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台日國中的差異

台日國中的差異. 課程 : 語言與 文化 老師 : 葉蓁蓁老師 學生 : 光電三甲 499L0071 廖崇佑 光電三甲 499L0108 郭育維 奈 米二 甲 4A014073 陳建瑋 奈米二甲 4A014080 胡珀瑋 資管一 乙 4A190120 王章翰. 目錄. 1. 目錄 2. 前言 3. 差異 教育制度 / 教科書 / 公私立學校 / 升學 / 學期 / 假期 / 考試 / 校園文化 / 課程表 4. 結論 5 . 參考資料. 前言.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日國中的差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日國中的差異 課程:語言與文化 老師: 葉蓁蓁老師 學生: 光電三甲 499L0071 廖崇佑 光電三甲 499L0108 郭育維 奈米二甲 4A014073 陳建瑋 奈米二甲 4A014080 胡珀瑋 資管一乙 4A190120 王章翰

  2. 目錄 • 1.目錄 • 2.前言 • 3.差異 • 教育制度 / 教科書 / 公私立學校 / 升學 / 學期/ 假期 / 考試/ 校園文化 / 課程表 • 4.結論 • 5.參考資料

  3. 前言 • 台灣曾經過日治時期,許多現今的教育制度及學校,也是在那時候所建立,例如設置小學校、公學校、國民學校的制度,以及建立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今建國中學)、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今臺南二中)、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 • 隨著日治時期的結束,在現今政府對教育不斷的改革後,我們再來觀察兩國之間有著哪些的差異性。

  4. 教育制度 • 在日本義務教育年限為9年,主要劃分以下三個階段: • 小學校、中學校、高等學校 • 目前台灣教育制度依然是9年義務教育,分別為小學、國中、高中,但將於2014年實施十二年國教,提升國人教育水準。

  5. 台灣教育系統 日本教育系統

  6. 教科書 • 日本: • 一、編輯:以民間教科書發行者編輯為主。 • 二、檢定:圖書必須經由文部科學大臣檢定合格,才有取得在學校當做教科書使用的資格。 • 三、採選:學校採用教科書,必須從檢定合格的教科書中,每一學科選定一個版本。 • 四、發行及使用:由發行者送到學校交由學生使用。 • 五、教科書的無償供給:由國庫負擔無償供給。 • 屬於審定制 • 台灣: • 台灣亦屬於審定制,但唯獨不同的在於,台灣的書錢由家長負擔

  7. 公私立學校 • 在日本國中分為三種: • 1.國立中學: • 在日本,所謂國立就是國家直接設置的大學和國立大學法人設置的大學。 • 例如:東京大学教育学部附属中等教育学校 • 2.公立中學: • 在日本所謂公立指的是地方公共團體(都道府縣,市區町村)直接設置的公立中學。 • Ex.港区立御成門中学校 • 3.私立中學: • 在日本所謂私立中學是學校法人設置的中學。Ex.暁星中学校 • 在台灣國中一般分為兩種: • 1.公立: 一般指的是市立或縣立 • 2.私立: 由財團法人所設置的

  8. 升學 • 日本與台灣基本上小學升國中是不用經過試驗的,但有少部分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之後升學的路上比較好,則會希望孩子就讀較好的國中。 • 日本:家長會選擇國立大學附屬中學,或者較有名的私立中學。主 因大致上可分為,連貫性(國高中、大學直升制度),有或者升學率較好的學校。 • 台灣:家長如果為選擇較好升學率的國中(公立/私立),則會遷戶口至該校的學區,讓孩子有機戶進入該校。 • 國中升高中: • 日本:高中為獨立招生,並沒有像台灣的基測的聯合招考。 • 台灣:通過基本學力測驗(基測),依成績做分發。

  9. 學期 • 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實行三學期制 • 第一學期從4月1日至七月中旬。 • 第二學期從九月上旬至十二月下旬。 • 第三學期從一月中旬至三月下旬。 • 畢業典禮在三月舉行,入學典禮在四月舉行。 • 台灣各級學校(包含國中小學、高中職、大專院校)的學期制亦為兩學期。 • 第一學期從九月至隔年一月,第二學期從二月至六月。 • 畢業典禮在6月,入學典禮在8月

  10. 假日 春節 寒假 暑假 • 日本:主要假期有三 • 1.暑假:約從7月中旬至9月初 • 2.寒假:約從12月中旬至1月初 • 3.春假:3月中旬至4月上旬 • 台灣:主要假期有二 • 1.暑假:從6月底至8月底 • 2.寒假:1月底至2月中旬(假期長短跟過年有關)

  11. 校園文化 • 1.室內鞋: • 在日本是一個相當代表性的文化,主要是避免將污垢帶進教室,以保持環境乾淨,但依學校不同,有些是在進教室時才做跟換,有些是一進校舍就做跟換。 在台灣則無此文化。 • 2.學生服: • 平時上學都是穿著制服,到有體育課時在更換成運動服,結束後再換回。 台灣的話平時上學並沒有硬性規定一定要制服,除了需升旗的日子外,其餘則以班上制定。 • 3.更衣室: • 在日本絕大多數的學校都是具備有更衣室的,其原因上一項即為其一,由於一些學校是同一性別學生就讀,或是有些學校沒有另外設置,因此學生大多於教室內,依上課需求將衣服更換。 台灣的學校大多數是沒有做設置的,有設置的大多時候學生也不會去使用,其原因在上一項即可得知。

  12. 4.游泳池和體用館: • 日本學校同時擁有兩項的比率很高,在台灣的話大多學校只有體育館而游泳池只有少數學校才有設置。 • 5.社團: • 在日本社團活動是很活躍的,種類與台灣相較之下也豐富許多,有分為運動系與文化系,而在日本部活動是在下課後進行(約3多點下課),部活動進行到5點多。台灣的學校雖也有社團,為自由參加,但種類與其活躍度與日本相比較比不上。

  13. 課程表 陽明國中課程表

  14. 結論 • 雖然台灣曾經過日治時期,在教育制度上多少受到其影響,若不仔細觀察的話會覺得相同的地方很多,但經過多年的教育改革,以及各國文化不同的演變下,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在制度上及文化方面的不同點。

  15. 參考資料 • http://hanyin35.pixnet.net/blog/post/25962247-%E7%95%99%E6%97%A5198%7C10-11%E6%96%87%E4%BA%AC%E5%A5%B3%E5%AD%90%E4%B8%AD%E5%AD%B8-%E9%AB%98%E7%AD%89%E5%AD%A6%E6%A0%A1%E5%AD%A6%E5%9C%92%E7%A5%AD • http://news.gamme.com.tw/274068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6%95%99%E8%82%B2(維基百科-台灣教育)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6%95%99%E8%82%B2(維基百科-日本教育)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6%9C%AC%E5%AD%B8%E7%94%9F%E6%9C%8D • (維基百科-日本學生服) • http://ja.wikipedia.org/wiki/%E6%9D%B1%E4%BA%AC%E9%83%BD%E4%B8%AD%E5%AD%A6%E6%A0%A1%E4%B8%80%E8%A6%A7(維基百科-東京都中学校一覧) •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4%A7%E9%98%AA%E5%BA%9C%E4%B8%AD%E5%AD%A6%E6%A0%A1%E4%B8%80%E8%A6%A7(維基百科-大阪府中学校一覧)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B8%E6%9C%9F#.E6.97.A5.E6.9C.AC(維基百科-學期) • http://www1.r4.rosenet.jp/onarimon-j/page43.html(東京都港区御成門中学校) • http://web.ymjh.kh.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pageID=1(高雄市立陽明國中)

  16.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