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795 Views
第七章 反应动力学初步 § 7-1 化学反应速率. 7.1.1 化学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 减少 或生成物浓度的 增加 。用 r 表示(代表 rate ),其他书常称 反应速度 ,用 v 表示(代表 velocity ) 一般表示为 r≡ l △c B / △t l 取绝对值的原因是反应速率不管大小总是正值。 浓度单位通常是 mol/L, 而时间的单位则视具体反应的快慢用 s,min,h 来表示,因此,反应速率的单位常有: mol·L -1 ·s -1 ,mol·L -1 ·min -1 , Mol·L -1 ·h -1 等
E N D
第七章 反应动力学初步§ 7-1 化学反应速率 7.1.1化学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用r表示(代表rate),其他书常称反应速度,用v表示(代表velocity) 一般表示为r≡l△cB/ △tl 取绝对值的原因是反应速率不管大小总是正值。 浓度单位通常是mol/L,而时间的单位则视具体反应的快慢用s,min,h来表示,因此,反应速率的单位常有:mol·L-1·s-1,mol·L-1·min-1, Mol·L-1·h-1等 反应速率可选用反应体系中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各个物质浓度变化不相同,那反应速率相同吗?
所以,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应该是r≡ (1/B )△cB/ △t如上例中 显然它是代表一个时间段里的平均速率,而化学反应大部分都不是等速进行的,为了准确地表示某个时刻的反应速率,需要用在某一瞬间进行的瞬时速率来表示?时间间隔越小,反应的平均速率就越接近瞬时速率 该式的数学意义?
我们把表中H2O2的数据做成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的c-t曲线,如下图我们把表中H2O2的数据做成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的c-t曲线,如下图 瞬时速率:过曲线上某点作切线,其斜率即瞬时速率
对于反应:m A + n B ==== x G + y D § 7-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 7.2.1速率方程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实验证明以下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实验证明以下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7.2.2反应级数 α,β:反应级数,其数值并非一定就是其方程式的计量系数m、n,要通过实验确定 α+β为该反应的总级数,可能是0,1,2...也可能是分数 正好α,β等于m,n,但
请同学们看书P271表7-2,反应级数与其化学方程式计量系数并非都相等!请同学们看书P271表7-2,反应级数与其化学方程式计量系数并非都相等! 3.2.3速率常数k 速率方程式中k ---反应速率系数 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浓度下的反应速度 零级反应 mol·L-1 ·s-1 一级反应 s-1 二级反应 (mol·L -1) -1 ·s-1 对于某一个反应,其速率常数k在其他条件如温度/催化剂/反应介质等条件确定时是个常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直观上,k越大,则反应越快,但是这是有条件的,反应级数不同的两个反应 就不能这样比较(单位都不一样了,没有可比性) 速率方程为 反应级数是1.5 同学们自行计算,若是1.5级数的反应,其k的单位呢? 3.2.4用实验数据建立速率方程 例1(P274例7-2)研究1023K下反应 这种方法称为初速法,对某反应作多次实验,获得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初始速度
可知: k值如何求解?
7.2.5 利用速率方程进行计算 一、零级反应 A B 是零级反应 相当于Y = aX + b型直线方程;c — t,得一直线,直线斜率的负值是速率常数k k的单位:(L·mol-1)-1· s-1
二、一级反应 A B 是一级反应 Y = aX + b型直线方程; lgcA t呈线性关系 k的单位:s-1
三、二级反应 A B 掌握0级和1级反应,二级三级了解即可 k的单位:(L·mol-1)· s-1
四、三级反应 A D k单位(L·mol-1)2· s-1
测试题:某抗菌素在人体血液中呈现简单级数的反应,若给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一针抗菌素,然后在不同时刻t测定抗菌素在血液中的浓度c(以mg / 100cm3表示),得到如下数据: 1. 确定反应级数。
解: 以lnc对t作图得一直线,说明该反应是一级反应。 2. 求反应的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1/2。 解答:斜率为k = 0.09629 h-1。 直线的斜率为 k,故k = 0.09629 h-1。 t1/2 = ln2 / k = 7.198 h . 3. 若抗菌素在血液中浓度不低于0.37 mg /100cm3才有效,问大约何时该注射第二针? 解答:以第一组数据求出c0值 ln(c0 / c) = ktc0 = 0.705 (mg /100cm3) t = (1 / k)ln(c0 / c) = 6.7 h
半衰期:当 时,反应所需时间 t = t1/2是反应物消耗了一半的时间,称为反应的半衰期。
§ 7-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方程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两个: k和反应物浓度 k明显与温度有关,T增大,一般k也增大(感性认识上我们 一般认为高温反应进行 得快得多), 但k~T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Arrhenius(阿仑尼乌斯)公式 A: 指前因子 对确定的化学反应是一常数, A与k同一量纲; E a: 反应活化能; R: 8.314 J·mol-1·K-1 T: 热力学温度 阿氏公式的重要假定就是A和Ea是不 随温度变化的,是特征参数 影响k值主要是指数项的Ea和T,显然在同一温度区间, Ea越小的反应,温度 升高速率增大越快,这正是Arrhenius称之为活化能的原因。由于这是个指数 方程,T的微小变化将引起k的很大变化。 升高温度对反应慢的反应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有了Arrhenius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得出k-T的关系。若将方程两边取对数
将k—T之间复杂的对数关系,转化为lnk与1/T的线性关系,该直线的斜率即-Ea/R,可求出反应的活化能。将k—T之间复杂的对数关系,转化为lnk与1/T的线性关系,该直线的斜率即-Ea/R,可求出反应的活化能。
注意与化学等温式区别rGm + RTlnK= 0 求速率常数 k 求化学平衡常数K
§ 7-4 反应历程 7.4.1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由反应物一步生成生成物的反应(没有可用宏观实验方法 可以检测到其中间产物) 反应历程(反应机理):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历的真实过程(换而言之,就是指一个计量反应在微观上是通过哪些基元反应完成的) 基元反应可以直接根据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速率方程, 其中的反应级数就是反应物的计量系数,如上式,r=k[NO][O3]
复合反应(非基元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元反应组合而成的总反应。在复合反应中,可用实验检测到中间产物的存在,但它被后面的一步或几步反应消耗掉(与副反应或副产物不同)复合反应(非基元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元反应组合而成的总反应。在复合反应中,可用实验检测到中间产物的存在,但它被后面的一步或几步反应消耗掉(与副反应或副产物不同) 如: 为由下列两步组成的复合反应 总反应速率由反应慢的决定 (快) (慢) 中间产物NO3可被光谱检测到,但是没有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不能只根据反应式写出其反应速率方程,必须根据实验测定的结果及验证,推出反应的反应机理不能只根据反应式写出其反应速率方程,必须根据实验测定的结果及验证,推出反应的反应机理 复杂的非基元反应 → 分成若干个基元反应 → 反应最慢的一步作为控制步骤 最慢的一个反应就控制了该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 • 全部基元反应的加和应为化学计量反应方程式 • 由反应机理得出的速率方程应与实验所得一致
例如 一氧化氮被还原为氮气和水: 根据光谱学研究提出的反应机理是: k1 (快, 平衡) k-1 k2 (慢) k3 (快) 依据这一反应机理推断其速率方程式
解:按照速率控制步骤(最慢的一步) 是中间产物,根据第一步的快速平衡, 则 这部分要求大家感性认识即可 代入 该反应对NO是二级反应, 对 是一级反应
§7-5反应速率的基本理论 分子动力学的理论模型,只讨论基元反应 7.5.1.碰撞理论 (Collision Theory) 理论要点:反应物分子间的互相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碰撞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能引起反应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须有一定的能量,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7.5.2.过渡状态理论 要点:在反应物相互接近时,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形成所谓的活化络合物,活化络合物既可以分解为反应物分子,也可以分解为产物分子。活化络合物和反应物(或生成物)存在能垒,这一能垒被称为正反应(或逆反应)的活化能 讨论:比较过渡态理论的活化能与碰撞理论的活化能 Ea正Ea逆= rH 活化能 是决定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
例如反应A+BC AB+C 活化络合物 E 逆反应的Ea’ ≠ -Ea Ea-Ea’=ΔH
§ 7-6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7.6.1催化剂:存在少量就能加快反应而本身最后并无损耗的物质。 催化剂参与反应的直接证据是,尽管催化剂的组成在反应前后并不发生改变,但形态如颗粒大小有明显改变 催化作用的特点 : 1.只能对热力学上可能发生 的反应起作用 2.通过改变反应途径以缩短(延长)达到平衡的时间 3.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催化剂才能表现活性
7.6.2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酶催化 一、均相催化 CH3CHO → CH4 + CO Ea = 190 kJ·mol-1 以I2作催化剂(都在气相中) I2 CH3CHO → CH4 + CO Ea = 136 kJ·mol-1 CH3CHO + I2 → CH3I + HI + CO CH3I + HI → CH4 + I2 反应活化能大大降低 二、非均相催化 2N2O === 2N2 + O2 Ea = 250 kJ·mol-1 用金粉做催化剂,金粉吸附形成N≡N Au中间体(气相固相)
三、酶催化 生物催化剂,特点:①高效 ②高选择性 ③条件温和 练习: • 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化学反应的△rGθ越负,在温度T下,反应 速率就越大 • B 一个化学反应的△rGθ越负,在温度T下,反应速率就越小 • C 恒温下,一个气相化学反应的总压力增大,其 • 反应速率随之增大 • D 恒温下,一个气相化学反应的总压力增大,其 • 反应速率常数随之增大
选C 。 恒温下,气相反应的速率随压强增大而增大(pi=xip总,p=cRT,∴浓度增大∴r增大),速率常数则不变,△rGTθ的大小与反应速率无关 催化剂能加速反应速率,它的作用机理是: (A) 增大碰撞频率, (B)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 (C)减小速率常数, (D)增大平衡常数值
已知下列二个反应的活化能: • (1) (NH4)2S2O8+3KI→ • (NH4)2SO4 + K2SO4 +KI3 Ea1=56.7kJ·mol-1 • 2SO2+O2 →2SO3 Ea2=250.8kJ·mol-1 • 在同一温度下,所有反应物浓度均为1 mol ·L-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反应(1)比反应(2)的速率慢 • (B)反应(1)比反应(2)的速率快 • (C) Ea1 和Ea2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 (D)对于反应(1)和反应(2),当温度的变化的始终态相同时,反应(2)的速率(或速率常数)的改变比反应(1)显著得多。
答:BCD,因为活化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通常认为活化能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活化能小的反应速率常数大。活化能越大时,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或速率常数)的影响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