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96 Views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 管理和调控.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 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宏观经济调控的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掌握: 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 一、 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两者的关系密切,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E N D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 管理和调控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 重点掌握: • 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 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 宏观经济调控的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 掌握: • 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 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
第一节 宏观经济管理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 •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企业或居民)的经济活动。 • 宏观经济是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 两者的关系密切,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 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是微观经济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 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状况 2、市场机制缺陷: • 1)、决策带有盲目性,容易造成比例失调 • 2)、难以提供公共产品 • 3)、难以解决个人收入分配悬殊 • 4)、趋利的市场行为可能导致对社会的损害 3、宏观经济管理要转变政府职能,要把握好“度”,市场管理不了和管不好的事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 • 宏观经济管理既是同生产社会化相联系的,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同一定性质的国家相联系P346页 • 宏观经济管理具有两重性质。一方面,它是同生产社会化相联系的宏观经济管理,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存在,它们有共同点,可以借鉴。另一方面,它是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照搬照抄资本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职能(有五项) • 1、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 2、调控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 3、承担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 4、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 5、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 • 1、直接管理:弊端 • 2、间接管理:主要从宏观上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主要采用计划指导和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同时,国家还采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企业经济行为实行规范的控制和约束。 • 间接管理的优点:使企业具有活力,市场机制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又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 • 间接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要管理方式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 宏观调控指的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 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目标) • 1、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 • 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 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 • 2、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才能顺利实现经济增长 • 3、调节 供不应求时:重点抑制需求, • 增加供给 • 供过于求时:重点刺激需求, • 控制供给
(二)增加就业 • 重要性P350页 • 紧迫性:我国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 • 我国如何增加就业? • 1、使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 • 2、提高就业弹性,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 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三)稳定物价 • 重要性:市场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来实现的,价格调节着资源配置,调节着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它促进资源的优化,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平衡。 • 但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变动和多样的,价格的波动难以避免,这是价格借以发挥作用的形式。但价格波动过大对经济是有害的,会发生逆向调节的作用。 • 如何稳定物价: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经济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 国际收支主要包括的两类项目: • 第一类经常项目 对外贸易 • 非贸易往来 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 • 无偿转让 贸易情况 • 第二类是资本往来项目 长期资本往来 资本输入、输 • 短期资本往来 出情况
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 • 1、进出口贸易状况 • 2、资本流动 • 调节措施: 增加出口 • 减少进口 • 动用外汇储备 • 引进外资 • 动用黄金储备 • 货币贬值
二、宏观经济调节的手段 (一)计划手段 • 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计划 • 计划的内容 (二)经济手段 • 间接性的特点 • 1、财政手段 • 2、金融手段(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率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 3、汇率手段
(三)法律手段 • 调节经济的法律是经济法 • 特点: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平等性 • 调节的内容: • 1、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 2、调节对外经济关系 • 3、维护经济秩序
(四)行政手段 • 行政手段是国家依靠组织系统,通过分布命令、决议、规定、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活动。 • 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纵向性、直接性、时效性的特点 • 必要性 • 合理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