的来源 燃料燃烧 点源线源面源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人为污染源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 农业活动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