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15 Views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功能. 提供保险金 —— 消极政策,存在道德风险(失业保险增加失业) 提供培训 —— 积极政策 日本 1987 年将 《 失业保险法 》 改为 《 雇佣保险法 》 ,明确“增加就业” 美国 1990 年代,制定 《 美国再就业法案 》 ,促进失业者得到所需的培训. 各国失业保险水平. 融资(见下表) 待遇 享受期限 领取条件:例如非自愿失业、积极寻找工作,尚未找到可提供报酬的工作,居住在原国家 保障和道德风险的权衡. 美国的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计划由州政府提供,各州差异较大 覆盖了 97% 的雇佣工人,自我雇佣和小企业雇员没有被覆盖
E N D
失业保险的功能 • 提供保险金——消极政策,存在道德风险(失业保险增加失业) • 提供培训——积极政策 • 日本1987年将《失业保险法》改为《雇佣保险法》,明确“增加就业” • 美国1990年代,制定《美国再就业法案》,促进失业者得到所需的培训
各国失业保险水平 • 融资(见下表) • 待遇 • 享受期限 • 领取条件:例如非自愿失业、积极寻找工作,尚未找到可提供报酬的工作,居住在原国家 • 保障和道德风险的权衡
美国的失业保险 • 失业保险计划由州政府提供,各州差异较大 • 覆盖了97%的雇佣工人,自我雇佣和小企业雇员没有被覆盖 • 失业者中只有约40%的人能够领到失业保险,因为很多人没有能达到领取条件 • 失业保险的融资:雇主至少要缴0.8%的费率。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雇主缴费有experience-rating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失业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 企业缴费,职工工资的1%,待业金每月40元,为平均工资的25%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标志性意义 1、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 2、覆盖所有城镇职工 3、企业缴费2%,个人缴费1% 4、待遇低于最低工资,高于生活保障线 5、累计缴费10年以上,最长可领取24个月
最优失业保险 • 影响失业期的因素:短寻找工作的努力程度和愿意接受的工资 • 失业保险会改变个人行为,失业期延长,导致失业保险缴费率增加,产出减少,带来更多的失业 • 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个人按照对自己收入的影响而非对社会产出的影响决定失业期。失业保险使得个人降低搜寻努力,对工作更加挑剔 • 另一方面,失业保险降低了人们的收入风险 • 最优失业保险:保险的边际收益=保险的边际成本
模型(Baily,1978) • 基本假设: (a)两期模型:第一期工作,第二期面临一定的概率失业。两期模型可以考虑到储蓄作为平滑消费的作用 (b)效用函数中仅有消费,不考虑闲暇。因为失业指那些失去工作但还在找工作的人,那些享受闲暇不找工作的人不算失业 (c)利率和时间偏好率设为0。因为考虑的时期比较短,简化计算 (d)工人在第二期面临的失业率是外生的,失业后重新找工作:这是一个较强的假设,但失业概率要另外讨论 (e)不考虑找工作中的外部性:一个工人失业持续期独立于其他工人找工作的行为
模型 上式意味着失业保险福利和税率的比取决于工人的决策 工人第二期的收入为:
假设第一期工人会储蓄,两期效用函数为: First Best Solution First best solution: 最大化V, 同时决定c, s, yn和(b,t),可以得到社会福利最大时的搜寻努力和愿意接受的工资
First Best Solution • 社会计划者的选择, c, yn,s,,t • 一阶条件依次为: (1)式左边为搜寻的边际收益,右边为边际成本 (2)式左边为延迟接受新工作的边际成本,右边为边际收益
(3)+(4): First Best Solution 最优解必须满足:两期消费水平相等,第二期的消费水平与第一期结束时是否被解雇无关 将(3)式代入: 在社会最优解下,私人储蓄为0
最优保险的性质 • 完全保险,即b=y(1-t) • 私人储蓄为0 私人储蓄可以作为失业保险的替代,但为什么最优储蓄为0? 这是因为在失业存在不确定时,保险比私人储蓄效率更高。储蓄减少了第一期消费增加未来消费,只有在第一期末失业是确定的,储蓄才可改善福利 而实际上,失业是不确定的,第二期的收入可能是y(1-t),也可能是yl,私人储蓄不能使得两期消费的边际效用相等,保险可以看成”contingent saving”
Second best solution • 上述没有考虑到工人道德风险, • 实际上,政府先制定政策,工人在既定的失业保险(b,t)下决定搜寻努力和接受工资,s,c yn • 工人的效用函数和前面一样
与式(1)和(2)相比,这里是私人边际收益,努力和接受工作的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因此,搜寻努力会下降,愿意接受的工作工资会上升与式(1)和(2)相比,这里是私人边际收益,努力和接受工作的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因此,搜寻努力会下降,愿意接受的工作工资会上升
Second best solution • 在一定条件下(见Baily, 1978)有: • 基于工人的行为,政府的政策选择(b,t),受到预算约束,及工人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约束 前3项都为0
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及两期消费之差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及两期消费之差分别为: 对 作泰勒展开: 等式左边是收入风险的成本,当失业保险费率和失业金提高,左边会下降。右边第一项是失业保险费率带来的扭曲,即降低了搜寻努力和提高愿意接受的工资。 右边第二项是说当失业保险提高,工人愿意接受的yn提高,因而所缴的保险费越高,这个效应会降低保险的扭曲。 这个式子是关于最优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但不够直观,需要在一定假设下简化
等式右边,忽略第二项,只看第一项 等式左边
最优条件的应用 • 评价美国的失业保险 • 假设一个工人一年中失业18周,那么34周他有工资,17周拿失业保险,1周用储蓄。假设上一年他有52周的工资收入,消费了其中51周的收入。则有;
最优条件的应用 • 用上述关系,假设不同的 , 计算 • 还需要风险规避系数,失业持续期对失业金的弹性
实证工作 • 1、失业保险b对失业持续期的影响 • 2、失业保险b对消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