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第三章 注 意

第三章 注 意. 本章内容.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第二节:选择性注意 第三节:分配性注意 第四节:注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节:实验三. 我们努力!. 牛奶面包都会有的.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含义 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 故事)。 认知心理学目前强调注意的选择性维量,将注意看作一种内部机制,实现对刺激的选择控制并调节行为( Kahneman,1973 ),也即舍弃一部分信息,以便有效的加工重要的信息( Boring, 1970 )。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注意的种类. ( 1 )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

haig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注 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注 意

  2. 本章内容 •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 第二节:选择性注意 • 第三节:分配性注意 • 第四节:注意在生活中的应用 • 第五节:实验三

  3. 我们努力! 牛奶面包都会有的

  4.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 注意的含义 • 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故事)。 • 认知心理学目前强调注意的选择性维量,将注意看作一种内部机制,实现对刺激的选择控制并调节行为(Kahneman,1973),也即舍弃一部分信息,以便有效的加工重要的信息(Boring, 1970)。 •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

  5. 注意的种类 • (1)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 • (2)选择性注意、分配性注意与持续性注意

  6. 二、注意的研究历程 • 研究取向: 从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方面研究注意 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 • 研究范式: 过滤器范式 选择定势范式

  7. 过滤器范式的研究特征 • (1)采用选择性注意和局部报告法; • (2)同时呈现大量有关与无关的刺激(通过一些物理方面的特征区分有关与无关的刺激),使被试产生较高的记忆负荷; • (3)被试根据刺激的特征做出相应的反应; • (4)以反应正确率为测量指标。

  8. 选择定势范式范式的研究特征 • (1)采用注意搜索与启动实验方法; • (2)考察视觉注意; • (3)呈现给被试的刺激量较少,被试的记忆负荷较低; • (4)以反应时为测量指标。

  9. 第二节:选择性注意

  10. 一、选择性注意的基本类型 • 听觉选择性注意 • 视觉选择性注意

  11. 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 • (一)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实验一) • (二)刺激物的语义联系(实验二) • (三)作业的相似性 • (四) 作业的熟悉性 • (五)个体内部的心理素质

  12.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 实验一 用双耳分听范式,让被试听3对词,如7-3 4-2 1-5.其中7.4.1,依次呈现给左耳,3.2.5依次呈现给右耳。每对数字达到两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队数字之间的间隔是0.5s。 要求被试按自己选定的顺序把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结果大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如果要求被试按时间呈现的顺序报告数字,结果准确率降低,间隔0.5s 是正确率20%;2s时正确率50%。 即物理特性惹人注意的占优势。

  13. 影响信息选择的因素 • 实验二:语义联系对注意选择的作用。 Gray等人用双耳分听范式,两耳接受的单词可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如呈现给左耳是:6——老鼠——2,呈现给右耳的是:吃——9——奶酪。 要求被试把自己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 结果:老鼠吃奶酪;6——9——2 即物理特性惹人注意的占优势。

  14. 选择性注意研究的常用实验方法 • 追随作业:(主要是听觉的) • 视觉过滤: • 视觉搜索作业: • 双耳分听:(听觉的)

  15. 二、听觉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 (心算专家) • (一)过滤器模型 • (二)衰减作用模型 • (三)反应选择模型 • (四) 早期选择模型和 后期选择模型的争议

  16. 感觉 登记 选 择 性 过 滤 器 容量有限的 高级心理加工 反应 长 时 记 忆 (一)过滤器模型 1、代表人物: Broadbent (1958)

  17. 模型说明 • 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于是出现瓶颈。 • 为避免系统超载,需要某种过滤器来进行调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信息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其他信息则不让通过。 • 后被Welford(1959)称为单通道模型。

  18. Broadbent 的双耳分听实验支持 • 实验过程: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2个数字/秒),如: 再现方式1: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如493,627。65% 再现方式2: 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如6,4;2,9;7;3。20%。

  19. 结果解释 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都是一个通道,该通道的信息单独贮存,过滤器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再现方式1中,被试可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只需要一次转换; 再现方式2中,至少需要在双耳之间做3次转换,再现效果差。

  20. Cherry双听追随实验支持 追随程序(Shadowing Procedure)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使被试尽可能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项目,而对非追随耳的项目,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由男声变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东西都不能报告;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的语系发生变化都觉察不到。

  21. 不管是双听实验还是双听追随实验,被试只能注意到一个通道,一般是追随通道的信息,而常常无法报告或觉察另一个通道的信息。不管是双听实验还是双听追随实验,被试只能注意到一个通道,一般是追随通道的信息,而常常无法报告或觉察另一个通道的信息。

  22. Anny… … 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鸡尾酒会效应

  23. 6 JEC 9 OB 2 TIVE 追随耳 DEAR 5 JANE 3 AUNT 4 OBJECTIVE DEAR AUNT JANE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 表明非追随耳的信息也能得到一定的识别

  24. Knowledge of on a hill 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追随耳 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 (3)Treisman 的实验 (1964) • 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由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时,被试会追随意义,将注意转向另一耳朵。只有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通过时,才能实现。

  25. (二)衰减模型 1、代表人物:Treisman(1964) 2、主要观点: • 过滤器并非按“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作用是减弱信息的信号,受到衰减的信息仍可进行高级加工。 • 已经贮存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有不同的兴奋阈限,非追随耳的信息受衰减而强度减弱,常常不能被激活,但特别有意义的项目有较低的阈值,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

  26. 意义分析 。。。。。 。。。。。 物理特征分析 选择性过滤器 追随耳 反 应 非追随耳 衰减模型简图

  27. 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比较 不同之处: 1、过滤器模型假设,选择性注意的基础是对输入刺激的物理属性的粗略分析;衰减模型则认为,前注意分析更为复杂,甚至可能由语义加工组成。 2、过滤器理论中的过滤器是“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衰减模型认为是衰减的方式,未选择的通道不是完全关闭的,而只是关小或阻抑。

  28. 相同之处 1、两模型的根本出发点相同: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器予以调节; 2、过滤器的位置相同: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3、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具有知觉性质。 因此,二者并称为知觉选择模型。

  29. (三)反应选择模型 1、代表人物:Deutsch & Deutsch (1963) 2、主要思想 • 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 重视记忆在信息选择中的作用。感觉所有的信息都通过知觉的加工,再达到记忆系统,激活记忆系统中的表征,并与记忆系统中的表征发生着某种关系,从而决定者对信息的选择。

  30. 反应 反应选择 追随耳 感觉登记 知觉分析 组织输出 非追随耳 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

  31. 支持性实验 Shiffrin等人让被试在白噪音(white noise)的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白色音,有色音) 实验条件: (1)用双耳分听,同时注意双耳;(两耳) (2)只用左耳听,只注意左耳;(单耳) (3)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单耳) 实验假设:知觉选择? 反应选择?

  32. 支持性实验 • 结果发现: 在3种条件下,对特定辅音的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 • 结果推论:?

  33. 反对性实验 Treisman等人的实验(追随技术): 在两耳呈现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安排目标刺激(单词),要求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只要听到目标词,就按键或敲击反应。 在实验中,既设置了追随耳程序(让被试复述追随耳中听到的项目), 又设置了追随靶子词程序(在同时呈现给双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些特定的靶子词。并要求被试无论是在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中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反应,如敲击左键或右键,分别记录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

  34. 反对性实验 • 实验假设: (1)过滤器模型? (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成绩) (2)衰减模型? (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成绩) (3)反应选择模型? (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成绩)

  35. 反对性实验 • 实验结果: 追随耳成绩87% 非追随耳成绩8% • Deutsch的批评: • 主试对追随材料和非追随材料的要求不同, • 被试感觉两种条件下目标词的重要性不同。 • 两耳的地位不等(追随耳/非追随耳;在追随耳中,对靶子词既复述又按键,在非追随耳,只按键)

  36. Tresiman的补充实验 • Tresiman重新设计实验,要求被试当从追随耳中听到靶子词后,不要对此进行复述,使两耳在接受靶子词的条件上一致。 • 实验两个水平:声音相同,声音不同(性别) • 结果具有同样的趋势。 • 思考???双耳保持同样的条件吗?

  37. 注意研究的焦点问题: • 注意选择发生在什么时间?

  38. 加工 与识别 反应 择定 觉察 刺激 反应 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 知觉选择 反应选择 注意机制:早期选择还是晚期选择?

  39. 对知觉选择与反应选择模型的验证 • 感受性与判断标准的区别实验 • 皮肤电反射的研究

  40. Moray&O’Brein(1967) • 运用双耳分听和追随程序,对实验进行信号检测论的分析。 • 给被试双耳同时呈现数字并随机插入字母,从追随耳和非追随耳中听到字母后分别按键作反应。 • 结果发现,双耳的d’(感受性)有显著差异,追随耳>非追随耳,但在β(判定标准)上没有显著差异。结果仍然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41. Moray et al(1970) • 在应用追随程序的双听实验中,进行皮肤电反射的研究。 • 对追随耳出现的特定字词伴以对被试的电刺激,形成条件性的皮肤电反射。当已成为条件信号的字词从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仍然发现有皮肤电反应。 • 结果支持衰减模型。

  42. 目前对于两类模型的观点 心理学家倾向知觉选择模型。 两类模型并不对立:反应选择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相联,都承认注意分配。 知觉选择模型—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技术,该方法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再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其实质研究注意的集中性。 反应选择模型—一般运用不附加追随耳程序的靶子词的双耳分听技术,使注意分配到两耳中,研究注意的分配性。

  43. 无论是知觉选择模型还是反应选择模型都是以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作为出发点的;无论是知觉选择模型还是反应选择模型都是以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作为出发点的; • Broadbent(1958)最早提出“注意是资源有限的加工系统的工作结果”的想法,他所提出的注意过滤器模型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 然而,前面的模型并没有用这种思想来具体说明注意,没有成为注意的机制或解释注意的原则。 • 因而从70年代开始,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已经开始避开注意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而把注意能量有限当作注意机制来解释注意。

  44. 对“瓶颈理论”的质疑 • Spelke的训练效果() • 认知容量(cognitive capacity)

  45. 第三节:认知容量与分配性注意 一、双作业操作(dual-task performance) 二、容量分配理论模型 (一)单一资源理论(p122) (二)多重资源理论(p125)

  46. 三、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理论模型 • (一)视觉的可变焦距理论: 注意象聚光灯一样,并且具有可以调节焦距的功能,从而对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的刺激或很大范围的刺激做出反应。 • (二)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注意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注意阶段,个体对对呈现在视觉环境中的所有刺激的特征进行快速的平行加工,这个过程基本上不需要注意的参与; 第二个阶段是特征整合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以较缓慢的速度、采用系列加工方式,通过集中注意将各种特征有效地组合起来,完成对客体的知觉。

  47. 第三节:注意的分配

  48. 注意分配的研究方法:双作业操作 双作业操作即在同一时间进行两种作业(画)。 • 在进行两种不同感觉道的作业时,未受到注意的输入通道的信息所能得到的高级分析要比原先想象的更多。 • 在同一感觉道内进行两种性质相同的作业,会由于作业的难易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49. 注意分配的理论模型 单一资源模型 多重资源模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