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香港的醫療融資將要如何走下去?

香港的醫療融資將要如何走下去?. 馮可立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副教授. 幾個醫療政策要考慮的原則 : EACC. 公平 (Equity) 可負擔 (Affordability) 選擇 (Choice) 價格控制 (Cost control). 一些基本資料. 香港目前約有一萬名醫生 其中約有 8,000 醫生在私營市場服務 另約 2,000 醫生服務於公共醫院及診所 醫管局轄下有 44 間醫院及專科診所, 60 多間普通科診所 醫療融資是稅收為本,香港所有市民都有權利得到公共服務,只不過是輪候時間的長短而己 服務住院人數超過 100 萬人次

gr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香港的醫療融資將要如何走下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的醫療融資將要如何走下去? 馮可立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副教授

  2. 幾個醫療政策要考慮的原則 : EACC • 公平(Equity) • 可負擔(Affordability) • 選擇(Choice) • 價格控制(Cost control)

  3. 一些基本資料 • 香港目前約有一萬名醫生 • 其中約有 8,000醫生在私營市場服務 • 另約 2,000醫生服務於公共醫院及診所 • 醫管局轄下有 44間醫院及專科診所,60多間普通科診所 • 醫療融資是稅收為本,香港所有市民都有權利得到公共服務,只不過是輪候時間的長短而己 • 服務住院人數超過 100 萬人次 • 政府津貼 270多億元,大概每個病人的平均津貼約 24,000 - 25,000元

  4. 政府認為 • 人口老化將會引致政府財政難以負擔 • 所以要在醫療開支方面要做一些補充、轉移、甚或改革

  5. 醫療融資的模式

  6. 醫療融資的三大模式 • 英國式的國民健康服務 • 美國式的商營保險 + 安全網 • 歐洲大陸及日本台灣等的社會保險

  7. 不同國家與地點的醫療融資政策目的

  8. 各國的融資模式

  9. 全社會醫療開支的分佈 (立法會秘書處研究部,1999)

  10. 應該如何改變?

  11. 變成美國模式:商營醫療保險 +安全網好不好? • 醫療保險主要是由公司幫僱員購買,或自行購買 • 政府主要是幫助弱勢社群 • 傷殘及貧窮人仕有 Medicaid • 老人有 Medicare • 但是政府因為沒有對保險市場做好管理,以至 • 醫療服務收費高 • 保險費甚高,每一美元醫療服務有 $1.01瀆職保險費 • 醫生及病人濫收濫用情況嚴重 • 因此亦拉高了 Medicare 與 Medicaid 費用 • 醫院、醫生、藥物、保險業的競爭,使全國醫療開支達 GDP 的 15-16%

  12. 像星加坡模式:強制個人儲蓄? • 中央公積金: • 僱主供 12%,僱員供 20% • 成立三個戶口:普通戶口,保健儲蓄戶口,特別戶口。 • 政府有 Medifund給低收入人仕,市民供款 (Medisave )可得到政府提供一般性的「基本服務」,但是危疾保險 (Medishield)則要自行供款 • 但政府不干預服務者行為,醫院為求有競爭力,爭購高科技器材,引致醫療價格高漲,Medisave經費面對挑戰

  13. 加上一些歐陸模式:社會醫療保險好不好? • 在職者供款,能者多付、分擔風險、人人得益 • 某政黨建議僱主僱員各供 1.5%,但只是補充政府稅收撥款的不足,政府的稅收支付撥款不能少,服務也別搞什麼一般服務與優質服務 • 社會保險可通過政府規則,干預市場,控制價格,減低整體社會對醫療的負擔 • 但是在香港這個「自己顧自己」的社會,可行嗎?

  14. 一些問題

  15. 醫療服務與公平 • 是否有錢的人才可以得到優質服務? • 是否我們要為自已的病「負責任」? • 用個人儲蓄計劃,自供自用,是否公平?它會做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又是否公平? • 用醫療保險來分擔風險,用統計或然率的方法計算,要今天沒病的幫助今天有病的,是否公平?

  16. 醫療服務與可負擔性 • 香港目前有七百萬人,其中有五十萬領取綜援,五十萬在職貧窮,有數十萬比溫飽好少少,另有三十萬左右是長期病患者。目前,散工化 (casualized labor) 越來越普及,工人面對隨時被解僱的可能。醫療融資己不單是政府財政拮据的問題,而是民生問題。 • 用稅收做再分配,是最有利於解決普羅大眾及貧窮者的可負擔性。

  17. 醫療服務與選擇 • 香港目前病人的選擇有兩類: • 有錢的可選擇不用排隊,找私家醫生,或到公立醫院看私家症 • 沒錢的可選擇…… • 排隊…… • 99年的哈佛報告書說,大概有20%的輪候冊病人沒出現,他們到了那裡去呢?

  18. 醫療服務與價格控制 • 政府應否以公共利益為理由而干預醫療市場? • 如果政府不直接干預市場,只是維持現有的公營醫療,是否有問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