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五章 紙筆測驗編製程序

第五章 紙筆測驗編製程序. 第一節 擬定編製計畫及遴選命題者. 一、測驗編製計畫應包含的要素. A. 外在環境因素 1. 測驗目的 測驗是要用來評鑑成就?篩選?安置?或診斷? 2. 測驗對象 受測者是幾年級學生?是正常或特殊學生? 3. 測驗時間 是十分鐘的隨堂考試?是一節課的期終考、期末考?或是九十分鐘一節的考試? 4. 施測方式 施測時是個別實施?班級實施?或全校同年級同時間實施?或是大規模的入學考試?. B. 內在測驗屬性. 1. 測驗內容 試題取材是來自國文、自然、社會、或音樂?範圍又如何? 2. 題型及其數量分配

ha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紙筆測驗編製程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紙筆測驗編製程序

  2. 第一節 擬定編製計畫及遴選命題者

  3. 一、測驗編製計畫應包含的要素 • A. 外在環境因素 • 1. 測驗目的 • 測驗是要用來評鑑成就?篩選?安置?或診斷? • 2. 測驗對象 • 受測者是幾年級學生?是正常或特殊學生? • 3. 測驗時間 • 是十分鐘的隨堂考試?是一節課的期終考、期末考?或是九十分鐘一節的考試? • 4. 施測方式 • 施測時是個別實施?班級實施?或全校同年級同時間實施?或是大規模的入學考試?

  4. B. 內在測驗屬性 • 1. 測驗內容 • 試題取材是來自國文、自然、社會、或音樂?範圍又如何? • 2. 題型及其數量分配 • 是非、選擇、填充、重組、配合、簡答?各佔多少題? • 3. 試題的心理計量特質 • 概念上的重要性為主?試題鑑別度為主? • 4. 審查及篩選試題的方法 • 審查標準?審查人員?預試與試題分析?篩選標準? • 5. 版面設計及印製 • 紙張大小?兩欄或一欄?單面或雙面?需要的清晰度?字體大小與字型變化? • 6. 試題/測驗的計分方法 • 人工/機械?主觀/客觀?猜測矯正/不矯正? • 7. 整個測驗的理想計量特質 • 高信度?高預測效度?對哪種程度的人有高鑑別力?

  5. 二、命題者應具備之特質 • 充分瞭解教學目標及教材。 • 充分瞭解學生能力及經驗。 • 精確流暢的文字表達能力。 • 充分瞭解題型及命題原則。 • 研究的精神及堅忍性格。 • 開放的心胸及創造能力。

  6. 第二節 決定取材範圍及命題架構

  7. 一、試題取材範圍的決定 • 1. 測驗的目的 • 2. 作答時間

  8. 二、列舉行為目標

  9. 三、內容領域--認知歷程矩陣(雙向細目表)

  10. 四、試題形式--認知歷程矩陣 表 5-3 數學科命題試題形式--認知歷程矩陣

  11. 第三節 決定題型及編擬試題

  12. 一、題型的種類及特徵 • 表 5-4 各種題型的優缺點比較一覽表

  13. 二、一般性的命題原則 • 除了語文測驗外,要盡可能降低字彙的難度及句子的複雜度。 • 文字要精簡,以便減少試卷篇幅及閱讀所需時間。 • 所提的問題要清楚明確,沒有第二種解釋。 • 要確定每一試題所考的是內容領域裡的重要概念,而非旁枝細節。 • 同類型的試題中,各題的格式、語法要前後一致。 • 取材時要避免偏袒某類受試者,以確保測驗的公平性。

  14. 撰寫題目時要隨時參考各種題型的命題原則。 • 要比實際需要量多擬百分之五十的題目,以備檢查、比較後淘汰。 • 客觀計分的試題,一定要備有各專家都能同意的正確答案或最佳答案。 • 寫好後過幾天,再自己檢查一次,或請同事檢查,以避免個人的盲點。

  15. 第四節 選擇及排列試題

  16. 一、評鑑試題 A. 經驗判斷法(質的分析) B. 實證研究法(量的分析)

  17. A. 經驗判斷法 1. 答案的正確性 2. 題意的明晰性 3. 試題的難易度 4. 內容的重要性 5. 試題偏差 6. 與測驗計畫的符合性(取樣代表型) 7. 與課程的關連性 8. 與實際教學的關連性

  18. 表 5-6 評鑑試題偏差的檢核表 1.題目中沒有對於次級團體的攻擊性的內容。 2.題目中沒有對於次級團體的攻擊性的用詞用字。 3.題目中沒有次級團體可能不熟悉的活動或情境。 4.題目中沒有對於次級團體的刻版印象。 5.題目中沒有會助長對次級團體刻板印象的內容。 6.題目中沒有不必要的艱澀字詞或複雜的句型結構。 7.題目的格式應該是任何次級團體所熟悉的。 8.題目的內容應該是任何次級團體所熟悉的。 9.解答題目所需要的技巧應該是任何次級團體所熟悉的。 10.提供題目訊息的方式不會使次級團體成員覺得難堪或困惑。

  19. B. 實證研究法 1. 預試 a. 以試用題目進行正式測驗 b. 將預試題目夾藏在正式測驗中 c. 事先單獨舉行的預試 2. 預試考生樣本 3. 預試試題題數 4. 試題分析方法 a. 難易度指數 b. 鑑別度指數 c. 試題特徵曲線 d. 誘答分析

  20. 該選何種難易度的題目? • 測驗目的 • 一般標準化測驗以難易適中為主 • 甄選用測驗 參考錄取比率 • 試題間的相關性 • 題目間相關愈高,難易度分佈要愈廣 • 試題盲目猜對率 • 四選一: (1-0.25)/2+0.25 = 0.625為難易適中 • 五選一: (1-0.20)/2+0.20 = 0.600為難易適中 • 填充題: (1-0.00)/2+0.00 = 0.500為難易適中

  21. 選項分析

  22. 二、決定試題數目 1. 測驗目的 2. 題型與所測量認知層次的比重 3. 期望的信度及內容效度 4. 測驗時間與學生年齡 5. 閱讀材料或試題的長度和複雜程度

  23. 三、選擇適當題目 1. 要依據雙向細目表選題,均勻分配,使之具有代表性。 2. 在題數許可範圍內則應該兼顧試題的深度與廣度。 3. 試題之間不應該相互提供作答線索。 4. 應依照測驗目的來選擇不同試題特徵的題目。

  24. 四、試題歸類與排序 A. 依題型歸類 B. 依內容歸類 C. 依難易度排順序

  25. 第五節 填答與計分方式的設計

  26. 一、填答方式 A. 直接寫出式(人工計分) B. 標示位置式 (機械或人工計分)

  27. A. 客觀計分法 1. 二元計分法 2. 計時加分法 3. 信心加權計分法 4. 選項加權計分法 5. 挑錯答案計分法 6. 直到答對法 7. 重組題的計分 8. 比例計分法 9. 猜答現象與矯正方法 二、計分方法

  28. B. 主觀計分法 • 1. 分項計分法 • 2. 整體計分法

  29. 三、加權與配分 A. 雙向細目表上對試題數的加權 B. 各試題在計分上的加權(配分) C. 合併各測驗分數時的再加權

  30. 第六節 撰寫作答說明

  31. 一、作答說明的內容 A. 教師自編測驗的作答說明 B. 標準化測驗的指導語

  32. 二、作答說明的編寫原則 • 所用的字彙要淺顯,句子要短,使文字可讀性提高。 • 愈是新穎的題型就愈需要藉著範例來詳細說明其作答方法。 • 若試卷版面不夠,則常用題型的作答說明可以加以精簡。 • 在標準化測驗中各個分測驗的作答說明,其格式要前後一致。 • 國小低年級學生最好不用書面的作答說明,應該由主試者做口頭說明。

  33. 第七節 版面設計及印製

  34. 一、試卷版面設計應注意事項 • A. 封面或卷頭部份 • B. 題型與作答說明部份

  35. C. 試題內容部份 1.字型、字體大小的選擇 2. 字距、行距與段距的選擇 3. 試卷上下左右邊緣應保留2至4公分的空白 4. 有時候版面可以分成兩欄以節省空間並便於閱讀 5. 選擇題的各個選項要有適當間格並做規則性排列 6. 題號要採用凸排,並和試題內容相隔開 7. 做答位置應有固定大小並作規則排列,以便於閱卷和計分 8. 若採分開使用的答案紙應該每隔數題就留有適當的間隔 9. 整份測驗應該把所有試題不分題型連續編號 10. 試題要保持其形式上的完整,不可以拆成兩半,而降低其可讀性 11. 標準化測驗的指導語和試題不可以放在同一面或同一頁上

  36. 二、檢查及印製 1. 付印之前應該經過校對程序 2. 應該依保存年限、作答方式及數量來選擇紙張及印刷方式 3. 試題所附的圖表在印刷前和印刷後要檢查是否正確和清晰 4. 單張雙面印的自編試卷應該逐張檢查是否有漏印或相互污染情形 5. 若要裝訂成冊,最好在排版時就使頁數(含封面和封底)成為四的倍數後,採騎馬訂方式裝訂 6. 若採分開使用的答案紙,其大小最好與題本一致,以便於疊在一起收存

  37. 三、測驗的安全管制 • 採命題者入闈,或多人獨立秘密命題,單人選題。 • 嚴格限制進入測驗儲存室及電腦題庫的權利。 • 嚴格監督及檢查試卷印製過程。 • 傳送過程中應該注意密封與清點。 • 重大考試(如入學考試)應依照法令規定年限保存試卷,直到過期後,在監督下絞碎銷毀。

  38. 標準化測驗的管制 A. 限制購買者資格 B. 限制使用者資格 C. 題本與答案紙的保管與控制 D. 定期檢查與銷毀

  39. 第八節 教師自編測驗的改進

  40. 一、自我檢查 二、請同事協助檢查 三、徵詢學生意見 四、簡化的試題分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