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330 Views
米勒 ( 尚 - 法蘭索瓦 · 米勒 ) 農民、風景與田園,高貴不朽的人性畫家. 第四組 王羿婷 (01) 奚安榛 (11) 林鈺珍 (09) 胡家宏 (25). 生平. 尚 - 法蘭索瓦 · 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1814 - 1875. 大半生都生活在貧苦中的他是一位 寫實主義 的 田園畫家 。 他出身農民 ,且無法忍受當時巴黎社會與藝壇主流的矯飾華美風尚,而情願回歸自然 描繪農夫的田園生活 。 他 在 逝世 前 的三十多年間,所作的油畫約僅八十幅 ,卻也澆不熄他對創作的熱情與精力。.
E N D
米勒(尚-法蘭索瓦·米勒) 農民、風景與田園,高貴不朽的人性畫家 第四組 王羿婷(01)奚安榛(11)林鈺珍(09)胡家宏(25)
生平 尚-法蘭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1814 -1875 大半生都生活在貧苦中的他是一位寫實主義的田園畫家。他出身農民,且無法忍受當時巴黎社會與藝壇主流的矯飾華美風尚,而情願回歸自然描繪農夫的田園生活。他在逝世前的三十多年間,所作的油畫約僅八十幅,卻也澆不熄他對創作的熱情與精力。
風格特色 • 他承續了西方十七世紀荷蘭風景畫, 開啟了其後印象派畫家戶外風景寫生的先河。 他摒棄了當時學院派洛可可甜美風格之影響,而遠承西方表現農民生活的風俗畫傳統。 • 為了使觀者彷彿在週遭生活中有著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而且農民並非特定的人物,因此米勒在描繪農民面容時,往往將之以側面或逆光的方式呈現,並重複輪廓線條的描繪,使五官面貌模糊不清,而肢體語言卻真實深刻。為了表現出農民的重要形象,常將視點降低以仰視的角度描寫農民,突顯了農民身為大地子民的宏偉意象。 • 地平線的大量應用使畫面出現了更廣闊的空間效果。
拾穗 聖經上說:當收割田地時,不可割到地緣,收穫剩下的穗子不可再撿,應留給窮人和外方人,米勒的畫作中,隱含著基督宗教的情懷,而聖經上的這句話,正是《拾穗》這幅畫所要表達的。米勒在《拾穗》之中初次使用寫實主義的手法,特別顯示收割之後的稻田中站立的三個婦人,她們在收割之後的麥田裡撿拾遺落的麥穗,畫面右側有騎馬的管理員正在監督收成的進度,成綑成堆的麥綑、大板車和成群的農場工人構成明亮的熱鬧景象,與三個拾穗女的淒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也看出她們甘為卑微的平民性格(三人都在地平線以下)。 • ﹝Gleaners﹞ • 1857 年 • 油彩‧畫布,54 x 66 公分 •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紡紗女 紡紗女穿著灰色的粗布袍,披著一條羊毛圍巾,腳上穿著木鞋,頭上戴著奧弗涅傳統的鐘形無邊草帽,面帶憂愁的坐在斜坡上一邊看顧吃草的山羊一邊用紡錘抽羊毛紗。米勒對比的手法以畫出明亮的天空與灰暗的土坡,霧般的雲朵與牧羊女身軀 奧弗涅的牧羊女,1868-69油彩、帆布 92.5 x 73.5 cm
晚禱 晚禱,1857-1859油彩、帆布55.5 x 66 cm 米勒使用了逆光的手法,展現出一種戲劇性的氛圍。一對樸實的農民在田園中辛勞工作,聽見遠方傳來教堂的鐘聲,在日落餘暉下禱告。遠方還能看見教堂,在黃昏田地上,兩人如剪紙般的突出令人讚賞不已!
春天 春天跟紡紗女一樣是在巴比松的工作是完成的。對大自然觀察入微的米勒,描繪出春季雷雨的烏雲、雨後的彩虹、飽含濕氣的泥土、零星散布的春季花卉、開花的果樹等。但這幅畫也受到了新繪畫的影響,追求迅速直接的感覺及印象,對於明亮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Spring﹞ 1868 ~ 1873 年 油彩‧畫布,86 x 111 公分
問東問西-棒棒糖題 • 米勒是()主義的田園畫家 寫實 • 他常將( )降低以( )的角度描寫農民 視點仰視 • ()的大量應用使畫面出現了更廣闊的空間效果 地平線 • 春天這幅畫對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明亮度
結論 看了許多米勒的畫後,我們深深感受到米勒畫中恬淡的農人生活。樸質的筆觸卻展現出農民們樸實、勤苦、虔誠、善良、本分、單純,以及對自然深厚的情感,所以他成為了一位令後世所尊敬的農民畫家!他的畫作保存了貧苦人家的氣質與高尚情操,將農民的形象與西方藝術融合。
資料來源 •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illet/millet.htm •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illet/millet.htm •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E%93-%E5%BC%97%E6%9C%97%E7%B4%A2%E7%93%A6%C2%B7%E7%B1%B3%E5%8B%92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