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60 Views
小组建设和运行规则. 潍坊广文中学. 第一部分 分组. (一)、分组要求 —— 结构的合理性 1 、小组规模 :一般 4 人为宜。 2 、异质分组: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划分小组时, 1-13 名为 13 个组的 1 号组长, 14-26 名为 2 号,类推下去, 40-52 名为 4 号。. (二)、小组成员的分工 —— 职责的明确性. 1 号为小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本组所有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学习活动并进行学习分工。 作业组长:统计本组当天所有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未完成者,督促补上。
E N D
小组建设和运行规则 潍坊广文中学
第一部分 分组 (一)、分组要求——结构的合理性 • 1、小组规模 :一般4人为宜。 • 2、异质分组: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 划分小组时,1-13名为13个组的1号组长,14-26名为2号,类推下去,40-52名为4号。
(二)、小组成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性 • 1号为小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本组所有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学习活动并进行学习分工。 • 作业组长:统计本组当天所有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未完成者,督促补上。 • 学习组长:记录本组成员课堂评价分数。 • 卫生组长:负责本组成员个人卫生包括桌洞整洁以及组内区域的卫生。 • 纪律组长;负责维持本组小组的纪律。对于课堂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同学及时提醒和制止。维持课堂讨论的秩序。 • 评价组长:核对本组自己的记录分与课代表记录分是否一致。并保管本组评价本。
第二部分:小组评价之一:课堂评价 • (一)组内评价 • 组内评价中,让各学习小组的评价组长负责。规定每个学生生每节课参与小组间活动最低不少于一次,最高不多于三次。
课堂评价机制(学习组长负责) • 1、回答问题:在全班范围内每回答一次加1分,一节课不能超过3次。 • 2、质疑问题: 在全班交流展示范围内,能主动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辩论的学生加1分 • 3、合作交流:小组交流时,能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加1分。交流时能对同学发言敢提出的疑问和不同见解,并能进行正确的解答和评析的,加1分 • 4、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说与学习无关的话等影响课堂学习的行为的扣1分。
说明:1、建议评价分以1分为宜,便于记录、整理。说明:1、建议评价分以1分为宜,便于记录、整理。 • 2、评价细则不能太细,越细越复杂。以简单为宜。 • 3、为了节省记录员的时间,可以在表中划“正”字,便于统计。 • 4、每周一统计。为了鼓励那些加分比较少的同学,有希望能够赶上,我们采取清零(下周不受上周的影响)和等级制.根据分数分为ABC三等。每月的课堂评价等级由每周的等级相加得出。
(二)组间评价(即小组捆绑评价) • 前黑板记录每节课的小组得分 • 学习委员统计每天得分后,一周一汇总,评出课堂评价优秀小组6个,优秀小组的组长为优秀组长。优秀小组的所有成员在月评价中没人加1分。优秀组长再加1分
小组组间评价标准与要求(课代表负责) • 1、参与分:每有一人回答,加1分。每个成员一节课有2次加分机会。 • 2、质疑分:班内展示交流时,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辩论的学生加1-2分。此分由任课老师决定。 • 3、自主、讨论分:各成员能认真自主学习,分工明确;讨论时声音控制得好,全员参与。加1分。可有老师决定或由学生干部共同决定。 • 4、纪律分:自主学习时、讨论时纪律不好的,扣1-2分 • 课代表每节课后都在前黑板统计公布各组得分。学习委员负责全天的汇总。
(三)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问题一: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 • 解决措施:对于新授课、新问题,指派每组确定的中心发言人回答;复习、巩固、重复检查的问题尽量由3、4、号回答。 • 问题二:几个小组同时抢答: • 解决措施:当几个同学同时站起时,后边的让给前边的先说,右边的让给左边的先说。等待的同学可以不用坐下,站立等着补充也可以。 • 问题三:小组讨论声音过大: • 解决措施:教育同学们,并不是声音越大就证明讨论得很激烈很认真。讨论时,只要自己小组内能听到就可以。课代表可以监督每个小组讨论时的音量,对于音量过大的提醒。总是音量很大的,予以扣分。授课教师也要及时监督。小组内轮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中间不能打断别人,并准备补充或质疑。 • 问题四:班内讨论时机: • 能自己思考出的问题不讨论;能2人解决的问题不讨论;能组内解决的问题不讨论。当出现几种不同答案、不同观点时,在进行全班讨论。 • 问题五:语言规范性: • 代表小组回答时用到:我们组展示的是第---题; • 我们这样认为 • 我们的答案是 • 我们组汇报完了,请同学们给我们补充 •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和补充?
小组评价之二:常规评价 • (一)组内评价: • 对于每个学生的常规表现,分组记录较容易一些。如果是班内记录,会给记录同学增加很多负担,有时会记不全。如果组内记录,能够记得更准确一些: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项要求,以加分计算。达到要求的加分,避免了扣分的消极影响。以1分为基点。各项加分由组内分项组长记录。每周一统计。为了鼓励那些扣分比较多的同学,有希望能够赶上,我们采取清零(下周不受上周的影响)和等级制.根据分数分为ABC三等。每月的常规等级由每周的等级相加得出。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项要求,以加分计算。达到要求的加分,避免了扣分的消极影响。以1分为基点。各项加分由组内分项组长记录。每周一统计。为了鼓励那些扣分比较多的同学,有希望能够赶上,我们采取清零(下周不受上周的影响)和等级制.根据分数分为ABC三等。每月的常规等级由每周的等级相加得出。
(二)组间评价(即小组捆绑评价) • 为了调动各组的积极性,每项要求,以加分计算。达到要求的加1分,避免了扣分的消极影响。以1分为基点。各项加分由分管班干部和课代表记录。 • 每周一汇总。评6个常规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的组长为优秀组长。优秀小组的所有成员在月常规评价中每人加1分。优秀组长再加1分
第三部分:小组管理策略 • (1)职责轮换:各种职务可以轮换。职责轮换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提高合作兴趣,用责任感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 • (2)职责挂牌:便于职责明确和教师掌握学生分工情况。
(3)学习规范: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3)学习规范:自学阶段,要独立学习,不能打扰别人;交流阶段,轮流发言,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一人展示完,其他人补充完善,要学会倾听。 • (4)限制机会:对特别强势的学生进行发言限制,如每节发言不超过3次。 • (5)一帮一或一带二:每对学生强弱结对子,在学习中落实目标达成情况,纪律情况。也可以是1号带3号,2号带4号。
第四部分:课堂评价、常规评价与综合素质的结合第四部分:课堂评价、常规评价与综合素质的结合 • 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课堂评价等级+常规评价等级+标志性成果登记 • 课堂评价等级=每月的等级之和排名后,划出的等级 • 常规评价等级=每月的等级之和排名后,划出的等级 • 每月的等级=每周的等级之和+优秀奖励分,排名后,划出的等级
谢谢倾听! • 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