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地震與海嘯

地震與海嘯.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 郭鎧紋 博士. 簡報大綱. 前言─由日本 311 地震談起 台灣的海嘯威脅 台灣東部海底地震儀建置計畫 台灣地區的地震活動 地震預警 海嘯警報 結語. 日本之板塊構造. ( 5 分後)津波が徐々に広がり陸に近づく。 小さな引き波の後、大きな押し波が海岸に向かう。. ( 30 分後)北海道から房総半島の広い範囲に津波が押し寄せる。. ( 1時間 10 分後)海岸線で反射した津波が仙台湾に集まる。. (2時間後)津波は海岸線に沿って留まり、海面変動が長時間続く。. 日本海嘯觀測紀錄.

hac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地震與海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震與海嘯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 郭鎧紋 博士

  2. 簡報大綱 • 前言─由日本311地震談起 • 台灣的海嘯威脅 • 台灣東部海底地震儀建置計畫 • 台灣地區的地震活動 • 地震預警 • 海嘯警報 • 結語

  3. 日本之板塊構造

  4. (5分後)津波が徐々に広がり陸に近づく。 小さな引き波の後、大きな押し波が海岸に向かう。

  5. (30分後)北海道から房総半島の広い範囲に津波が押し寄せる。(30分後)北海道から房総半島の広い範囲に津波が押し寄せる。

  6. (1時間10分後)海岸線で反射した津波が仙台湾に集まる。(1時間10分後)海岸線で反射した津波が仙台湾に集まる。

  7. (2時間後)津波は海岸線に沿って留まり、海面変動が長時間続く。(2時間後)津波は海岸線に沿って留まり、海面変動が長時間続く。

  8. 日本海嘯觀測紀錄 • 海嘯波於震後30分鐘到達海岸。 • TM1(外海65公里)震後11分鐘海水急升,可爭取19分鐘緊急應變時間。 • TM2(外海40公里) 震後15分鐘海水急升,可爭取15分鐘緊急應變時間。

  9. 台灣的海嘯威脅 • 東北部海岸 • 西南部海岸

  10. 1867年基隆大海嘯

  11. 陡峭的海底地形不利於衍生海嘯

  12. 海嘯入侵途徑 (以日本海嘯為例的第一次實地操演) 李昭興教授提供

  13. 總說明 • 台灣東部外海板塊碰撞區域之地震約佔台灣地區地震活動的70%,為有效改善外海地震的監測效率,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執行建置海纜式海底地震儀觀測系統之計畫,全名為「台灣東部海域電纜式海底地震儀及海洋物理觀測系統建置計畫」(MArine Cable Hosted Observatory)。

  14. 總說明 • 海纜由宜蘭頭城向外海鋪設,長度約45公里。 • 裝置海底寬頻地震儀、強震儀與海嘯壓力計各1部,以及其他科學觀測儀器。 • 預計100年10月完工,完成後將評估以此海纜觀測系統為基礎,繼續延伸纜線長度與加裝地震儀。

  15. BU 系統架構 海纜長: 45km 纜線類型: DA 埋設深度(目標):1.0m/(1.5m) 頭城陸上站 800 m 海纜接地 <一般規格> 陸上站裝置 Terminal Equipment : 1 set 終端裝置 Terminating Equipment(TE): 1 set 分歧裝置 Branching Unit (BU) : 1 set 科學節點 Scientific NODE : 1 set 感應器群組1 : 1 set - 寬頻地震儀 Broadband Seismometer - 加速度地震儀Acceleration Seismometer - 海嘯壓力計 Tsunami Pressure Gauge 感應器群組2 : 1 set - 鹽溫儀 CTD - 水下聽音計Hydrophone 光纖纜線 Optical Submarine Cable : 45Km 3 -5 km HDD: 80m 水平潛鑽 AP: 120m TE 防護管 節點 感應器 群組2 感應器 群組 1 20 : 濕接頭 Under Water Matable Connector

  16. 鋪設路線

  17. 船舶與施工設備資料

  18. 海底觀測設備

  19. 觀測儀器安裝作業

  20. 觀測儀器安裝作業

  21. 海底地震站之效益 • 縮短東部外海地震測報時間,提高準確性,爭取數秒到十數秒的應變時間,提高強震預警能力。 • 有效建立台灣近海發生海嘯時之預警功能,爭取數分到數十分的應變時間,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觀測海底微小地震,協助瞭解台灣地區地體構造。 • 促進我國海洋科學與水下科技之研究與發展。

  22. 台灣中部的地質剖面

  23. 海岸山脈 米崙台地 舞鶴台地 卑南台地

  24. 中央山脈=雪山山脈+脊樑山脈

  25. 台灣地區的板塊運動

  26. 南澳 和平國小 西寶 布洛灣 崇德 北埔 花蓮 銅門 東華大學 東管處 西林 水璉國中 鳳林 東富 大興 豐濱 鶴岡

  27. 重大災害地震概述 二十世紀(1900 - 2000)台灣地區重大災害性地震

  28. 第一類活動斷層 第二類活動斷層 存疑性活動斷層 斷層位置不確定 13三義斷層 15鐵砧山斷層 14大甲斷層 17 清水斷層 16屯子腳斷層 19車籠埔斷層 20大茅埔-雙冬斷層

  29. 21 九芎坑斷層 22 梅山斷層 26觸口斷層 第一類活動斷層 第二類活動斷層 存疑性活動斷層

  30. (2000年版本) 北部11條斷層, 中部10條斷層, 西南部9條斷層, 南部6條斷層, 東部7條斷層;其中 第一類 12條, 第二類 11條, 存疑性 19條, 共 42條活動斷層。 (2010年版本) 北部8條斷層, 中部8條斷層, 西南部9條斷層, 南部4條斷層, 東部8條斷層,其中 第一類 20條, 第二類 13條, 共 33條活動斷層 另列出4條存疑性活動斷層。

  31. 台灣北部

  32. 古地震研究-地震發生機率

  33. 地震預警 • 地震發生後,預估在各地可能產生的影響(震度)及發生的時間(離震央愈遠,發生時間愈晚),這樣的測報作業就是地震預警,依目前的地震科技預估作業(地震定位)最快在20-30秒,因此預警發布時,有些地方可能已超過了發生時間。對於海外地震預警作業時間將更長,如能將地震儀放在越靠近地震的地方,可適度縮短作業時間。

  34. 地震預警是將地震測報技術運用於可行的防災作業,為特定的重要或民生設施爭取數秒至十數秒的應變時間,對一般民眾的應用仍有待電信技術的突破。地震預警是將地震測報技術運用於可行的防災作業,為特定的重要或民生設施爭取數秒至十數秒的應變時間,對一般民眾的應用仍有待電信技術的突破。 對距離震央100公里內之地區,地震預警是無法發揮功效。 地震資料處理時間強震波抵達台北時間地震可預警時段

  35. 地震發生後,地震預警時效 可預警時間 資料處理時間(警報盲區) 震央距離 預警時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