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653 Views
正交定理. 第二正交关系. 第三正交关系. 3.3.4 群表示的约化. 定理:任何一个有限维的可约表示 D ( R ) 都可以经过一个适当的相似变换而约化为一些不可约表示的直和: 而且,若不计及 的次序,则这种分解形式是唯一的。. 若. 而. 则. 证明:设完全约化后,分解为: a 1 个不可约表示矩阵 D (1) ( R ) ,其特征标为 (1) ( R ) a 2 个不可约表示矩阵 D (2) ( R ) ,其特征标为 (2) ( R )
E N D
正交定理 第二正交关系 第三正交关系
3.3.4 群表示的约化 定理:任何一个有限维的可约表示D(R) 都可以经过一个适当的相似变换而约化为一些不可约表示的直和: 而且,若不计及 的次序,则这种分解形式是唯一的。
若 而 则
证明:设完全约化后,分解为: a1个不可约表示矩阵D(1)(R),其特征标为 (1)(R) a2个不可约表示矩阵D(2)(R) ,其特征标为 (2)(R) …………… aC个不可约表示矩阵D(c)(R) ,其特征标为 (c)(R) 而 ,只要证明是唯一的即可 ( (R)是未约化前的特征标) ∴ ∴aj由(R)和(j )(R)唯一确定,故是唯一的,因为特征标在相似变换下不变, 所以不可约表示的个数和类的个数相等。 第二正交关系
群表示的可约性的判据 1.定理:有限群表示为不可约的充要条件是 证: 有RG,表示为D(R) 若D(R)不可约,则 2. (Burnside 定理) 共c套表示,mi为第i套表示的维数。 3.不等价不可约表示的数目(c)等于群的共轭元素类的数目(k)
例1:Abel群的表示:(Abel群中每一个元素自成一类)例1:Abel群的表示:(Abel群中每一个元素自成一类) 令:h为表示矩阵的个数,k为类的数目,c为不可约表示的独立套数。 对Abel群:h=k=c 又∵ 因此,只有一种可能 如 为Abel群 ∴
例2: 有三个类: 据burnside定理: ∴有两个一维,一个两维的表示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4 正则表示和特征标表 3.4.1 正则表示 称为A的正则表示 (regular representation)
正则表示有如下性质: 1)正则表示一般是可约的: 2) 3) ,而 对正则表示 即D中有mj个相同的表示矩阵D(j) 在正则表示中,群G的每一个不可约表示都出现,而且每个不可约表示的出现次数等于这个表示的维数。
4)Burnside定理: 一个群全部不可约表示的维数的平方和,等于群G的阶。 特殊情况下的证明:
3.4.2 第三正交关系和特征标表 k= c 特征标表: 特征标表中k = c,这是因为共厄元素类的数目等于不等价不可约表示的数目。 k= c 表示套数 类数
定理:若以某一共厄元素类在各个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为分量构成矢量,则各个类所代表的矢量正交:定理:若以某一共厄元素类在各个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为分量构成矢量,则各个类所代表的矢量正交: ——第三正交关系 第p类的阶 例: 三个类,特征标为 K1K2K3 设特征标为: 利用三个正交关系方可求得a,b,c,d(取实数)
解法1:利用第三正交关系 当 时,得 ——(1) 时,得 ——(2) 时,得 ——(3) 时,得 ——(4) 时,得 ——(5) 解之得 a=1, c=-1, d=0, b=-1
解法二:用第二正交关系 当 ,得 ,得 ,得 ,得 ,得 解之得a=1, c=-1, d=0, b=-1 ∴ 特征标表为
例:狄拉克矩阵群 狄拉克矩阵{}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中经常出现。 Dirac方程: 矩阵满足: ——(1) 即 (1=I)——(2) ( )——(3) 即当 时,与是反对易的
用群论方法确定{}的不可约表示的维数,考虑所有矩阵乘积的集合Γ:用群论方法确定{}的不可约表示的维数,考虑所有矩阵乘积的集合Γ: **如果连乘积中包含两个相同 ,则可用(2)和(3)式将其合并为±I。 **集合中四个不同的矩阵连乘所组成的矩阵: 记为: 5= 12 34 显然: 52=1; 5 + 5=0
∴ 矩阵的乘积的集合Γ包括: ∴集合Γ={A}共有32个元素 容易证明:集合Γ中元素的乘法是封闭的,且上面(1)式说明每一元素的逆元素存在。 ∴集合Γ构成一个32阶的矩阵群 (∵ ) (实际上这是三个矩阵的乘积)
定义:不可约正群Γ称为狄拉克矩阵群,不可约矩阵的维数可确定如下:定义:不可约正群Γ称为狄拉克矩阵群,不可约矩阵的维数可确定如下: 如果矩阵是l维,则据上面(1)式和矩阵迹的循环性: 得:
例: ∴必有 又 若所取的矩阵使Γ矩阵的自身表示是不可约,其特征标满足 ——不可约表示的充要条件 即 ∴ l=4 ——即不可约矩阵是四维
又:有限群的任何表示均等价于么正表示,故可选用么正的可约矩阵,有又:有限群的任何表示均等价于么正表示,故可选用么正的可约矩阵,有 ∴ 矩阵是么正厄米矩阵 据上述矩阵之性质,诸不可约矩阵的显式: 其中I为2×2单位矩阵, 为泡利矩阵:
证明:事实上,∵厄未矩阵总可对角化,不妨设4为对角阵,又42 = I, tr4 = 0, 4的对角元为“1,1,-1,-1”,可令 将4代入(1)式,即: 得i ( i =1, 2, 3)具有 如下形式: 可设 ∴必有a=0,d=0
由于厄米, i = i+,必有 ∴ 再将A显式代入(1)式,令 得6个关系式: 此式正是泡利矩阵满足的关系,故可取特解: 于是得所有F={A} 矩阵 当然,在量子场论中,选取不同表象,自然相应的A矩阵也有不同的形式。
§3.5 群表示的基和投影算符(projection operator) 设某体系哈密顿 有本征值E,对应一组完备简并本征函数: 1, 2, …f, 若经坐标变换 不变,则 也是E的本征函数 令 (不同空间矢量坐标,自旋,…) 必有 对于表示矩阵D(R),f个简并的本征函数即为它的基。 这时,所有能保持 不变的变换{R}构成一个群G,D(G)即为这个 的对称群的一组表示。 ( =1, 2, …f )
定义:若对于群G的第j个表示D(j)(G)(mj维),存在有函数组{f(j)},( =1, 2, …,mj ),使得: 则称该函数组为第j个表示D(j)(G)的基,其中f(j)称为属于该表示的第列变换。 即: 注意:①表示矩阵确定后,基才能确定; ②基可以都乘上某一常数,因此要进行归一化。 ------()
例: 为点群,与C3v同构 乙烷就有这种对称性, H6C2 C3 H H H C2(2) C C2(1) H C H H C2(3) 具有D3对称性 验证:(x2, y2, 2xy)为一组基。
此等式是 变换,不过 取它的第一个分量x,故这里均为前页Δ式的左端。 ①对x2: 同理:
②对y2(求法一样,不过用表示矩阵的第二行)②对y2(求法一样,不过用表示矩阵的第二行)
或写成: D(E) D(C3) D(C32)
D(C2(1)) D(C2(2)) 这表示是对应于基(x2, y2, 2xy)的,而相应的一组矩阵就是该基所对应的表示。 D(C2(3))
3.5.1 基的性质 定理1:属于两个不同的不可约表示的任意两个基函数,或属于同一不可约表示的不同列的两上基函数相互正变。 证:属于D(j)(G)的基为{f(j)}, =1, 2, …,mj 属于D(j)(G)的基为{f (j)},=1, 2, …,mj 在么正算符作用下: (∵ )( ) 么正 这是对任意 都成立
把上式对群元素求和: 因为它与群元无关(非显函数) ∴
定理2:若D(1)(G), D(2)(G), …, D(C)(G)为群G(或者说由 所构成的群G)的全部不可约表示,{f(j)}( j = 1, 2, …,Cj, =1, 2, …,mj )为相应的各组基函数。则 可作用的任意函数F均可属开为: , C(j)为常数 ——完备性
3.5.2 投影算符 两边左乘 则: 即: 定义投影算符: ——(*)
投影算符: ——(*) ∴原式为: 它说明: 一个表示里的基函数不能投影到另外表示中去,而只能在自己表示中的基之间相互投影,即:当 时 若再令 ,则 ∴只要知道f(j)和表示矩阵,便可求出所有的f(j), (=1,2,…,mj)。 另外,对上面(*)式中令 ,并对 求和: ——投影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