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24 Views
统计报表制度培训讲义. 侯莉萍 二 OO 六年六月.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市场主体登记类报表 第二部分 案件查处类报表(部分) 第三部分 综合月报表. 第一部分 市场主体登记类报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登记类报表综合性问题. 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 、特点: 调整了名称 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接轨 按经济活动同质性划分行业 细化了第三产业的分类
E N D
统计报表制度培训讲义 侯莉萍 二OO六年六月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市场主体登记类报表 • 第二部分 案件查处类报表(部分) • 第三部分 综合月报表
第一部分 市场主体登记类报表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登记类报表综合性问题
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特点: • 调整了名称 • 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接轨 • 按经济活动同质性划分行业 • 细化了第三产业的分类 2、对工作的影响 • 原有企业按照新分类进行调整 • 新登记企业依照新分类确定行业归属
二、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1、统计范围 内资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 2、报表设置 • 月报 • 从行业、经济性质方面反映企业登记注册情况,同时对公司制企业进行了单独统计(1—3表) 1表年报 2、3表季报、半年报、年报 • 内资企业监督管理情况(4表) 4表半年报、年报
二、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3、报表填报说明 •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统计指标。它具有下列特点: A.只能间断计数,不能累计。 B.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二、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对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内发展过程总数量的统计指标。它具有下列特点: A.可以连续计数,相加有意义。 B.数值的大小受现象流动过程时期长短的影响。 4、注意问题 • 企登1表 20个门类 90个大类 报表与软件中的不一致----其他行业问题 其他行业一般不出现数据,有数据附说明
二、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企登2表 20个门类 报表与软件中的不一致--其他行业问题 其他行业一般不出现数据,有数据附说明 其他企业问题 数据不会很大,特别是资本(金) 企业集团的问题 增减变化不会太大
二、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企登3表 20个门类 其他行业一般不出现数据,有数据附说明 国有独资公司问题 数据变化不会过大
二、内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企登4表违反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案件查处情况 罚没吊销与案件总数的关系 包含关系 吊销与注销的关系 并列关系 处罚程度的划分 上限不在内原则
三、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1、统计范围 法人企业 不包括分支机构 2、报表设置 • 月报 • 从行业、经济类型方面反映私营企业登记注册情况(1表) 1表季报、半年报、年报 • 从行业角度反映私营企业经营情况(2表) • 2表半年报、年报 • 私营企业监督管理情况(3表) 3表半年报、年报
三、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3、注意问题 • 私企1表 14个门类 22个大小类 • 其他行业问题 正常反映数据 • 户数与投资者人数关系 • 本期开业资金数额过大问题 • 补充资料 指标含义 指标性质
三、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私企2表 14个门类 22个大小类 • 数据收集问题 合理确定大、中、小分类标准 借助电子统计台帐 ,完善抽样调查 • 营业收入或销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关系 社零额一般小于销售额
三、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 违反登记管理法规情况 • 信用情况的填报 未建立企业信用情况评价体系 可暂补填报 • 吊销与注销的关系 并列关系 • 吊销数据的前后一致
四、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统计范围:包括临时经营户 与私营企业登记管理报表基本相同
五、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基本情况 1、统计范围 核准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华承包经营单位、外国常驻代表机构等 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分公司或分之机构 2、注意问题 • 尽快对业务软件统计功能进行测试 • 综合统计软件中审核关系是否已修改 • 其他行业、其他国家不应有数据出现 • 本期注、吊销数据+上期末累计注吊销数据=本期累计注吊销数据
六、登记类报表综合性问题 1、“户数”的含义。 工商部门依法登记的具有经营资格的市场经营主体 内资、外资、私营报表中“户数”的统计范围不一致 2、业务登记软件不够完善的问题。 原因:软件编写有错误 登记业务调整,软件相应修改,统计功能补衔接 历史数据记录有错误 解决:软件问题及时反馈,尽快完善 规范原始档案录入
六、登记类报表综合性问题 3、统计时间问题。 固定或记录生成报表的时间 4、企业性质或管辖地域发生变化情况的统计问题。 利用台帐或业务软件掌握情况 增设报表,纳入统计范围
六、登记类报表综合性问题 5、“吊销”与“注销”的关系问题。 二者相互独立,并列关系 6、期末实有户数=上期末实有户数+本期开业-本期注销-本期吊销 等式是否仍适用问题。 • 理论上已不适用 • 实际操作中调整后仍有一定意义,允许存在误差 期末实有户数=上期末实有户数+本期开业-本期注销-本期吊销+本期迁入户数-本期迁出户数
六、登记类报表综合性问题 7、行业划分问题。 • 根据名称确定企业主要业务活动 •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确定行业 8、部分 “其他”项指标的填报问题。 • 不应有数字出现,如有数字,需附情况说明
六、登记类报表综合性问题 9、部分指标数据无法采集问题。 • 无法取消,仍须填报 • 探索抽样调查方法,规范源头数据 10、经营实体已不存在的业户的统计处理问题。 摸清底数,在统计数据中剔出
第二部分 案件查处类报表 •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市场管理 • 法制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 1、统计范围 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处理申诉、查处案件和商品质量监督情况,包括已结案的一般程序案件和简易程序案件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查处的侵害消费者权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申诉案件。 2、报表设置 月报 1-6表 均为季报、半年报、年报 7表 为季报 只报送季度数据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 3、注意问题 • 消保1表和消保2表的关系问题 相互独立 不可重复报送 定性为制售假冒伪劣案件的 在消保2标填报 • 假冒伪劣物资统计表填报问题 • 与假冒伪劣案件查处表相衔接 • 未列明的数量较大的商品 单独统计,在统计分析中反映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 • 12315机构受理申诉情况的填报口径问题 反映12315投诉受理机构接受申诉及处理情况 • 消保7表的填报问题 • 省局授权的抽查活动 • 半年报、年报分别填报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数据
二、市场管理 1、统计范围 市场规范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的案件 依据《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经纪人管理办法》、《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商品交易市场登记管理办法》等市场监督法律法规查处的案件 包括已结案的一般程序案件和简易程序案件
二、市场管理 2、报表设置 月报 1、2、7、8、9、10表为季报、半年报、年报 3、4、5、6表为年报
二、市场管理 3、注意问题 • 市场统计范围问题 不仅仅包括办理登记的市场 50个摊位以上 每年连续交易3个月以上 早夜市 有固定场所 常年交易 • 市场1表与市场4、7、8、9、10表的关系问题 1表案件数〉=4表+7表+8表+9表+10表案件数 • 经纪人情况统计表的填报问题 协调经纪人协会 尽可能搞准数据
二、市场管理 • 市场经营管理单位的统计范围问题 必须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的机构 • 棉花收购企业和可入市收购粮食企业的统计问题 协调登记注册部门 尽可能搞准数据
三、法制 1、统计范围 法制部门掌握的行政处罚、复议、听证、应诉、赔偿案件情况 2、报表设置 1-3表 均为年报
三、法制 3、注意问题 • 法制1表核审情况分类与现行有关规定不符问题 • “一般程序处理”案件与“核审”的关系问题。 要求核审达到100% • 法制口案件包含各业务口案件数 借鉴枣庄、威海等市经验,加强法制部门审核、把关,真实、准确反映案件查处情况
第三部分 综合月报表问题 注意问题: 1、明确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 2、指标与专项报表相衔接 3、指标变化趋势符合正常逻辑关系 4、加强对重点指标的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