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80 Views
教育科研与教育研究报告撰写. 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赵印奖. 一、教育科研的几个认识问题. 1. 教育科研的对象与任务 ( 1 )教育科研的含义 ①教育科研是人们采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来研究教育问题,以期获得有关教育行为的法则性知识的理性认识活动。 ②教育科研活动的核心是寻找有意义的可靠的教育知识,提高人的活动功效,切实解决教育的问题。. ③ 教育科研要树立正确态度和认识。 既要破除迷信又不能无所谓。 要真正发挥教科研的作用,增强教书育人本领,解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E N D
教育科研与教育研究报告撰写 宽城满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赵印奖
一、教育科研的几个认识问题 1.教育科研的对象与任务 • (1)教育科研的含义 • ①教育科研是人们采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来研究教育问题,以期获得有关教育行为的法则性知识的理性认识活动。 • ②教育科研活动的核心是寻找有意义的可靠的教育知识,提高人的活动功效,切实解决教育的问题。
③教育科研要树立正确态度和认识。 • 既要破除迷信又不能无所谓。 • 要真正发挥教科研的作用,增强教书育人本领,解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 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探求真知,潜心研究,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科研水平,遵守学术道德,努力铸造学术精品。 • ④要解决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 要解决两张皮(剥离)、金名片(挂课题基地、经费牌子)、搬运工(复制、粘贴)、挂空挡(有心动、没行动,复制昨天的故事)、背包袱(疲于应付,忙起来不重要)、无花果(无研究过程)的种种虚假、浮华的不正之风等问题。
(2)教育科研的对象 • ①教育科研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 首先,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活动,引导研究者进行探索性研究活动的起点是科学的问题。正是问题激发人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去发展知识。问题总是走在科学探索活动的最前方,是迈向未知国土的最早拓荒者。 • 其次,国际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呈现一种趋势,即在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定位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强调教育科学的应用价值。当代教育科学研究重点放在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来解决教育上的问题。 • 第三,把教育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有利于教师把教育科研的理论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行动研究。
②教育问题的实质是教育矛盾。 • 问题就是疑问,即要求回答,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研究。 问题的实质就是矛盾,谁发现了矛盾,谁就发现了问题。 • 从逻辑的角度看,“问题”是一种提出疑问要求回答的思维形式,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没有现成的答案,求解过程就是研究。 • 教育问题是实际事态与期望事态之间的差距与矛盾。有两种情况: • 其一,是在现实状态下期望的事态没出现,实际活动结果出现了。例如:中学生辍学,学业不良,越轨行为等。 其二,是在现实状态下期望的事态是当前行动的出发点(未来目标)。两种情况图示如下: • (过去)期望事态→(当前)实际事态 • (当前)实际事态→(未来)期望事态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找出导致差距矛盾的原因,并对之作出解释和说明,进而指导和调控教育实践。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找出导致差距矛盾的原因,并对之作出解释和说明,进而指导和调控教育实践。 • ③教育问题的性质。教育问题的性质具有永恒性、复杂性、层次性、潜在性和人为性,解决要有一定的难度。
(3)教育科研的任务 • ①教育科研的认识任务 • ~旨在通过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 其一,描述教育事实。教育事实,包括过去发生的事实和现在发生的事(通过调查获取资料)。描述教育事实,对于教育知识的积累及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 其二,揭示教育规律。描述教育事实,是研究活动的第一步,揭示教育规律才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最终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对象的必然性的规律,掌握对象的运行、发展的本质属性。它主要回答“教育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的问题,即解释特定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什么”如此存在和发展。 • 其三,形成完善的教育科学体系。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比较落后 。教师从事实际的教育工作,容易发现当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②教育科研的实践任务 • 其一,促进教育改革发展(试验、总结,反思)。 • 其二,了解教育现实,为教育决策,提供事实和依据(减少工作失误)。 • 其三,改进教育工作,提高反思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育科研与教研的区别与联系 • ⑴科研对象、研究问题方式 • 科研开始注重研究教育理论,回避“教研”,不涉及教育教学管理实践问题,如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原则、方法、备课等。 • 研究方式经过选题、课题论证、搞实验设计,运用调查、实验等方法,找出解决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⑵教研对象、研究问题方式 • 教研主要研究教育管理实践的具体问题,包括对教学工作计划、内容、方法的研究,对教材、教法、学生及备、讲、批、辅、考的研究,解决教学具体问题。 • 科研与教研的区别: 名称内容 方式 组织形式 方法 结论 科研 宏观问题 选题 课题论证 实验调查 鉴定推广 教研 微观问题 不立项 不论证 行动检查评比 总结推广
3、教育科研是实践探索过程 • ~是探索教育规律的过程,具有合理化与系统化的程序,这种程序是教育科研实际展开的基本步骤和顺序,是根据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作出的逻辑安排。 • 教育科研重在过程,过程有了,按程序走了,到位了,这就是写研究报告。没有过程,或缺乏程序步骤,是写不出好的研究报告的。 • 教育科研没捷径,既使罗列了几组数字,没有深度分析,没有提出中肯观点,等于无研究。 • ~一般是遵循着相似的过程模式,即选择课题、分析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资料及研究成果的讨论与提出。
⑴选择课题→关键和首要任务 • 课题就是选定与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教改需要及主客观条件,构设可行的课题,是一项研究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 选题是按一定的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比较、最终作出抉择的过程,是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条件的。 • 选题的原则(选题后也要遵循): a.需要性原则→依据教育实际和教育科学发展需要。 b.科学性原则→有事实理论根据,遵循客观规律。 c.创新性原则→别人没有解决或没完全解决的问题。 e.可能性原则→具备一定的主、客条件,才有预期成功可能。
⑵明确选题的目的和任务 • ①课题表述要明确具体。 • 选题越是明确,所要解答的问题越是清楚,就越容易找到研究的突破口。 • 课题的表述切忌空泛,语言表述要明确,范围不要扩大。下列课题比较含混: a.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研究(含混); b.农村 中学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范围大); c.小学语文数学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两学科混在一起,缺乏科学性); d.避免学生流失(表述不完整不科学,半拉话); e.以谈促讲(不明确)。
②对课题研究内涵要有深度的理解和界定。 • 对已确定的课题的内涵有了深度理解,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才能开展研究。 • 对不完全是自主选择确定的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需要对课题研究的内涵进行解读、认识和理解,否则,课题论证、方法选择、方案设计难以继续,更难以深入分析研究。如: a.新时期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对此课题需要从时限、范围、对象属性等界定。 b.农村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对此课题除需要从范围、对象等进行界定外,还应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具体学科界定,更利于开展研究。
③要明确教育科研课题的类型 • 从科研课题的价值、性质和成果的形式上,可把研究课题分为理论研究课题和应用研究课题两大类。 • 理论性课题主要体现在理论贡献上,分为三级: a.一级课题是对具有全局性的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做突破性研究,研究难度大。 b.二级课题是对教育科学某一领域中形成的概念、原则作进一步讨论的,为主体中坚部分。 c.三级课题是对教育理论中的个别原则、概念作出修正、探讨,难度较小。
应用性课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相关,其价值体现在实际效用上。衡量应用性研究课题价值,主要是课题所出的解决问题办法的新颖性、有效性、和普遍性。分三级:应用性课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相关,其价值体现在实际效用上。衡量应用性研究课题价值,主要是课题所出的解决问题办法的新颖性、有效性、和普遍性。分三级: a.一级应用性,涉及全局性问题,影响深远,提出前人未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推广),对教育实际具有推动作用。 b.二级应用性,对局部性的某些方面、某一部分提出的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方法等。 c.三级应用性,与个别实际问题解决相关,适用范围较小、局限在具体操作性问题上,研究比例大。
⑶依据课题研究任务、类型确定研究方法 • 对课题研究任务、类型的明确认识,对于课题研究对象范围的确定、课题研究所达到的程度的把握、研究方法的选择等意义相关。 • 因为对同一课题的研究,或因研究主体条件不同,而使研究对象、范围、深度也有所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 • 研究方法要明确、适合。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三大要素之一,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个案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有的课题需运用两种以上方法结合运用。
⑷重视对研究材料的收集 • 课题研究是环环相扣的。课题选定后,主要研究过程步骤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对问题进行定义、进行研究设计、实际材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成果的讨论和提出。少一个程序环节,都会影响整个课题研究的质量和价值。 • 课题研究进入中期后,最实质的研究是在材料的收集与分析上,要重视材料的收集,没有材料,无所谓分析和研究。材料收集任务繁重,包括观察、访谈、调查、实验,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步骤活动。 • 所收集的材料要尽可能直接、典型、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要注意全面性、权威性和前沿性。
⑸重视对材料的分析 • 课题研究者需要用理智的方式得出结论。教育科研包括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和产生新的知识三大基本要素,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报告)要将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和产生新的知识陈述出来,以便与更多的人交流。 • 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课题到了分析问题一步卡了壳,不能提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起码缺了两大要素,不能解决问题,没有观点和结论,研究没有价值,写出的“报告”是空的。所以: • 写研究报告=研究探索过程(做) 。
三、研究报告的类型(论文、报告等) 1、明确研究报告类型的意义 ⑴~是因为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不同的,所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而撰写的研究报告也不能用一个写作模式去套。 ⑵明确研究报告(论文)的类型,有助于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清晰的把握,有助于在研究报告的撰写中少出现一些内容结构不完整、研究深度不够、体例规范方面模糊不象等问题。
2、研究报告(论文)的分类 • 传统的教研成果把教育论文与科研报告区分开来,根据教育科研对象的研究方法、成果结构和写作方法的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成果划分,可把习惯性的教育科研论文和教育研究报告统称为教育科研论文。对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划分。 • ⑴按论据材料性质划分: • ①事实型教育论文(多为研究报告) 这是一类以事实材料作为依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论文。用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而撰写的论文属于此类,如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
②哲理型教育论文 • ~是一种用深刻的哲理和严密的推理进行论证的论文。用理论研究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法而撰写的论文属于此类,如问题研讨型教育论文、某研究领域的综述、研究成果的评析及学术性论文。 • ③ 综合型教育论文 ~是既有事实、实证、又有理论上的逻辑推理的论文(既有事实材料,又有理论材料,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综合型教育论文是一种发展趋势。严格地说,以纯事实作为论据的文章,如教育教学经验材料、调查报告不能称为论文,因为它不具有理论性、学术性的 特点。任何类型的教育论文,必须具有理论性、学术性等固有属性,否则,只能称教育教学经验材料、调查报告等。
⑵按研究方法和写作特点划分 • 教育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并且对某一课题或对象的研究也往往同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的趋势,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也是从单一型向综合型方向发展,一篇研究论文可能具有两种或三种类型的性质。 • ①研讨型教育论文 • ~是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所出现的问题、矛盾而进行专题分析其原因、探讨解决办法的理论性文章。 • ~大多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如: a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 b-《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②实证型教育论文 • ~是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的理论性文章,包括调查实证性论文(调查报告)和实验实证型教育论文。 • 调查实证型教育论文不是调查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加工、提炼,同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或对策。如: • a-《初中生质疑能力的现状研究》 b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调查报告》
③经验型教育论文 • ~是对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文章。 • ~论文的要点:需要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既有精确、真实、生动的实际内容,又要有深入的科学分析,不能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论理。 • ~只有深入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把现象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才能成为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如: • a-《提高英语听力之管见》 b-《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辅导》
④报告型教育论文(研究报告) • ~是指描述并阐述教育实践中某一体系、模式等具体项目的构建的理论性文章,并不是指调查报告。 • ~多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一线教师进行实践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概括和理论阐释。如: • a-《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的设计》 b-《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与实践》
⑤阐释型教育论文 • ~是指对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潮,以及教育规律进行阐述、解释的理论性文章,属于哲理性论文的一种。如: • a-《教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往》 b-《论教学反思》《论学习反思》
⑥评述型教育论文 • ~包括综述型教育论文和评析型教育论文,它是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内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思潮、现象、论争、问题等进行专题综述或评析的论文。如: a-《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⑦综合型教育论文 • ~不能完全归于某种类型,它同时具有两种类型性质的教育论文。有些经验型教育论文,既有经验型教育论文的性质,又具有研讨型教育论文的特性,是一种经验型与研讨型结合的综合型教育论文,如报告研讨型、实证研讨型等教育论文。 • 从上述教育论文的分类看,第一种分类法的“事实型教育论文”,第二种分类法的“实证型教育论文”、“报告型教育论文”,就是指的教育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课题研究报告一类。从写作来看,其既有相同点,又有体例上的区别。
四、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 1、研究报告撰写的意义 ~则好比把织成的布料经过裁减加工,做成可以穿用的衣服—最后一道工序。研究报告撰写不但是全面总结,更重要的是将研究结果通过各种途径(刊物发表、印发交流、学术报告)发布,让有关人员全面系统了解,并通过对研究报告的理解、与验证来评判、接受或应用研究成果,发挥研究成果的理论、应用价值。 2、研究报告的类型 ①第一类:以理论分析与概括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研究报告,称为理论性研究报告(理论性的研讨型、哲理型教育论文) ②第二类:以文献法进行研究的研究报告,报告重在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与可靠程度。 ③第三类:用实证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前述的事实型、实证型、、报告型教育论文),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总结报告,主要以对事实直接研究所得的材料构成报告主体(包括研究方法与过程说明)。
3、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撰写 • ⑴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 • 一、导言(绪论);二、内容主体;三、结论。 • ⑵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 • ①教育调查的目的和有关情况(绪论) • 开头写出调查的问题、调查缘由、目的、背景、筹备过程、组织情况、主要内容、过程、意义。 • 概述时间、地点、对象、范围、选择方式等。
②调查主体内容(本论) • 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用纲、目、项的形式来显示。内容写作安排: • a-按种类成分并列的几个部分来写; • b-按照事物发展逻辑顺序排列。如: 《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xxx教育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绪论) 二、学历进修,喜中有忧 三、校本培训,亟待加强 四、骨干教师培训,刻不容缓 五、素质教育,艰难起步 六、继续教育,任重道远(结论)
③结论与建议: • 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的定性、定量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理论和参考意见。如:调查是为了寻求新理论为实用目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提出新理论,向实际工作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改革放案)。
⑶撰写调查报告的注意事项 • 第一,掌握一般的撰写格式及结构。 结构有:题目;序论;正文;结论。 ①序论:阐述调查的目的、原因、意义,前人研究的状况以及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序论部分可以冠以明确的一级标题,常以“问题的提出”、“引言”、“研究的意义”等,也可以不加标题。
②本论 ,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 a.研究方法的交待,包括调查对象、调查范围、时间、方法、统计方法等。 • 对研究方法的描述,在于证明事实材料的科学性,有利于读者对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的判定。 • 研究方法不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不宜篇幅过长),其核心部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B.结果与分析 • 把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论述、尽可能用数据或图示形式表示,可使材料一目了然,以增强说服力。根据归纳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展开逻辑的论证。 • C.讨论和建议 • 在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后,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讨论。如: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研究成果的可靠程度与使用范围等进一步阐述,根据结果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建设性的意见或对策。
③结论 • ~对研究工作小结,简要归纳所获得的成果或观点,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揭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或对策等。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 第二、要用事实说话(每一观点、命题都有事实材料作依据)。 • 第三,要简明,有点有面,材料不堆切,不空发议论。 • 第四,语言要准确、生动、朴实。 • 第五,组织人员讨论,核实材料,征询意见。
4、报告型教育论文的撰写 • ⑴报告型教育论文(课题成果)的特点 • ~是描述并阐述教育实践中某一体系、模式等具体项目的构建的理论性文章。它与经验性论文有相似之处,属于广义的实证型论文的类型,是操作层面的课题成果表述。但二者又有较大区别,经验性论文选题范围较小,一般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点滴经验、做法的提升。
报告型论文的选题范围较大。一般是体系、模式、机制、制度等项目的构建、创造,是探索创建一个新项目,对创建项目涉及到的 各个方面都要论述,不仅是实践的总结即实证,而且还有理论的阐释。 • 报告型教育论文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教育论文,学校层面的研究课题大多是实践的。
⑵结构安排及其特征 • 总的看,一般是按照“总提—分述—结论”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各个一级分标题之间是按照一定规律安排的,它是一种接续关系或递进关系。 • 1、否定现有的,提倡建新的。 • 在本论的第一部分,阐释否定现有的或传统的理由;从第二部分开始,描述构建的框架、要求,同时还要阐释新建模式或体系的优势理由。从各个一级标题的 关系来看,是一种接续关系或递进关系。如: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体验型课堂》 本论中的一、二级分标题如下: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主体性体验的缺失 ﹙二﹚过程性体验的缺失 ﹙三﹚情感性体验的缺失 二、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重视教学效果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 ﹙三﹚从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交往与对话的转变 三、建构师生共享的体验性课堂 ﹙一﹚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体验 ﹙二﹚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性体验 ﹙三﹚深化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性体验
2、创建新的模式或体系 • 模式或体系的构建一般要涉及到理论基础、必要性、内涵、特征、类型、目标、要求、意义(功能、作用)、构建(操作)、途径、实施的措施、实践等。一般至少选三个内容,安排3-4一级分标题。 • 其中内涵、特征、类型、目标等一般以描述为主,必要性、意义、措施、途径等以阐释为主。一般要求描述的成分与阐释的成分合理搭配,理论的阐释应不少于描述成分。如:
《一种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积分法”的课堂管理行为契约》《一种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积分法”的课堂管理行为契约》 • 本论中一、二、三级分标题 如下: 一、“积分法”的课堂管理行为契约的研究背景 二、 “积分法”的课堂管理行为契约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 “积分法”的课堂管理行为契约的意义 ﹙一﹚、﹙二﹚1.2. 四、 “积分法”的课堂管理行为契约的操作实践 ﹙一﹚、﹙二﹚ 、﹙三﹚ 1.2.
﹙二﹚注意问题 • ~主要问题是描述项目过多,而理论阐述的内容太少,实际上为成果的说明书或成果介绍. •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而表达并不是对成果的描述或介绍,而是成果阐释,需要严密地论证成果的正确性,一篇论文只能阐释一个论题(两个学科不能在一个论题里,内容缺乏联系或联系不紧的不要含混在一个论题里) 祝您健康愉快! 200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