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59 Views
第三节 土地评价所用资料. 土地评价需要哪些资料,取决于土地评价的目的以及与其有关的具体评价方案。根据麦克雷和伯恩翰的调查,在所列的五种评价方案 (P 123 ) 中,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排水状况及土壤侵蚀等项目几乎均被采用;风力、湿度、微地形等项目仅被个别评价方案采用。因此在确定土地评价方案后收集土地评价资料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土地评价所需资料可分为自然自然环境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两大类。. 地形性质. 资料收集方法. 影响土地质量的方面(直接或间接). 海拔高度. R M DF. 气候因素(温度、生长季、雨量、暴露程度).
E N D
第三节 土地评价所用资料 土地评价需要哪些资料,取决于土地评价的目的以及与其有关的具体评价方案。根据麦克雷和伯恩翰的调查,在所列的五种评价方案(P123)中,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排水状况及土壤侵蚀等项目几乎均被采用;风力、湿度、微地形等项目仅被个别评价方案采用。因此在确定土地评价方案后收集土地评价资料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土地评价所需资料可分为自然自然环境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两大类。
地形性质 资料收集方法 影响土地质量的方面(直接或间接) 海拔高度 R M DF 气候因素(温度、生长季、雨量、暴露程度) 坡度、坡长和坡向 R M 耕作难易程度、局地易通行性;水蚀危害;土木工程因素;可灌溉性 地貌部位 R M DF 气候因素(温度状况、暴露程度、霜冻危害);耕作难易程度;水蚀危害;风蚀危害;盐渍度或养分有效性;排水、土木工程因素和洪涝灾害等 (一)自然环境资料 1地形 与土地评价有关地形性质,主要是海拔高度、坡度、坡长和坡向等。 土地评价所需的地形资料(根据S.G.麦克雷和C.P.伯恩翰.略有修改.)
1地形 海拔高度主要影响土地的水热条件。海拔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就降低0.6摄氏度。在一定海拔内,降水量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植物、作物的生长季长度长短也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土地的质量和生产率。 相对高度表示地形受到切割的程度.切割程度不仅反映土地形成条件上的差异,而且也与土壤侵蚀强度等有关. 在计算机处理上,多用DEM(数字地面高程)表示并导出其它关于地形的指标.
1地形 坡度和坡长主要与土壤侵蚀强度有关。就坡度而言,像我国黄土高原地区,2°以上的坡耕地距离分水线以下10m处就发生细沟侵蚀;5°以上者,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15°以上,细沟、浅沟侵蚀强烈;25°以上,细沟、浅沟侵蚀极强,并有切沟出现;35°以上耕地土壤发生泻溜;45°到75°陡坡可能发生滑坡;75°以上的陡崖和岸壁还可发生崩塌。此外,坡度还与工作条件、灌溉条件、工程建筑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临界坡度(%) 土地利用 1 国际机场跑道 2 铁路客货运主干线;商业卡车装满货物无速度限制;地方机场跑道;翻耕和耕作无限制等等。 4 主干公路 5 除草和播种机械;土壤侵蚀开始成为问题;>5%,土地开发(建筑)困难;住房,道路;对一般开发而言坡度过大;密集野营和野餐区域。 9 铁路的最大坡度界限 10 重型农业机械;大型工业企业厂址 15 地点开发;标准轮式拖拉机 20 双向翻耕;联合收割机操作;房基地构筑 25 等高农业耕作(梯田);载重拖车;娱乐小径 不同土地利用的临界坡度(据R.U.库克和J.C.多恩坎普.略有修改.)
坡度可从地形图上获得,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上两点之间平均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坡度可从地形图上获得,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上两点之间平均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地形图比例尺的分母;H为等高线间距(mm);V为等高距(m). 坡度也可以从航空像片上量测,在航片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相机镜头焦距(mm),P为用立体量测仪测得的两点间的时差(mm),C为像片上测得的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mm)W为像主点与转移像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mm)。
坡度可用度数或百分比表示,两者可通过下式转换:。 坡度可用度数或百分比表示,两者可通过下式转换:。 式中,θ为用度数表示的坡度,G为用百分比表示的坡度. 数字地面高程以及坡度和坡向等相关指标都可以在GIS软件中实现自动运算和表达.
2气象气候 土地评价所涉及的气象气候性质,主要是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及雹、雪等。可从气象台站获得。如果没有气象台站纪录获得,则通过野外进行简易气象观测获得。有些气象气候性质可以从卫片获得,比如云量、冰雪覆盖情况、地表温度、蒸散发等等。
气候条件 资料收集方法 有关土地质量 气温 M S DF 霜冻危险,温度状况(生长季长度等);水分有效性;蒸发蒸腾等 降水(分布和强度) M S DF 水蚀危险;曝露程度;洪涝灾害;水分有效性 太阳净辐射 S DF 蒸发蒸腾 冰雹或雪 S DF 气候灾害 ET(蒸散发) S DF 蒸发蒸腾 土地评价所需的气象气候资料列表 其中,M为地形图等图件;S为定点观测资料;DF为田间观测
气温状况可用几种方法表示,如生长季内的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无霜期、积温(如超过10摄氏度积温)表示。这些不同温度指标在土地评价中可选择使用。 气温状况可用几种方法表示,如生长季内的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无霜期、积温(如超过10摄氏度积温)表示。这些不同温度指标在土地评价中可选择使用。 降雨量主要指年、月和日平均降雨量。还包括降水强度和降水年际变率等。尤其在土壤侵蚀较强烈的地区,降水强度的影响更为重要,在土地评价中最好考虑到这个指标。 风速大小主要影响蒸散发(ET),尤其是热带地区的土地评价,风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风向则对城市建设用地有重要的意义。 冰雹、霜冻和积雪量等气候灾害,对土地利用也有重要影响。在土地评价中,应尽量调查它们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土壤和处境性质 资料收集方法 有关的土地性质 地下水埋深 M DF 水分有效性;排水和通透性;土木工程因子等 是否有泉水 R DF M 耕作难易性;土木工程因子等 洪涝灾害 DF 洪涝灾害;土木工程 因子等. 3水文 这里主要指土地的潮湿程度或湿润状况。与其相关的土地性质有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出露以及洪涝频率等。遥感手段在监测土壤湿度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如利用novv卫片监测土壤墒情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土地评价所需的土壤和处境的潮湿度性质
4土壤 土壤许多性质与土地质量有关,在收集土地评价资料时,土壤资料的收集非常重要。土壤资料的收集一般通过土壤调查收集。象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资料等等。土壤资料主要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强度等等。 土壤侵蚀强度是土地评价中常用的一项指标,它与气候、地形、岩性、母质、植被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土壤侵蚀按照营力不同分成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在水力侵蚀中,又可分出面蚀(雨滴击溅侵蚀、 层状侵蚀、 鳞片状侵蚀以及细沟状面蚀等) 、沟蚀(浅沟、 切沟和冲沟等)和喀斯特溶蚀等.重力侵蚀又可分成泻溜、崩塌和滑坡等.风力侵蚀安沙粒的移动方式分为悬移和推移两种形式.
定量判断土壤侵蚀强度的方法,是建立反映土壤侵蚀量与各影响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象著名的国际上流行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定量判断土壤侵蚀强度的方法,是建立反映土壤侵蚀量与各影响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象著名的国际上流行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式中,E为土壤流失量;R为降雨侵蚀力因子;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为坡长因子;S为坡度因子;C为作物经营管理因子;P为土壤侵蚀控制措施因子。 现在很多模型都嵌入这个方程或者改进版本的土壤流失方程可以计算土壤流失量进而评定土壤侵蚀强度.
(二)社会经济资料 在土地评价中不仅要用到许多自然要素资料,也必须要收集社会经济资料。即使是偏重于自然条件分析的土地评价,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对于专门的土地经济评价而言,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更为重要。 服务于大农业的土地评价所采用的社会经济资料,主要是农林牧业的土地生产力、土地利用的投入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土地的区位与交通条件等等。
考虑到土地评价大多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作为土地生产率的重要标志的作物产量是土地质量高低的最直接的反映,下面将介绍以下农作物产量的测定或估算方法. 考虑到土地评价大多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作为土地生产率的重要标志的作物产量是土地质量高低的最直接的反映,下面将介绍以下农作物产量的测定或估算方法. 收集作物产量资料方法: 1田间试验法 田间试验法是指对生产条件进行人为控制下,在某一类土地上栽种某种作物并测定其产量. 2经验估计法与要素测定法 经验估计法就是根据当年各项技术措施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生长情况,逐块土地或按作物生长状况将地块大致分等分级后进行产量评估.简便易行,但主观性大,精度较低. 要素测定法是根据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的株树、穗数、平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来测定作物的产量。 3抽样实割实测法 抽样实割实测法是指在作物收割时,在田块内挑选一部分面积进行实割实测,以推算单位面积产量.田块应该具有代表性. 4遥感估产
在收集和分析产量资料时,需要考虑经营管理水平. 在收集和分析产量资料时,需要考虑经营管理水平. 美国农业部曾建议考虑三类经营管理水平:第一类是最常见的经营管理水平,指当地绝大多数农户在利用土地时所能达到的经营管理水平;第二类是优良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当地大约只有1%~10%的农户才能达到这种管理水平;第三类是最佳的经营管理水平,只有极少数的农户可达到这类经营管理水平. 针对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现状,A.扬提出了类似的三类经营管理水平:第一类是普通经营管理水平,这是大多数现有农作实践的经营管理水平;第二类是改善了的经营管理水平,即某些先进的农户目前采用的经营管理水平第三类是最佳经营管理水平,这是只有在实验站才能达到的经营管理水平. 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的农作物产量差异是比较大的.
第六章重要习题 名词解释: 土地评价 直接评价法 间接评价法 简答: 1.土地评价的类型 2.土地评价的原则 3.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4.土地评价一般应掌握哪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