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likes | 263 Views
理解自己 理解孩子. 谢诒范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主任、教授 上海市心理学会德育心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 1 、 70 后群体的成长环境的社会影响及其特点. ● 未能充分享受 “ 快乐无忧 ” 的童年生活,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获得 “ 快乐 ” 童年的理解。 ● 初步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为 “ 意气奋发 ” 的青少年增添 了 “ 活力 ” 。. 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 1 、 70 后群体的成长环境的社会影响及其特点.
E N D
理解自己 理解孩子 谢诒范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与咨询中心 主任、教授 上海市心理学会德育心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 1、70后群体的成长环境的社会影响及其特点 ●未能充分享受“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对孩子获得“快乐”童年的理解。 ●初步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为“意气奋发”的青少年增添 了 “活力”。
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 1、70后群体的成长环境的社会影响及其特点 ●比“老三届”补偿心理有所减轻,对处于少年阶级的孩 子的期望和要求相对较理想化,与社会现实形成较大 反差。 ●开始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引起重视,但不同程度受到功 利性影响。
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 2、90末、00后群体的成长环境的社会影响及其特点 ●日益“贫瘠”“增压”的童年精神生活,使孩子难以奠定 厚实坚固的精神地基。 ●日益优化的物质条件,保障并加快了生理发育,与较 为迟缓的精神发育、心理自主自控意识的成长,造成 不协调、不同步的生长状态的孩子日益增多。
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一、社会发展决定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群体的总体特点 2、90末、00后群体的成长环境的社会影响及其特点 ●符合自己意愿的兴趣爱好、求知欲逐步下降,社会的 信息化发展日益增强,导致正当、合理的判断、选择、 运用能力缺乏,出现异化倾向,过早成人化倾向。缺 少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和成长期望,缺少少年 时期应有的充实的多样丰富的生活情趣。
二、小学和中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中的二、小学和中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中的 重要因素 1、少年期是集中两个发育高峰的人生特殊阶段 ●生理上第二次发育高峰,带来情绪的波动,冲动性加 大,异性交往的需求增长。 ●心理上的第一次发育高峰,带来自我意识增强,心理 依赖性降低,独立性及自我决策愿望加强。 ●两个发育交互影响,正效应或负效应被放大。
二、小学和中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中的二、小学和中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中的 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中所“忌” ●把孩子客观变化当成其主观意愿,要求其自觉控制。 ●不愿接受孩子心理依赖性减少的客观现实,导致对孩 子的“不信任”感。 ●对孩子行为能力不成熟表现持否定、不满、责备的态 度。 ●限制、堵塞孩子正当的心理“排泄”的机会和渠道,视 心理“排泄”为坏事。
二、小学和中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中的二、小学和中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中的 重要因素 2、家庭教育中所“忌” ●对孩子交友的过多干预,与异性交往的过于敏感,并 表现在行为上。 ●对孩子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变化波动过于紧张,过多 批评,太少分析。 ●孩子各方面问题,只要报喜,报忧则怒。 ●切忌体罚、冷漠、嘲讽、训斥。 ●用简单方法,命令或对待孩子上网、娱乐等。
二、小学和中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中的二、小学和中学过渡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中的 重要因素 3、家庭教育中所“要” ●要真正愿意与孩子作为“朋友”相处,不是装“朋友”。 ●要耐心、经常、饶有兴趣地与孩子“无目的”的交流,听 孩子讲“自己”的事或“自己” 感兴趣的事。 ●要了解孩子的特点,乘势而导,量体裁衣。 ●要时刻用“心”关注孩子,少点用“眼”关注孩子,感受 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的感受。 ●要重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分析孩子性格特 点,扬长补短,旁敲侧击。
三、家长自身素质对家庭教育效果的影响。 1、家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行为的文明程度 ●生活习惯的有序、合理 ●对待事情的认真态度 ●与孩子约定、规则的严格履行
三、家长自身素质对家庭教育效果的影响。 2、家长性格、心理的自我控制、修炼 ●情绪的控制 ●对失败、挫折的忍受力 ●学会“等待” ●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关系
三、家长自身素质对家庭教育效果的影响。 3、家长的兴趣、特长,家庭的学习氛围。 ●对专业的专研、刻苦精神 ●保持自身兴趣、特长的发展,与孩子共享 ●愿意努力学习、发展孩子有最大兴趣特长的领域或项 目 ●家长的求知欲,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和理解 ●家长对善恶、美丑的辨别取舍与日常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