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72 Views
漫谈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浙江义乌中学 吴加澍. “ 课改 ” 成果的体现. “ 课 本 ” 改 了. “ 上 课 ” 改 了. —— 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习时间. 学习收获. 学习体验. 关于有效性的隐喻. 穿越玉米地 ——. (速度). 第一 , 比谁穿得快. 第二 , 比谁掰的玉米多. (收益). 第三 , 比谁身上的伤口少. (安全). 什么是有效教学. ×. ▲ 化最少的时间 , 讲最多的内容.
E N D
漫谈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 浙江义乌中学 吴加澍
“课改”成果的体现 “课本”改了 “上课”改了 ——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习时间 学习收获 学习体验 关于有效性的隐喻 穿越玉米地—— (速度) 第一,比谁穿得快 第二,比谁掰的玉米多 (收益) 第三,比谁身上的伤口少 (安全)
什么是有效教学 × ▲化最少的时间,讲最多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学有所得 △有效的学: 学有所乐 学有后劲 深入浅出 △有效的教: (轻负高效) 深入深出 (重负高效) 浅入浅出 (轻负低效) 浅入深出 (重负低效)
传承 创新 怎样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校教学优良传统 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陶行知: “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与旧.” 中国教育报—— 《素质教育不要 ‘骑着毛驴找毛驴’ 》
我校的教学传统 ◆ “四分教,六分抓” ◆ “六分教,四分抓” ◆ “教准·抓实” ◆ “教准·抓实·学活”
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 应追求怎样的教育效益? 怎样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我校的教学传统 注重基础 讲究实效 培养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备课) (练习) (上课)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一.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脑中有课标 ◇心中有教材 ◇目中有学生 ◇手中有方法
(1)备教材 怎样才算“吃透教材”? 过去是—— △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搞清知识的内涵外延与联系 现在要—— ◇把握三维目标 ◇拓展教材内涵
(2)备学生 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学生参与 ⑴行为参与 ——过程生成 ⑵认知参与 ——认知建构 ⑶情感参与 ——审美体验
奥苏贝尔: “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因此进行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
高效教学 最近发展区 现 有 发展区 潜 在 发展区 低效教学 无效教学
教师的 二度创造 杜威: “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刺激-反应-强化)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学习者的内部心 理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 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部 内部 教师 学生 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主动建构过程)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3)备教法 确立一个理念:教法为学法服务 自主学习 ——指导学习 合作学习 ——个体学习 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
对学习方式的理性思考 □学习方式是中性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它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不应把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机械地看作三种独立的学习方式,而应将它们理解为所有学习方式都应具备的三个维度. □当前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同时,要着力改善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积极探索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
接受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状】 学习方式过于单一 ——“最短的一块木板” 【对策】 主动 接受式 ◆课内有机融合 ◆课外充分拓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提高上课的有效性 新课程教学中凸现的几个问题: ◆内容与课时 ◆预设与生成 ◆差生边缘化
(1)内容与课时 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栏目众多.但与传统教材相比,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提高.实施新课程后,教学时间不足的反响强烈,呼声四起.
内容与课时 【客观原因】 ●内容增加(面广、量大) ●要求提高(探究、体验) 【主观原因】 ●对课标——把握不准,一步到位 ●对教材——“教”教材,不是“用”教材 ●对高考——担心吃亏,层层加码
内容与课时 【对策】 ●对课标——控制难度,掌握核心知识 ●对教材——大胆取舍,整合教学资源 ●对教学——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对学生——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力
(2)预设与生成 预设——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与安排 生成—— 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偏离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方案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生成是预设的发展 预设与生成 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的课 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 【问题】 两种极端—— (闷课) ▲预设过度:放不开,学不活 ▲生成过多:放得开,收不拢 (乱课)
预设与生成 思考的主动权 讲解的主动权 预设的主动权 【对策】 ◆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流程非线性 教学内容模块式 ◆教学设计的开放性 ◆提高教师的应变性
(3)差生边缘化 在新课程的课堂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较多, 但参与教学活动的总是 少部分个性张扬、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 许多中下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学生被边缘化似乎越来越严重.
怎样克服差生边缘化? ▲改变教学理念—— (洋思中学)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学生的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 ▲改善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 △教师支持 (善于倾听,学会等待) △自我激励 (积极评价,增强自信) △同伴互助 (平等对话,合作交流) △任务特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弹性多元,宽松和谐) △课堂结构
三.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现状】 题海战术,过度训练 ▲高考升学的压力 (客观) 【原因】 ▲教育理念的偏差 (主观) ▲长远着眼:争取双赢效应 【对策】 ▲近期入手:提倡有效训练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温家宝谈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件事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 ◆基本知识 “双基说” ◆基本技能 “三基说” ◆基本方法 “四基说” ◆基本态度 “ …… ” ◆ ……
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完整人格的心理结构: ◆认知结构 ◆伦理结构 ◆审美结构
一个人如果缺少知识,他可以在任何时候补上; 但如果一旦错过时机, 在学习能力或在习惯、态度等精神层面上造成了缺陷,以后将是很难弥补的. 成长关键期 信息 ≠知识 ≠见识 ≠意识 农民种地 ——不违农时 学生读书 ——不违学时
学生发展 目标整合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三维目标的统一性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知识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从知识本位到三维目标
空间上要拓宽时间上要延伸 学术形态 (显性知识) 教育形态 (缄默知识) 学科知识的两种形态 【冰山模型】 广义备课
一位学科教师的教学底蕴能有多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科视域有多广.一位学科教师的教学底蕴能有多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科视域有多广. 教师的学科视域 数学— ● 第一层面是公式定理 ● 第二层面是思想方法 ● 第三层面是文化价值 物理— ● 是一门科学 ● 是一种智慧 ● 是一类文化 语文? 英语?……
空间上要拓宽时间上要延伸 学术形态 (显性知识) 教育形态 (缄默知识) 学科知识的两种形态 【冰山模型】 广义备课
走进教材 跳出教材 融入教材 类比:参禅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初涉禅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深思求索) (顿悟归真)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接受学习 效益 · 探究学习 · 投入 0 两种学习方式的比较
(授鱼 授渔 学渔) 学生学习的自主水平 (抱着学生走) □完全依靠教师学习 □基本上依靠教师学习 □相对独立地学习 □基本独立地学习 □完全独立地学习 (扶着学生走) (领着学生走) (指着学生走) (放手学生走)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
语言智力; 数理逻辑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音乐智力; 空间智力; 人际关系智力; 自我认识智力; 自然观察者智力 学生的学习差异 智能差异 智能差异 风格差异 发展差异 ……
技能水平 本能水平 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是最懒的教师所采用的最笨的方法. 智能水平
全面发展与应试升学 绿色 升学率 绿色 GDP 北大附中张思明: “在目前大环境下,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摆脱应试.但我们应该为学生想的更远一点,做得大气一点,尽量把两件事情都做好。……”
审题;解题;品题.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质量重于数量 ▲基本原则: △过程重于结果 (把好三关) △模型重于题型 (举一反三) △思路重于套路 (触类旁通)
(条件) (过程) (目标) 检验讨论 实际问题 物理问题 数学问题 问题结果 审明题意 确定对象 分析过程 建立模型 选用规律 布列方程 求解作答 物理习题的解决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