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建设 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毛泽东提出的 “ 第二次结合 ”.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 “ 第二次结合 ” ,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以苏为鉴”.

gur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 2.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以苏为鉴”

  4.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

  5. 1.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发生曲折的原因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6. 2.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 ◆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 ◆“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 的战略构想; ◆我国永远不称霸。

  7. 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革命领袖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见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 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的组织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8. 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作出的论断: 社会主义社会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个人消费品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9.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0.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图示: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11. 3.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的整体。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结构。物质保证;制度保证;最终目的。 ◆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社会运动过程和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这个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13. 4.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突出生产力的基础 ◆突出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14.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 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

  15. 2. 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为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它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动态发展性,为确立通过长期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支柱。

  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在1992年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17.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18.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19.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0.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1.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2、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 3、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2. 1953年,毛泽东: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3年,毛泽东: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1956年,周恩来:向科学进军 1958年,毛泽东:来一个科技革命,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科技革命上来。

  23.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命题。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命题。

  24.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5.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6.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27.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3.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