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第一节 北京政变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中法战争

第三章 晚清统治集团. 第一节 北京政变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中法战争.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奕詝( 1831 年 7 月 12 日- 1861 年 8 月 22 日),年号:咸丰;庙号:文宗。系道光帝第四子。.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咸丰之死与八大臣集团  “奉朱笔,皇长子御名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 《 军机处上谕档 》. 第一节 北京政变. 奕訢集团: 文祥,桂良,宝鋆。 道光谕: “ 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 。

gudru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北京政变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中法战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晚清统治集团 第一节 北京政变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中法战争

  2.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奕詝(1831年7月12日-1861年8月22日),年号:咸丰;庙号:文宗。系道光帝第四子。

  3.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咸丰之死与八大臣集团  “奉朱笔,皇长子御名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 --《军机处上谕档》

  4. 第一节 北京政变 奕訢集团: 文祥,桂良,宝鋆。 道光谕: “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热河密札”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奕訢(1833-1898)

  5.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一、三大集团的形成 太后集团 “本王、大臣等拟旨缮递后,皇太后、皇上钤用图章发下,上系御赏二字,下系同道堂三字,以为符信”。 -----《军机处上谕档·赞襄政务王大臣交内阁片》 慈安皇太后徽号册

  6.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二、政变的过程 僧格林沁等部倾向奕訢集团。慈禧采取计谋剥夺八大臣的部分兵权。两宫太后返京途中,发起政变。 八大臣集团败亡。咸丰死前决定的中国政治格局改观。 僧格林沁

  7. 第一节 北京政变 三、政变的影响 新王朝建立: 同治。 新体制实施:太后垂帘,亲王辅政。 军机处改组 总理衙门开始运作 新方略实行:“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统计全局折》 “垂帘听政”的养心殿

  8.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概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 --《张之洞全集》 文祥

  9.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概说 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总理衙门旧址

  10.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概说 1861-1884年,洋务运动的求强阶段 江南制造总局

  11. 第二节 洋务运动 1885-1894年,洋务运动的求富阶段。 一、洋务派概说 轮船招商局

  12.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二、顽固派概说 中国传统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分化。代表:倭仁等。 倭仁手迹

  13. 第二节 洋务运动 斗争焦点:同文馆、修铁路、幼童出国、海防和塞防等。 “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 《李文忠海军函稿》 二、顽固派概说 倭仁手迹 京师同文馆旧址

  14. 第三节 中法战争 一、清流党人 都察院的“言官”和翰林院的“讲官”。 前清流:李鸿藻、张佩纶、张之洞、邓承修、吴可读等。“四谏十朋” 后清流:翁同龢、文廷式、张謇、盛昱等。 张之洞

  15. 第三节 中法战争 “同光时代士大夫之清流,大抵为少年科第,不谙地方实情及国际形势,务为高论。由此观之,其不当不实之处颇多。……总而言之,清流士大夫,虽较清廉,然殊无才实。浊流之士大夫略具才实,然甚贪污。其中固有例外,但以此原则衡清季数十年人事世变,虽不中亦不远也”。 --陈寅恪:《寒柳堂记梦未定稿补》 一、清流党人

  16. 第三节 中法战争 二、宗藩关系、越南战事和朝政 法国对越南的侵略。   中法在越南形成军事对峙。   清朝战和两派的争论。   刘永福与黑旗军。    北宁之役。 冯子材

  17. 第三节 中法战争 盛昱奏折:“为疆事败坏,责有攸归,请将军机大臣交部严加议处,责令戴罪图功,以振纲纪而图补救”。吴相湘:《晚清宫廷实纪》第1辑 甲申政潮, “五枢出局”   孙毓汶与奕譞 二、宗藩关系、 越南战事和朝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