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1.11k Views
昆蟲 — 紋白蝶知多少. 四年三班 : 蔡宜蓁. 研究動機. 配合三年級下學期課程,小朋友都要養蠶寶寶。 今年,自然老師讓我們有兩個選擇 -- 蠶寶寶或紋白蝶幼蟲(以下稱菜蟲)。 我兩種都想養,可以同時觀察牠們的不同, 媽媽建議我養菜蟲。. 研究目的. 我想知道 --- 1. 要怎麼飼養菜蟲和紋白蝶。 2.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飲食、身體構造和 運動方式。 3. 紋白蝶一生的變化。 4. 日本白紋蝶和台灣白紋蝶的不同。 5. 菜蟲和生物防治法。 6. 紋白蝶和蛾的不同。. 研究過程. 一、 飼養計畫. 菜蟲的取得方法
E N D
昆蟲—紋白蝶知多少 四年三班:蔡宜蓁
研究動機 • 配合三年級下學期課程,小朋友都要養蠶寶寶。 • 今年,自然老師讓我們有兩個選擇--蠶寶寶或紋白蝶幼蟲(以下稱菜蟲)。 • 我兩種都想養,可以同時觀察牠們的不同, 媽媽建議我養菜蟲。
研究目的 我想知道--- • 1.要怎麼飼養菜蟲和紋白蝶。 • 2.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飲食、身體構造和 運動方式。 • 3.紋白蝶一生的變化。 • 4.日本白紋蝶和台灣白紋蝶的不同。 • 5.菜蟲和生物防治法。 • 6.紋白蝶和蛾的不同。
研究過程 一、飼養計畫 菜蟲的取得方法 • 讓牠自投羅網---天然觀察箱 • 到菜園找尋蟲卵
研究過程 一、飼養計畫-菜蟲的取得 • 天然觀察箱的夢想 先種植菜蟲愛吃的植物,就能「引蟲入 園」。 • 資料說牠們喜歡吃十字花科的植物,配合自然課程種菜單元,我選擇種植油菜花,如此一來,就能同時觀察囉!
研究過程 一、飼養計畫-菜蟲的取得 • 菜園尋蟲記 • 找到一座廢棄的芥藍菜園,好多紋白蝶在上頭飛舞,我想,一定可以順利找到蟲卵。 • 查過資料:卵是淡黃色的,一顆一顆單獨豎立在葉子的背面。
研究過程 一、飼養計畫-菜蟲的取得 • 菜園尋蟲記 • 找到了蟲卵,我摘了一片較強壯的葉子回家,上面有五個蟲卵。
研究過程 一、飼養計畫-佈置菜蟲寶寶的家 • 天然觀察箱:拿花盆播種就好了。 • 飼養箱製作:我將寶特瓶割開一個洞,再放進一個小的名片盒裝水(讓葉子保鮮)再將從菜園摘回的葉子放進去。 。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菜蟲寶寶孵化了 • 剛孵化是淡淡的黃綠色,半透明的。卵殼不見了,應該是被幼蟲吃掉。 • 葉子上有黑色像細沙一樣的顆粒,是牠的排泄物。 • 卵期大約4---5天。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菜蟲寶寶長大了 • 菜蟲寶寶孵化到結蛹大概是18天。(我的記錄約9天) • 分成五齡,三齡後,背部出現黃線和黑點,每一個環節長滿白色短腺毛。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 台灣紋白蝶:身體比較綠,背部黃線非常明顯。 • 日本紋白蝶:身體淡綠色,背部沒有黃線。 菜蟲寶寶長大了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菜蟲寶寶的結蛹期 • 18-20天左右,菜蟲開始亂爬,找尋適合結蛹的地方。 • 前蛹期:吐絲、身體變短。兩天後,綠色的蛹變成淺咖啡色。 • 顏色:每個都不太相同,從淡綠色到深褐色都有。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菜蟲寶寶的結蛹期 • 特徵:前端有針狀的突起物。 • 帶蛹,絲帶通過後胸背方。 • 絲帶及尾部的絲器懸掛在 • 固定的地方。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菜蟲寶寶羽化成蝶 • 羽化前,蛹殼變成透明狀,蛹內蝴蝶翅膀的花紋和色彩都可以看見;整個蛹變透明時,還能看見複眼、觸角。 • 即將羽化時,蛹內的蝴蝶會先將頭胸處撐裂開,探出頭來,接著腳伸出蛹殼外,再完全脫離蛹殼。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菜蟲寶寶羽化成蝶 • 剛開始,翅膀小小的,皺成一團。腹部大大的,大約兩小時後,會將體內多餘的體液排出(蛹便),等翅膀硬化,就可以飛行了。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菜蟲寶寶羽化成蝶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菜蟲寶寶羽化成蝶 • 我養的紋白蝶生命大約是4—8天,查詢的資料卻說「紋白蝶的壽命約為1-2月」,可能是我的養殖環境不佳。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交配與產卵 • 當紋白蝶羽化時,我準備鮮花插在觀察箱裡。當我看到牠們交配時,突然想到觀察箱中的仙丹花不是十字花科植物,我趕快丟2片高麗菜進去,果然在上面產了48顆卵。可是,這些卵都沒有孵化,可能是葉子沒有做好保濕,葉子枯萎了,卵也壞了。
研究過程 二、菜蟲寶寶成長記錄 蝴蝶生活史 • 卵幼蟲(通常五齡)蛹(帶蛹、垂蛹)成蟲
研究過程 三、我的天然觀察箱 好處多多: • 1.不用準備食物,菜園有現成的菜,但不能留太多隻,不然菜會被吃光,還沒養到終齡就斷糧了。 • 2. 不用清排泄物、清理觀察箱。
研究過程 三、我的天然觀察箱
研究過程 三、我的天然觀察箱 • 注意事項:如果要觀察牠結蛹羽化,在終齡時要移到觀察箱內。 • 觀察:這裡的蟲非常健康,活動力非常好。19隻菜蟲,結了17個蛹,羽化15隻蝴蝶。 • 缺點:眼力大考驗。(常會一轉眼,ㄟ……又發現一隻了)
研究過程 四、我的觀察紀錄 觀察紀錄表
研究過程 四、我的觀察紀錄 • 養在花盆的菜蟲有19隻,結蛹17個,羽化15隻蝴蝶,又交配產卵49個。 • 養在觀察箱的菜蟲,最後只有一隻成功結蛹,但是羽化失敗。 • 我養的黃斑粗喙椿象沒有交配就全部死亡。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食物 • 美味的十字花科植物,是菜蟲寶寶最愛的食物。 十字花科植物:這些植物的花都有4片花瓣排列成十字狀。【參考 法布爾的昆蟲記】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食物 • 飼養期間,我給菜蟲吃高麗菜、小白菜、青江菜、油菜、芥藍菜。我發現牠喜歡吃高麗菜,最不喜歡吃青江菜。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食物-幼蟲 • 剛孵化的幼蟲,吃葉部表皮及部分葉肉。三齡時,吃食葉子的能力增強,可以把葉子吃到穿孔,而且食量愈來愈大,菜葉自葉緣開始啃食,變成大缺口,最後只剩葉柄。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食物-成蟲 • 結蛹期不吃東西。羽化成蝴蝶後,口器成了吸管,喜歡吸食花蜜。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運動方式-幼蟲 • 菜蟲前進時,尾部的肛腳先固定,再把身體往前推。前進時頭會左右搖擺,像節拍器。如果爬到葉子的邊緣,牠的頭會左右偵測,確定沒有危險後,才往前爬。看牠搖頭晃腦的樣子很好笑。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運動方式-成蟲 移位飛行:由原停棲的地點,前往另一個地點。長距離移位飛行時,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的前進,使天敵很難看清楚牠的位置。 • 覓食飛行:這時,蝴蝶會直接撲向食物,警戒心很低,是最容易接近觀察的時刻。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運動方式-成蟲 避敵飛行:感到危險時,就加快速度飛離現場。並且採明顯的折線式飛行,不斷轉換飛行方向,並盡快飛入陰暗場所。 • 求偶飛行:雌蝶一生只能交配一次,因此當雌蝶接受雄蝶的追求時,會緩慢的一前一後飛行,狀似親密纏綿的熱戀中伴侶。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運動方式-成蟲 交配中飛行:正常情況下,牠們會停在原地交配,直到雄蝶完全將精液移到雌蝶腹部的貯精囊為止。當蝴蝶認為不安全時,將做交配中飛行。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和成蟲的運動方式-成蟲 產卵飛行:很像覓食飛行,飛速低、警戒心低,以蜻蜓點水的方式不斷找尋適合產卵的場所。大多數的蝴蝶會算準葉數,把適當的卵一粒粒分散在各葉片背部。
研究結果 紋白蝶的身體構造 • 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 • 頭:複眼一對、觸鬚一對尾端成棒狀,口器成「長吸管」狀,可吸花蜜或露水,不進食時口器捲起。 • 胸:有足三對、翅膀二對,具有鱗粉。靜止時,左右翅常疊起立於背方。
研究結果 紋白蝶的身體構造 • 雄蝶:翅表底色為白色。前翅翅基到前緣有黑色鱗片分布,端角有一三角形黑斑,中間外緣部位有黑色小圓斑;後翅前緣有一黑色小圓斑,下緣有數個黑色斑點。 • 雌蝶:外觀、色澤與雄蝶相似,翅表黑色鱗較雄蟲發達,翅膀腹面有些個體明顯黃化。 • 展翅約為45—50mm。
研究結果 紋白蝶幼蟲形態
研究結果 台灣紋白蝶和日本紋白蝶的分辨 • 台灣紋白蝶:後翅「有」斑點。 • 日本紋白蝶:後翅「沒有」斑點。
研究結果 台灣紋白蝶和日本紋白蝶的分辨 • 我的發現:台灣紋白蝶幼蟲看起來比較強壯。
研究結果 菜蟲寶寶和生物防治法 • 從老師的講義中,我知道「黃斑粗喙椿象」是菜蟲的天敵。 • 我很好奇,牠是怎麼捕食菜蟲的呢?我想觀察這兩種生物的關係。 • 向苗栗農改場要到黃斑粗喙椿象的卵後,開始飼養與進行觀察。
研究結果 菜蟲寶寶和生物防治法 • 當黃斑粗喙椿象三齡時,開始餵菜蟲給牠吃。 • 觀察:小小的黃斑粗喙椿象伸出口器刺向菜蟲時,比牠大30倍的菜蟲,全身抽搐扭動。被吸食過的菜蟲變成深綠色的。畫面讓人相當震撼。
研究結果 蝴蝶和蛾的差異 • 資料摘錄:講義雜誌 蝴蝶館 • 其實在昆蟲的分類學上,蛾與蝶是一群不能明顯分隔的昆蟲。但是為了方便,還是勉強分為「蝶亞目」和「蛾亞目」。 • 若要分別蝶、蛾最顯明的不同應是--觸角。當然還有一些說法,如蝴蝶停止時將翅膀合併豎起,蛾類則展開平放;或蛾類胴體肥胖,蝶類較修長等等,均因外例太多,而根本不能用來區別蝴蝶和蛾。……因為牠們本來就是一群血緣很近的「鱗翅目」昆蟲。
研究心得 • 這兩個月(95/3/9—95/4/6),我種油菜花、養菜蟲和養黃斑粗喙椿象,非常忙碌。尤其是當椿象三齡之後,常常要煩惱去哪裡抓蟲給牠吃,又要觀察這麼多種生物;這時,我就覺得要當一個生物學家,真不簡單。
研究心得 • 但是,我在這整個過程中,也得到很多樂趣和成就感,這個成就感和你在網路上看別人的報告是不一樣的。也許,我的記錄和發現,在生物學上都不算是新的發現,但是,對我來說,每一個發現都是新的發現。
研究心得 在所有紋白蝶的資料中,我最喜歡法布爾的昆蟲記,他對昆蟲的描寫非常生動有趣。 • 我花了很多時間做這份報告,我覺得做報告並不難,但也不容易。另外,手寫紀錄單並詳細記錄,對做報告有很大的幫助。 • 最後,我要感謝苗栗農改場寄給我黃斑粗喙椿象的卵,還有媽媽和姐姐給我的協助。
經驗分享 如果你也要養菜蟲,以下是我的建議: • 1.如果要養在花盆裡,菜要種的夠多,以免食源不夠,要控制蟲的數目。 • 2.如果要養在觀察箱,不要只養2、3隻,飼養的過程會有不可預知的狀況,樣品數多一點會比較好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