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262 Views
工業地理. 全球在地化與當代地理學轉向. 1 日本、美國在石油危機之下加速產業發展 、創新科技、資訊發展 ( 革命 ) W 1 (1973~1974) W2 (1979_1980) 重原長大→輕薄短小高 , 及服務部門。 2 、資訊技術發展 : 日美公司→ R&D Email 、 DHL 、 Fedex 、宅配及便 地理空間聚斂、時空收斂、地理 ( 距離 ) 已死 3 、人流、物質 ( 資 ) 流、金融流、金錢流、經濟金融、服務空間、行政空間、政治空間.
E N D
全球在地化與當代地理學轉向 1 日本、美國在石油危機之下加速產業發展 、創新科技、資訊發展(革命) • W 1 (1973~1974) • W2 (1979_1980) 重原長大→輕薄短小高,及服務部門。 • 2 、資訊技術發展: 日美公司→R&D • Email 、DHL 、Fedex 、宅配及便 • 地理空間聚斂、時空收斂、地理( 距離) 已死 • 3 、人流、物質( 資) 流、金融流、金錢流、經濟金融、服務空間、行政空間、政治空間
4 、美國1980 年代自由主義( 全球化主導者) → 1990 年代, 保守主義→2000 年 代, 霸權主義 • 1970~1980 世界產業佈局( 外移) →跨國企業、多國籍企業→激起世界都市 競爭 • NAFTA ,EU • 5 、美日英: 三大經濟板塊→加速歐盟整合、區域化10+1, 10+3 • NAFTA 以紐約為中心, 世界都市 • 先進國家HDCS, NICS, MDCS, 落後國家LDCS • 地方都市、特色創意地方化
經濟全球化:全球經濟貿易自由:Liberalism, deregulation 去管制化GATT → WTO • 張其昀: 地理人, 現文化大學董事長的父親。 蔣中正機要秘書 • 艾科卡: 克萊斯勒轉虧為盈 • 企業轉型: 企業生產鏈的形成與企業營運 • 上游段: 供應鏈; 原料、能源、零組件 • 中游段: 生產鏈; 機械、製程、品管 • 下游段: 配銷鏈; 市場、運輸、銷售
1. R&D (Research & Development) 3.配銷、行銷 distribution & Marketing 1 3 2.製造 Processing & Manufacturing 2 • 4.公司管理→垂直整合、內外部環境因應、調適、應變 • 產品生命週期掌握,FMS,後褔特主義 • 5.全球化企業區位趨勢(Locational trends) • 1950~1970、1970~1980、2007~2010
全球化網路結構→社會生活變化 • 社會疏離、都市流動性( mobility) ) 新的社區生活方式, 新的地方感 • 創造新故鄉→The new sense of place 陌生空間→有生命力的, 有地方回應的、有意義的地方 段一夫( 義字) , 段祺瑞孫子 • 建構一個地方社區再造, 都市靈魂、市民主義、社會整合 • 造人、造景、造產( 古川町) 造街 • 社會整合、冷漠 • 正向→多元文化熔爐、文化角色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