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75 Views
第一章 期刊基础. 第一节 期刊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一、期刊的定义 期刊,又称 “ 杂志 ” 。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装订成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每期版式大体相同,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有专业性和综合性两类。( 《 辞海 》1989 年版) 具有同一标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是人们记录、传播、保存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供大众阅读的综合性杂志与供专业人员阅读的刊物的总称。(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新闻出版卷 》1990 年版)
E N D
第一章 期刊基础 第一节 期刊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一、期刊的定义 期刊,又称“杂志”。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装订成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每期版式大体相同,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有专业性和综合性两类。(《辞海》1989年版) 具有同一标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是人们记录、传播、保存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供大众阅读的综合性杂志与供专业人员阅读的刊物的总称。(《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1990年版) 本规定所称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年12月1日施行) 凡用同一标题连续不断(无限期)定期与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编号或注明日期的称为期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4年11月19日在巴黎通过的决议) 期刊是一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它按一定的方针编辑,刊登众多作者多样内容的文章,并以固定刊名、相对固定的形式顺序编号、成册出版。(徐柏容《期刊编辑学概论》2001年版) 期刊,是指某个具体编辑出版单位,遵循一定的办刊宗旨,根据特定的编辑方针,进行组稿、编辑、印制出版的传播、交流文化科学知识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有相对稳定的出版格式;在内容上每期汇集众多作者不同类型的文章,印制装订成册;每期依次标明卷、期或年、月等顺序。(宋应离等《中国期刊发展史》 2000年版)
定义: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依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刊登多位作者多样内容的文图,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相对固定的形式,用印刷的方式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它有以下构成要素:定义: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依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刊登多位作者多样内容的文图,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相对固定的形式,用印刷的方式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它有以下构成要素: 连续出版; 有一个固定的名称; 每年至少出版一期,有卷、期或年、月等表示连续出版下去的序号; 由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装订成册。
二、期刊的起源 世界最早的:1665年1月法国人D·萨洛在巴黎创办的《学者学报》 现代意义上的期刊还是起源于欧洲。我国则在19世纪初期。最早的中文期刊应该是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1815年8月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该刊为木版雕印,月刊,每期7页14面,每面8行,每行20字。创刊时发行约700份,后来上升到2000份。到1821年停刊,共出7卷84册524页。中国境内的第一本中文期刊是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又音译为郭士腊)在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月刊,连史纸雕版印刷,每期20页左右。
三、我国期刊的发展现状 第一次浪潮:大众浪潮 时间大致是1980年初到1990年初,即20年中的前10年 第二次浪潮:时尚浪潮 时间大致是从90年代初到2l世纪初,也就是20年中的后10年 第三次浪潮:财经浪潮 第四次浪潮:新闻时政浪潮
四、期刊发展趋势 1.细分化 2.集团化 3.全球化 4.短刊期化 5.厚刊化 6.全彩化 7 .广告化 8 .区域化
第二章 期刊的性质和功能 一、 期刊的性质 从出版学的角度看,是一种纸质出版物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从本质属性上看,是精神产品 二、期刊的一般社会功能 信息传播功能 、文化积累功能 、宣传导向功能 、知识教育功能 、审美娱乐功能 、经济功能 、精神家园
第三节 期刊的特点和分类 一、期刊的特点 (一)图书的特点 一般说来,图书具备下列特点: 1.主题集中,内容单一,专业性强。 2.图书篇幅较长,内容完备。 3.图书的出版周期一般较长,而且不是连续性出版物。 4.图书一般可以再版和重印。 5.图书一般靠发行收入,广告不是其经济收入来源。
(二)报纸的特点 1.时效性强。报纸以快速传播信息为主,也可作适当的深度分析,但总的说来属于时间性很强的媒介。所以出版周期短,日报为主,长的也就上周报而已。 2.内容广泛而浅薄。报纸的内容较为广泛,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报纸,在那个领域内所刊载的内容还是比书和刊要广泛的多,不过它的内容就少显单薄了点。 3.报纸侧重大众传播,书刊侧重专业化传播。报纸是典型的大众传播媒介,读者非常广泛。 4.报纸一般是散页的,不装订。书刊是装订成册的。 5.报纸是定期连续性的出版物。
(三)期刊的特点 1.信息量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比书小,但比报大。文章可长可短,内容可深可浅。 2.侧重于解释,而非简单地提供信息。内容比报纸深和全面,对主题阐释较为深入。这方面虽然比不上图书,但内容却比图书广泛和多样。期刊是由众多作者的多篇不同的文章汇编而成的。 3.期刊也是定期连续的成册出版物,但它的周期较长,一般最短也为周刊,不像报纸。 4.期刊的时效性比不上报纸,但比图书的时效性强。 5.期刊是专业化、小众化媒介。纸张比报纸考究,印制精美,有收藏价值。 6.期刊一般不重印和再版
二、期刊的分类 所着眼的标准不同,对期刊的种类划分也就不同。 (一)按形式来划分 1.按开本划分。 2.按刊型分类。 3.按刊期分类 4.按办刊级别分类。 5.按发行途径分类。我国期刊按发行途径可分为公开发行期刊和非公开发行期刊两大类。按发行途径,期刊还可以分为邮发期刊和非邮发(自办发行)期刊。 (二)按内容分类 按内容的性质分。 (1)二分法。有人从这个角度,把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和专门性期刊。 (2)三分法。由于文学艺术类期刊较多,传统上又被分为自然科学期刊、社会科学期刊和文学艺术期刊。
(3)五分法。五分法把期刊分为理论学术性期刊、文学艺术性期刊、文选文摘性期刊、文化知识性期刊、生活娱乐性期刊(又叫文化综合性期刊、文化生活类期刊)。(3)五分法。五分法把期刊分为理论学术性期刊、文学艺术性期刊、文选文摘性期刊、文化知识性期刊、生活娱乐性期刊(又叫文化综合性期刊、文化生活类期刊)。 (4)学科二分法。按照是否具有学科性,期刊可分为学科专业性期刊和非学科专业性期刊。 (三)按读者对象划分 读者影响着期刊的内容和形式,按读者划分更接近市场。 (1)按性别,可以分为女性期刊和男性期刊。 (2)按年龄划分,可以分为老、青、少、童等,中年期刊界限较为模糊,幼儿类恐怕还是办给爸爸妈妈们看的。 (3)按职业分类。有以工人、农民、军人、教师、警察、医生、企业家等读者看的期刊。 (4)按内容的深浅划分按照期刊内容的深浅,期刊可以分为高级性期刊、一般性期刊和通俗性期刊三类。
第四节 期刊的出版 一、出版期刊和设立期刊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按照国家的规定,创办新的期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不与已有期刊重复的名称; (二)有期刊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三)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四)有确定的期刊出版业务范围;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有适应期刊出版活动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编辑专业人员; (七)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 (八)有确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在境内长久居住的中国公民;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期刊的审批与登记 三、期刊的连续出版物号 每种期刊只许有一种版本,期刊的不同版别、文种均须另行取得连续出版物号,一刊一号。 国内连续出版物号由四部分组成: 国别号+省市号+期刊登记号+分类号 如《新华文摘》的连续出版物号是 CN 11 — 1187 / Z 国别号 省市号 期刊登记号 分类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标识+连续出版物号”组成。标识即ISSN,连续出版物号的组成是:期刊序号(前七位数字)+校验码(后一位数字)。如《新华文摘》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ISSN l001-6651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两部分组成,中间用一横线隔开。例如:《新华文摘》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 ISSN l001-6651 CN 11—1187/Z 按规定,“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应印于期刊每期固定的明显位置、版权页上
四、期刊的条形码 国际标准刊号ISSN/EAN条形码的结构顺序如下: EAN期刊标识:977 ISSN号:除去其8位数码中最后一位数码校检号,即8位数的前7位数码为ISSN号。 顺序变化位:两位数字。 校检号:以上12位数字计算而成。 附加码:两位数字,以之识别期号。 五、期刊的增刊和合订本
六、关于涉外合作期刊出版和经营 1.版权合作模式 2.经营权租赁模式 3.共同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