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07 Views
第二轮能力专题: 如何解答物理选择题. 专题解说. 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的一种类型,它具有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宽、干扰性强、命题灵活性大、层次丰富、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评卷客观、快捷、准确、可以用计算机阅卷等优点.但选择题的题量大,学生解答时可以占用的时间少,所以解答选择题应有不同于一般的计算题、论证题的特殊方法,做到迅速、准确。. 要迅速、准确地解答物理选择题,前提是熟练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思维方法、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掌握解答物理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以及紧密结合选择题特点的若干基本技巧。. 专题聚焦. 一、物理选择题的解法. (一)、直接判断法.
E N D
第二轮能力专题: 如何解答物理选择题
专题解说 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的一种类型,它具有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宽、干扰性强、命题灵活性大、层次丰富、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评卷客观、快捷、准确、可以用计算机阅卷等优点.但选择题的题量大,学生解答时可以占用的时间少,所以解答选择题应有不同于一般的计算题、论证题的特殊方法,做到迅速、准确。 要迅速、准确地解答物理选择题,前提是熟练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思维方法、物理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掌握解答物理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以及紧密结合选择题特点的若干基本技巧。
专题聚焦 一、物理选择题的解法 (一)、直接判断法 【例1】把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平均分为4段,已知下落通过最后一段位移的时间为2秒,则下落第一段位移的时间为: A.0.5秒; B.1.7秒; C.8秒; D.7.4秒; D 解题思路: 根据自由落体越落越快的特点,立即断定A、B不能选,再根据自由落体经历相等位移的时间不是整数比的结论,其第四段的位移历时2秒,第一段历时就一定不是整数秒,可断定D正确。
专题聚焦 【例2】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作变速运动的物体,有摩擦力存在时,机械能一定减少; B.作变速运动的物体,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力不是重力,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在水平面上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解题思路: • 选项A已指出有摩擦力的作用,但不明确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关系,故机械能不一定减少.选项A错误。 • 选项B已指出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力不是重力,但未指明是弹力或是其它性质的力,选项B错误. • 选项C已指出物体作变速运动,又只受重力作用,则物体一定在空中运动,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答案C正确. • 选项D与选项A类似.但由于不明确所受力的性质,故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专题聚焦 【例3】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1:3:5 B.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是均匀增加的 C.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增量相等; D.若质点由静止开始作直线运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分别是2米、4米、6米,它一定作匀加速运动 解题思路: 由于不明确初始条件,选项A错误.若初速为零,结论正确;初速不为零,则结论错误.匀加速运动是指速度均匀变化而加速度恒定的运动.故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凡匀变速直线运动必有ΔS=S2-S1=S3-S2=常数,但只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ΔS=常数的直线运动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D错误.
专题聚焦 (二)、求解判断法 【例4】一条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3米/秒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如在左端轻轻放上一个没有初速度的工件,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3,工件放上后传送带的速度不变,则工件释放后1.5秒内工件对地面发生的位移为: A、4.5米; B、3.375米; C、3米; D、7.785米; 解题思路: • 答案A中是诱导“传送带的速度不变”和“3米/秒”的条件,认为工件的速度也是3米/秒,从而得出S=Vt=4.5米; • 答案B中诱导工件的初速为零,相对加速度a=μg=3米/秒2,由S=½at2=½×3×1.52=3.375米; • 答案D中是上述综合诱导S=V0t+½at2=7.785米,而正确的解答是:V0=0,Vt=at,a=μg=3米/秒2,所以1秒钟工件即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S= Vtt+½at2=3×(1.5-1)+½×3×12=3米。
专题聚焦 【例5】半径相等的两个小球甲和乙,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若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碰撞前两球的动能相等,则碰撞后两球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甲球的速度为零,而乙球的速度不为零; B:乙球的速度为零,而甲球的速度不为零; C:两球的速度均不为零; D:两球的速度方向均与原方向相反,且动能仍相等; AC 由于m甲>m乙, ∴P甲<P乙,V甲<V乙,m甲V甲-m乙V乙=m甲V甲/+m乙V乙/, ½m甲V甲2+½ m乙V乙2=½m甲V甲/2+½m乙V乙/2, 解题思路: Ek甲=Ek乙, 由此得 若A成立,则V甲/=0,V乙/>0,左式成立 若B成立,则V乙/=0,V甲/>0,左式不成立 若D成立,则V乙/>0,V甲/<0,左式不成立
专题聚焦 m m 1 3 m 2 (三)、推理判断法 【例6】如图,已知m1=2m,m2=3m,m3=1.5m,滑轮质量及摩擦均不计,三个物体运动后,关于加速度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A、m1、m3向上,m2向下; B、m1向下,m2、m3向上; C、m1、m2向下,m3向上; D、无法确定 B 解题思路: 绳子张力处处相等,m1、m3受拉力T,m2受拉力2T,m1、m2、m3不可能同时向上或向下运动。 若A成立,则对m1有T>2mg,故对m2有2T>3mg,m2应向上运动,矛盾。 若B成立,则对m1有T<2mg,对m2有2T-3mg=3ma2,对m3有T-1.5mg=1.5ma3,故a2= a3,成立
专题聚焦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f b 0 C 【例7】如图所示,AOC是光滑的直角金属导轨,AO沿竖直方向,OC沿水平方向,ab是一根金属直棒,如图立在导轨上,它从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b端始终在OC上,a端始终在AO上,直到ab完全落在OC上.整个装置放在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ab棒在运动过程中 A.感应电流方向始终是b→a B.感应电流方向先是b→a,后变为a→b C.受磁场力方向与ab垂直,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D.受磁场力方向与ab垂直,开始如 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后来变 为与箭头所示方向相反.
专题聚焦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f b 0 C 由于aob总围成一闭合回路,随着导体棒的下滑aob面积不断发生变化,即穿过aob回路的磁通量在不断发生变化.ab棒最终滑落到OC平面,面积为零.显然穿过aob回路的磁通有一个逐渐减小的过程. 解题思路: 在直角三角形 aob中,面积 Saob=½oa·ob,因为斜边ab为一定值,据勾股定律ab2=oa2+ob2,再据不等式 oa2+ob2>2oa·ob(仅当oa=ob时取“=”号).Saob=½oa·ob≤¼(oa2+ob2),则当oa= ob时Saob取最大值. 综合以上因素,可知穿过aob回路的磁通是先增后减,对应的感应电流必是先b→a, 后变为a→b.再据左手定则磁场力 先是与箭头所示方向相反,后变为 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BD
F F F F 专题聚焦 0 X 0 X 0 X 0 X A B C D (四)、图象分析法 【例9】在外力F作用下,将一只圆形杯子(杯口朝下)匀速没入水中,直到水面下,外力所做的功,应该用哪一个图线下的面积来表示? 解题思路: 开始时,重力大于浮力,F向上做负功,当杯继续向下时,重力等于浮力,F=0,最后重力小于浮力,F向下做正功;再仔细分析,F与X不是直线关系,则可判断图A正确。 A
专题聚焦 a a a a A B C D t t t t 【例】蹦床是儿童喜欢的一种游戏,一小孩在蹦床上玩耍,他要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回,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出小孩在此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曲线为 ( ) C 解题思路: 小孩从高处落到蹦床前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与蹦床接触过程中,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作用.在下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弹力大小逐渐变大,故此过程合外力方向先向下,大小逐渐变小到0;然后合外力方向向上,大小变大;即加速度先正向减小,后反向增大.从最低点反弹到离开蹦床时,合外力先是方向向上,大小变小;后合外力方向向下,大小逐渐变大;即加速度先反向减小,然后正向增大.脱离蹦床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恒定。
专题聚焦 R b p r C R a R ε (五)特殊取值法 【例10】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电动势为ε,内阻不计,变阻器r在0到2R之间调节,其余电阻均为R ,当滑动片P从最右端向最左端滑动时,对电容器来说: A.先充电后放电; B.先放电后充电; C.最大带电量为Cε/2; D.滑动片P在最左端与在最右端时,电容器的带电量大小相等; 解题思路: 用式子表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运算比较麻烦,简便的方法是分别取r=0、R、2R三个特殊值,则对应的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分别为Uab=ε/2、0、-ε/6,容易看出准确答案为[BC]
专题聚焦 (六)筛选排除法 【例11】A、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并以该方向为正方向,mA=1kg,mB=2 kg, vA=6m/s,vB=2m/s.以后A追上B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物体速度的可能值为 A、5 m/s, 2.5 m/s B、2m/s, 4 m/s; C、-4 m/s,7 m/s D、1.5 m/s,4.5 m/s B 选项A表明碰后入射小球速度大于被碰小球速度。排除A; 解题思路: 据动量关系:碰前:p前=pA+B=1×6+2×2=10kgm/s;碰后B、C符合p前=p后,而对选项D,p后=pA+ pB=1×1.55+2×4.5=10.5 kg m/s,不符合动量守恒排除D ; 据能量关系,碰前E前=EA+EB=½×1×62+½×2×22=22J 碰后对C选项E后=EA/+EB/=½×l×(-4)2+½×2×72=57J E前<E后,排除C
专题聚焦 B a b L 二、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确认已知 2.通览选项、综合分析 3.思维严谨、符合逻辑 【例12】在图中的L-C振荡电路中,已知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B正在增强。则: A、电容器a板带正电 B、以电容器正处于充电过程 C、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正在增强 D、电容器b板的电量正在减少 AD 解题思路: 磁感应强度B增大,说明回路中逆时针电流强度增大,电流强度增大说明a板中的带电量减少,故是放电过程.即知a板带正电,所以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因为电流强度变大,电流强度变化率必然减少,据ε自=LΔi/Δt知自感电动势减少,故C选项错误。
专题聚焦 ∴t3=2+ = 4.6s (二)要善于把握各种物理过程 【例13】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边上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所经历的时间约为: A.1s; B、2s; C.3s;D.4.6s; 如图所示,小球从O点以 v0=20m/s的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发生位移大小为15m的物理过程有三种: 解题思路: S= V0t+½at2 ∴15=20t-½×10t2解得t1=1s、t2=3s S= V0t+½at2 ∴-15=20t3-½×10t32 ACD
专题聚焦 A B O m (三)要善于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14】如图: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两根轻绳OA和OB,在结点O悬挂一重物。现保持结点O的位置不变,不断沿逆时针方向改变OB绳和天花板间的夹角,则OB绳中的张力TB: A、TB一直减少 B、TB一直增大 C、TB先增大后减少;D、TB先减少后增大 D 解题思路: 在力的三角形OMN中,由正弦定理 TB=mgsinβ/sinα,因为OA绳方向不变,故β角不变.而角α先增大到900再由900逐渐增大。正弦函数sinα在第一象限递增,在第二象限递减,故可判断出TB先减小后增大,
专题聚焦 A、 ; B、 ; C、 ; D、 ; L d (四)要善于寻找各种可能条件 【例15】正方形导体框的电阻为R,每边长为L,水平匀强磁场宽度为d,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强度为B.如图所示,导体框的一边跟磁场界面平行,在外力F作用下,以初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的过程中,外力F做的功可能是: ABC 解题思路: 导体框一边进入磁场时,产生的感 应电动势为:ε=BLV,电流为:I=ε/R=BLV/R, 受到的磁场力为:F=BIL=B2L2v/R,设外力F把导 体框拉过磁场所通过的位移为S,则外力做功为: W=F外·S=(B2L2v/R)·S ∴选A 若d>L,则S=2L, ∴选 B 若d<L,则S=2d, ∴选C 若d=L,则S=2d=2L,
专题聚焦 ╮α (五)要善于将问题放到极限条件下去考虑 【例16】如图,小球由光滑斜面顶端自由下滑,若不改变斜面的高度,使斜面倾角不断变小,则小球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和速率: A.时间不变;B.速率不变;C.时间增长;D.速率减小; 解题思路: (BC) 对B、D选项由机械能守恒容易判断对错。 而对A、C选项可将问题放到极限条件下 去考虑,假设倾角α趋于零,那么小球 将在“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永不会停下来。故倾角变小,滑到最底端的时间增长,
专题聚焦 A O B F 1 F 2 【例17】如图,已知AO>OB,F1、F2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杠杆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它们的作用点同时向支点O移动距离L,则杠杆: A、B端将下沉; B、A端将下沉; C、仍平衡; D、无法判断; B 解题思路: 由于没有明确移动距离L的数值,我们可假设L=OB,则F2将移到支点,力臂为零,因而力矩也为零,显然F1并没有到达支点,力矩不为零,故B正确。 【例18】一只船以恒定的对水速度往返于上、下游两码头之间,如果以t1和t2分别表示水的流速较小和较大时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那么两时间的长短关系为 A. t1 =t2 B. t1>t2 C.t1< t2 D. 无法判断 C 解题思路:若v 水=v船,则返回的时间 t′= ∞ ,选C
专题聚焦 O g a b f d/ e C d (六)要善于应用假设的方法 【例18】如图,oabcdefg为粗细均匀的铁条用铰链组合而成的活动支架,整个支架重量是G,若铰链d和d/间用细绳连接,则可使支架组成如图情况而平衡,则细绳dd/所受拉力的大小为: A、G/3; B、2G/3; C、G; D、3G/2; D 解题思路: 假设让dd/缓慢地缩短微小长度ΔL,在缩短过程中可认为拉力不变,则拉力做功W=TΔL,由功能原理得机械能增量ΔE=W,缓慢上拉,势能增量为ΔEP=GΔh,由于整个支架由三部分组成,当dd/缩短ΔL时,d的位置上升了3ΔL,整个支架重心上升Δh=3ΔL/2,故TΔL=G·3ΔL/2,T=3G/2。
专题聚焦 B C A 0 α θ (七)要善于借助恰当的物理模型 【例19】如图AOB是一个内表面光滑的夹角为α=10的角形槽,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个质点从C处以一定的速度沿与OA夹θ=600角方向射出,设质点与槽壁碰撞无能量损失,不计摩擦阻力,则质点经若干次碰撞后: A.最终将到达O点; B.将沿原路径弹回到C点; C.将弹回到C点,但不一定沿原路径; D.将弹回,但不一定回到C 点; B 解题思路: 借助光的模型, 类比从C处射出光线,由几何作 图得:BO上每次入射光线与BO夹角由610、630、650、670……递增到890,而在OA上每次入射光线与AO的夹角由620、640、660、680……递补增到900,故B选项正确。
专题聚焦 【例20】在盛水的容器内用一根轻弹簧把密度小于水的木块和容器底部相连,使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容器竖直向上作加速运动,则有: A、容器加速上升时,木块将超重,所以弹被压缩; B、加速上升时,木块和水都将超重,所以弹簧长度不变; C、由于水的密度与木块的密度不同,加速上升时弹簧的长度将减小; D.由于水的密度与木块的密度不同,加速上升时弹簧的长度将变大 D 解题思路: 原来对木块分析:F浮=Mg+F弹,即ρ水gV=ρ木gV+F弹, 现在加速上升,水和木块都超重,类比为水和 木块所受的重力加速度都由g增加到(g+a), 则F浮=ρ水(g+a)V,G木=ρ木(g+a)V,于是F浮-G木=(ρ水-ρ木)Vg+(ρ水-ρ木)Va>F弹,弹簧将升长,
专题聚焦 axay Vx Vy 1 1 5 5 0 510 1520 t 0 5 10 1520 t 0 5 10 15 20 t 0 5 1015 20 t 1 - - 1 (八)要善于应用图象解决问题 【例21】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水平外力F=1牛作用其上,且每隔5秒钟,F突然沿逆时针方向转过900角,20秒后撤除外力,那么最终结果是: A:物体回到出发点; B:物体的位移是50米; C:物体回到静止状态; D:物体的动能最大; BC 解题思路: 根据动量定理,物体受到的冲量之和为零,末动量及末速度为零,选项C正确; 再确定位移大小,分别取0—5秒和6—10秒力F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Y轴正方向,先画加速度分量aX和aY的图象,再作速度分量VX和VY的图象, 从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计算位移分量X=Y=50米,故位移 米,B正确
专题聚焦 mAV0=mBVA+mBVB ½mAV02=½mBVA2+½mBVB2 (九)要善于挖掘边界条件 【例22】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球以V0=2米/秒的速度与静止的B球发生弹性正碰,则B球碰撞后的速度可能值为: A.0.5m/s; B.2m/s; C.3.5m/s; D.5m/s; 两球发生弹性正碰,则动量和动能都守恒,有下列两式: 解题思路: ABC 由此两式导出 当mB>>mA时,由式可得VB→0,当mB<<mA时,由式可得VB→2V0=4米/秒;可见B球的速度范围在0至4米/秒
专题聚焦 C A B 【例23】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及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阻力,已知mB=3千克,要使物体C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mC的可能值为: A.3千克; B.9千克; C.27千克; D.30千克; AB 设A、B处绳的拉力为T1,C处绳的拉力为T,由于物体C处于静止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可得:T=2T1, 解题思路: mAg-T1=mAa,T1-mBg=mBa, 解得 由于C处于静止状态 而mA不确定,则mC也不确定,但0<mA<∞,故0<mC<12千克。 则
专题聚焦 2kπ A B C A 2kπ+2π/3 0 0 0 0 B 原状 C C 第一种 A A 第二种 B B 第三种 C 2kπ+4π/3 (十)要善于构建周期变化通式 【例24】电风扇在闪光灯下运转,闪光灯每秒钟内闪30次,风扇转轴上装有三个均匀的叶片,转动时观察者感觉叶片不动,则转速可能是: A.300转/分; B.600转/分; C.900转/分; D.1200转/分; BD 解题思路: 按题设条件存在如下图的三种可能,图a为叶片的起始位置,在两次闪光时间内每个叶片转过的角度可能是2π/3,也可能是4π/3,还可能是2π, 则通式为: (k=0,1,2,……) 取k=0,将Δt=1/30秒代入,得n1=600转/分,n2=1200转/分
专题聚焦 (十一)要善于紧抓各种解题途径 【例25】以初速度V0在某一高度处平抛一质量为m的物体,经过t1时间,物体在竖直方向的速率等于V0,经过t2时间,物体在竖直方向的速率等于2V0。则在(t2-t1)时间内,物体动量的改变量为: A、mV; B、mgt1; C、mgt2; D、mg(t2-t1) ABD 解题思路: 把物体平抛出去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物体动量发生改变的原因是重力产生冲量。求物体动量改变量的途径有三条: 途径1.直接求物体动量的改变量:Δp=p2-p1=mV,∴选A 途径2.应用动量定理I=ΔP得:ΔP=I=mg(t2-t1),∴选D 途径3.从数学等量关系上求解,由于mgt1=mV0,再根据上面结果ΔP=m V0,∴ΔP=mgt1, ∴选B。
专题聚焦 根据电功率公式得: ∴选B 【例26】某发电厂的发电机输出电压为U1,发电厂至用户的输电线总电阻为R,输电线中通过的电流为I,用户得到的电压为U2,则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 A、U12/R; B、(U1-U2)2/R; C、I2R ;D、I(U1-U2) 解题思路: 求输电线损耗的电功率有三条途径: BCD 途径1.已知输电线R两端电压: UR=U1-U2 途径2.已知通过输电线R的电流为I,根据电功率公式得: P损=I2R,∴选C 途径3、从能量守恒角度考虑,输电线损失的电功率等于发电机输出电功率减去用户得到的电功率,即:P损=P出-P用户=IU1-IU2=I(U1-U2); ∴选 D
A V B 专题聚焦 【例27】如图,一块不计质量的光滑长板,水平放置在相距为1米的A.B两点上,另有一重量G=2牛的小球,由A向B以V=2m/s的速度滚动,则A点对板的弹力随时间的变化率是: A.1N/s; B.2N/s; C.3N/s; D.4N/s; 解题思路: 取B为转动点,t时间内 小球距B端(L-Vt),由力矩平衡得 N=G(1-Vt/L),由于t不知,故N/t无法求解。 D 换用另一种解题途径:由题意知板A端的弹力随时间均匀减小,则倒置求小球以2m/s的速度由B向A运动,求出A端弹力随时间均匀增加的量值,应等于原题中弹力随时间的减少值。 设小球从B点运动开始计时,经t秒,由力矩平衡得NL=GVt,则N/t=GV/L=4(N/s)。
专题聚焦 三、物理选择题的错选心理 (一)单凭直觉经验,贸然判断错选 【例1】在匀速前进的船上,分别向前、向后抛出两面个质量相等的物体,抛出时两个物体相对地面的水平速度大小相等,则物体抛出后,船的速度大小为: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不能确定; 评析: 许多学生认为抛出物体前后船的动量未变,因而船速不变,错选A,其实三者作为一个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2m)V0=MV+mv/-mV/ 显然变大,答案[C]
专题聚焦 【例2】质量为m的物体靠在光滑的漏斗壁上和漏斗一起绕中心轴以角速度ω旋转,当漏斗转速加快时,物体将: A. 沿漏斗壁斜向上运动;B、沿漏斗壁斜向下运动; C、保持原高度不变; D、无法确定; 学生由生活表象认为物体在漏斗加速时也加速,因而所需的向心力增大,物体做离心运动,错选A,其实由于漏斗壁光滑,在漏斗加速时,物体的运动不变,应保持在原高度。答案[C] 评析:
专题聚焦 N M (二)注意力受干扰,主次不分错选 【例3】在图中有一块厚铁板M,冲下圆柱体N(N能很紧密在塞回原孔),现把铁板和铁柱同时放在炉内加热较长时间,在取出瞬间: A、N变粗,塞不进原孔; B、原孔变大,N很容易塞进; C、原孔变小,N不能塞进; D、N仍能紧密地塞进原孔; 评析: 学生认为既然加热了,由于热胀冷缩,N必定变粗了,则塞不进原孔,错选A,其实,加热后,N变粗,孔也变大,仍能紧密塞进,如钳子等。 答案[D]
专题聚焦 A 0 B C (三)定势影响,异同不分错选 【例4】如图所示,曲臂杠杆AOBC重力不计,AO=10厘米,OB=6厘米,BC=8厘米,AO与OB垂直,OB与BC垂直,今用线将O点悬起,AO呈水平,A端挂一重30牛的物体,欲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在C端作用的力至少是: A、50牛; B、37.5牛; C、30牛;D、以上答案都不对;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 力臂最大时,力最小,最大力 臂是OC的连线,由此解出了 最小力是30牛,错选C,而 此题中实际上只能作用竖直向下的力于C点,否则杠杆不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即B为正确答案。答案[B] 评析:
专题聚焦 【例5】如图,一圆筒形气缸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气缸内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缸底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乒乓球,设气缸底对乒乓球的支持力为N,则 A、N一定等于mg; B、N一定小于mg; C、N可能大于mg; D、N可能等于零; 评析: 学生认为乒乓球受气体的浮力作用, 由力的平衡得:F浮+N=mg,N=mg-F浮, 所以N<mg,当气体的密度较大时,F浮=mg,N=0,故错选B、D。其实浮力是流体中物体的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而理想气体压强处处相等,故F浮=0,N=mg,答案[A]
专题聚焦 M · A · B N (四)知识模糊、含混错选 【例6】两平行金属板组成电容器,带电量为一某一数值,两板间距3厘米,A、B两点距M板分别为0.5厘米、1.5厘米,那么关于A、B两点的场强比、电势比正确的是: A、EA/EB=1/1 ,UA/UB=1/1; B、EA/EB=1/3 ,UA/UB=3/1; C、EA/EB=1/1 ,UA/UB=5/3; D、EA/EB=1/1 ,UA/UB无法确定 评析: 学生想当然地认为UN=0,则出现UA=5U/6,UB=3U/6,所以选C,其实由于电势是一个相对量,在没有给定零电势时,其大小是不能确定的,故D正确,答案[D]
专题聚焦 A B C D 【例7】一质量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子,重为G,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今在最低点C处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子缓慢地拉至D点,在此过程中,绳子AB的重心位置将: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始终不变; 评析: 学生认为绳的重心在C点,则C点受到力的作用,位置下降到D点,错选B,其实由于绳子呈半圆形,重心不在绳子上,在力F拉绳的过程中,F对绳做功,由于缓慢,可认为动能不变,而绳不可伸长,其弹性势能也不变,则F力做功的结果只能增加绳的重力势能,故重心升高。答案[A]
专题聚焦 A · · B A α β A/ 【例8】如图,圆A的半径为圆B的半径的1/3,圆A从图上位置出发绕圆B作匀速无滑动滚动,若圆A的圆心第一次返回到它的出发点时需1秒钟,问圆A的角速度是多少: A.2π弧度/秒 ; B、4π弧度/秒 ; C、6π弧度/秒 ; D、8π弧度/秒; D 评析: 许多学生混淆了小圆绕圆滚动与沿直线 滚动两种不同的性质的滚动,他们是这样解答的: 设圆A的半径为r,圆A绕圆B做无滑动滚动一周时,圆A总共旋转的圈数为N=LB周长/LA周长=3圈.则半径r转过的角度Δφ=2π×3 =6π弧度,所以圆A的角速度ω=Δφ/t=6π弧度/秒,错选C。 其实小圆的运动是小圆自身的旋转与绕大圆的圆周运动的合成, 当圆A滚动到圆A/的位置时,半 径OA在圆A中逆时针转过α角,同时圆A绕圆B旋转 一个角度β,此时OA共旋转了α+β弧度,因此,圆A绕 圆B滚动一周时,β=2π,α=2πR/r,所以圆A共旋转的弧度为α+β=2π(1+R/r),即圆A共滚动了(1+R/r)圈,即题中圆A共旋转了4圈,角速度ω=Δφ/t=2π×4/1=8π弧度/秒.
专题聚焦 V (五)、不适当类比错选 【例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M的小车,车上用轻质细棒悬挂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已知转轴到球心的距离为L,现将细棒抬至水平无初速释放,运动至最低点,不计摩擦阻力,则: A、在最低点,小球的动能为mgL; B、在运动过程中,棒对球的拉力不做功; C、在运动过程中,棒对球做负功; D、在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 评析: 学生将这一过程与悬点不动的圆周运动进行类比,得出错误结论B。其实由于小车的运动,小球绕一个加速运动的轴转动,小球的运动可看做随小车一起平动和相对小车转动的合成,前者拉力与位移的夹角大于900,做负功,后者不做功,答案[C]
专题聚焦 【例10】关于月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月球处在太阳照射地球的半影区内,人们可以看到月偏食 B.如果月球处在太阳照射地球的本影区内,人们可以看到月全食 C.如果月球处在太阳照射地球的影区内的适当位置,人们可以看到月环食; D.以上说法皆正确 评析: 对于日食大家比较熟悉,当地球上的人处在月球的半影区时,人们可以看到日偏食;处在月球的本影区时,可以看到日全食;处在对本影区时,可以看到日环食.于是将月食与日食等同起来,忽略了日食、月食发生的差异,从而错选:ABCD。 人们看到太阳是因为太阳发出的光照射到人的眼中的结果,而对于人们看到月球,则是因为太阳的光线照到月球上,月球对光发生反射,当此反射光照射到人的眼中时,人们便看到了月球.因此当月球处在地球的半影区时,人们仍然能看到月球,并不发生月偏食,只是月亮显得暗了一点.又因为月球距离地球较近,月球不可能到达地球的对应区内,因此决不可能发生月环食.答案[B]
专题聚焦 (六)记忆相混,模糊不清错选 【例11】下列物理量,其单位用国际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A、电感L:VSA-1 B、磁通量φ:VS; C、磁感应强度B:NA-1m-1; D、磁感应强度B:VSM-2; 评析: 虽然课本中都有明确的表格说明,由于注意不够,致使物理量名称、符号与物理量的单位名称、符号相混淆。正确的是上述物理量的国际单位符号依次是H、Wb、T、T,答案[ABCD]
专题聚焦 V C 1 C 2 (七)急于求成,审题不细错选 【例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0伏,内阻不计,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C1=2×10-8法,C2=3×10-6法, 当K闭合后,伏特表的读数是: A、6伏; B、0伏; C、4伏; D、10伏; 评析: 学生对该题毫不犹豫地应用两只 电容器串联的有关公式:U1+U2=10V,Q/C1+Q/C2=10,U1=6V。没有注意到 伏特表的内阻虽然很大,但对于电容器的直流电阻来说,要小得多,电容器C1实际上相当于被伏特表所短路。答案[B]
专题聚焦 【例13】完全燃烧10克酒精放出的热量若全部被水吸收,可使1标准大气压下的1千克300C的水温度升高多少度?(酒精燃烧值为7200千卡/千克) A、720C; B、7200C; C、700C; D、7.20C 评析: 学生由公式Mq=CmΔt得出Δt=7200×10/1×1000=720C而错选A,其实原有水温300C,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0C,不可能到达1020C,答案[C]
专题聚焦 A K (八)盲目乐观,漏解错选 【例14】如图所示的装置,A是套在铁蕊上的铝环,则当K闭合瞬间,A会发生的现象可能是: A、A向上跳起; B、A静止不动; C、A向下运动; D、A作颤动; 评析: 学生考虑到电磁作用,在轻质铝环时,向上跳起,选择A,但不考虑若环的重力比较大或摩擦力比较大而不能被克服时,环将仍静止不动。答案[AB]
专题聚焦 【例15】一个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若撤去其中的一个力,则物体将怎样运动? A、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类似平抛运动; D、类似斜抛运动; 评析: 由于受定势的影响,学生只把平衡状态等同于静止,选择了AB,忽视了题设条件中的平衡状态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正确的应是根据力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可以在同一直线或成某一角度得出答案[ABCD]
专题聚焦 P A A B (九)情绪紧张,联想受抑错选 【例16】一根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着质时为m的物体A,A静止时的位置为P,如图,然后再用细绳挂起另一质量也为m物体B,平衡后将细绳剪断,如果物体A回到P点时的速率为V,此时物体B的速度为u,不计弹簧的质量和空气阻力,则在这段是间内弹簧的弹力对A的冲量大小为: A、m(V+u); B、m(V-u); C、mV; D、mu; 评析: 学生对A应用动量定理有(F-mg)t=mV,接下去不知如何求得t,或者把合力的冲量当作弹力的冲量而错选C,其实应联想到A、B质量相同,在同一时间内B的动量变化量是可以求得的,对B应用动量定理有mgt=mu,两式联立求出Ft=m(V+u)。答案[A]
专题聚焦 (十)脱离实际、悲观错选 【例17】有一只电烫斗,其电路结构如图甲所示,改变内部接线方式可以使电烫斗处于断开状态或获得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温度档,图乙是它的四种不同连接方式,其中获得低温档温度是: 评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或可能使用过电烫斗,但观察不细,没有对其内部构造进行研究,所以解此题时,抓不住要点,悲观失望,乱选一气。正确的是温度低即其功率小,而该题中无论如何接,其外电路电压U不变,则由P=U2/R,要求电阻最大,即答案[B]
专题练习 R 0 A M B α 【练1】传送带上有一大木块M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下滑到AB中点时,传送带开始向上作匀速运动,则木块从A滑到B所需时间t1与传送带静止时从A滑到B所用时间t2比较大小关系为: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C 【练2】在如图所示的可调光台灯的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6伏,内阻为0.5欧姆,电灯的额定电压及额定功率为6伏和12瓦,R0为可调电阻,要使电灯最亮,则R0应等于 A、0Ω; B、0.5Ω; C、2.5Ω; D、3.5Ω; A
专题练习 A +Q - B Q 【练3】有一位在北京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米处,另一位在上海的观众在家里电视机前看剧场的电视实况转播,北京与上海距离1460千米,问两个观众听到演奏声的先后是: A、北京的先听到; B、上海的先听到; C、同时听到; D、不能确定; (C) 【练4】一对平行的正对金属板A、B水平放置A板的质量为m,并用绝缘线吊起,B板被固定,两板相距为d,现分别使A、B两板上带等量异号电荷+Q、-Q,测得此时两板的电压为U,则悬线中的张力为: A、2mg; B、mg+QU/d; C、mg+UQ/2d; D、无法确定; (C)
专题练习 M 【练6】质量为M,半径为R的铁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另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球以初速V0从圆心O出发与铁环发生弹性碰撞,则m与铁环第N次发生碰撞的时间是:(B) A、2NR/V0; B、(2N-1)R/V0; C、(2N+1)R/V0; D、 N A 0 P Q (2N-1)R/2V0 【练5】如图,N、P分别为 平面镜MO、QO的中线位置,ANOP组成一正 方形,A处放一点光源,若用黑纸遮去两 块平面镜的ON、OP部分,问从二块镜面 中一共能看到几个A的虚像: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