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k likes | 2.45k Views
工程经济学. 清华大学 仝允桓教授. 第一章 绪论. 工程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What ) 为什么要学习工程经济学( Why ) 如何学习工程经济学( How ). 一、 工程经济研究的内容. 工程经济学=工程 + 经济学 何谓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什么? 《 红楼梦 》 中有所谓“仕途经济” “仕途经济”中的“经济”与经济学中的“经济”含义是否相同?. 经济学中的“经济”是个外来语! 英语中的 Economy 来自古希腊语的 Oikonoma Oikonoma 的最初意义是“家政管理”,并由此引申为“节约”
E N D
工程经济学 清华大学 仝允桓教授
第一章 绪论 • 工程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What) • 为什么要学习工程经济学(Why) • 如何学习工程经济学(How)
一、工程经济研究的内容 工程经济学=工程 + 经济学 何谓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什么? 《红楼梦》中有所谓“仕途经济” “仕途经济”中的“经济”与经济学中的“经济”含义是否相同?
经济学中的“经济”是个外来语! 英语中的 Economy来自古希腊语的 Oikonoma Oikonoma的最初意义是“家政管理”,并由此引申为“节约” Economy保留了“节约”这一基本含义,同时可进一步引申为: •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如: • 经济活动,经济增长 • 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如: • 市场经济,经济制度
现代经济学研究什么? • 生产什么? • 确定生产的种类与数量 • 如何生产? • 合理分配资源 • 为谁生产? • 合理分配生产成果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假定是: 资源具有稀缺性 资源稀缺 资源的合理分配 资源配置效果的评价 正确的投资决策 资源条件既定情况下的投资决策: • 对各种目标进行权衡选择 • 为实现既定目标选择方案
工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 如何通过正确的投资决策使工程活动收到尽可能好的经济与社会效果 • 经济与社会效果:消耗与成果的比较 • 经济与社会效果的范畴: • 宏观效果与微观效果 • 近期效果与长远效果 • 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 • 可定量计算的效果与不可定量计算的 效果
投资决策的层次 • 战略层次的投资决策 • 战略指高层次的全面计划。理想的战略决策应是根据长期目标需要制定最佳利用资源的全面计划。衡量战略方案的标准是效益,即计划能满足目标要求的程度。 • 战术层次的投资决策 • 战术指低层次的专门方案。战术决策围绕战略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提出和选择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案。战术选择的衡量标准是效率,即一项活动能完成使命的程度。
市场分析 政策分析 自身条件分析 投资条件与 投资环境分析 目标──投资决策的一般原则 战略──总体规划 策略──决策准则与政策思路 计划 投资策略 (收益/风险定义) 广义投资决策 备选方案 数据、信息收集 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选择 方案分析比较 投资分析 (收益/风险 辨识与测度) 是否投资 具体方案 投资时机 投资方式(投资角色、产权形式) 融资方式、财务结构、投资组合 反馈 投资决策(狭义) (收益/风险评价) 投资方案实施 融资、建设、经营 项目投资决策
投资方式选择 • 新建项目 项目建设投资、项目建设周期(是否会贻误市场机会)、市场开拓费用 • 改造原有项目 改造投资、技术转换成本 • 兼并、收购其它企业 • 对象企业的情况: 经营业绩、市场份额、成长率、营销网络、研究开发能力、生产能力、资产负债状况、社会负担 • 并购方式: 直接购买,换股、股份换资产、承担债务换股份或资产
目标 准则 指标 尺度 权重 方案 综合评价 企业 政府 社会 个人 作为决策依据的评价过程评价要素评价层次评价对象 • 项目 • 盈利性项目 • 公共项目 • 技术 • 产品 • 工艺 • 方法 • 政策
(二) 为何学习工程经济 • 从社会角度看 促进管理科学化,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教兴国”的基础在于教育。除对基础教育应该予以十分的重视以外,对于专业的教育,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方面的教育。目前中国最缺乏的就是管理人才。 - 朱镕基
从个人角度看 工程经济知识是工科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作为工程师 • 经济上可行是技术方案能够实施的前提条件 • 技术经济效果的最佳匹配是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 作为研究者 • 资源约束是从事研究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 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是决定研究成果价值的重要因素 • 作为管理者 • 技术人员有广泛的机会成为管理者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 实践性 预见性 系统性 学习工程经济学的方法 掌握概念 熟悉方法 结合实际 (三) 如何学习工程经济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投资方案评价与比选的原理与方法;投资项目费用收益辨识原理及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决策的原理与方法;项目多目标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上理论与方法在新建项目、改扩建项目、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公共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教学安排 • 教材:傅家骥、仝允桓主编,《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业:根据教学要求布置3次作业,其中包括一次投资项目财务分析的综合练习。 • 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 • 考试:根据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平时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学习成绩。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第二章 经济学基本知识 • 微观经济学 • 考察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厂商、消费者) • 主要研究内容: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 例如: • 生产者如何分配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 • 消费者分配收入以获取最大效用 • 厂商如何决定产量、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成本和利润 • 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 • 考察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 主要研究内容 经济活动中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与变化 例如: • 国民收入与总就业量 • 社会消费、储蓄与投资数量与比例 • 货币流通量与流通速度 • 价格总水平与利息率 • 经济波动 • 经济增长
一、市场供求规律(一)需求与供给 • 需求(Demand)的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 需求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 有购买欲望 • 有购买能力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价格 消费者收入水平 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消费者嗜好的变化 需求函数 若只考虑价格因素 社会人口数量及其组成 消费者对未来的看法 其它商品的价格 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地域因素等
P P O Q O Q • 需求定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 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 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需求量变动 • 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需求的变动
供给(Supply)的概念 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供给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有出售的愿望 影响供给的因素 商品的价格 厂商要达到的目的 现有的技术水平 供给函数 若只考虑价格因素 有供应的能力 其它商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成本 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
P P O Q O Q • 供给定理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给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 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 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供给量变动 • 其它因素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供给的变动
P S E N D O Q M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当 D=S 时 Pd = Ps =PE ON为均衡价格PE OM为均衡数量
S1 P P S S0 S2 N1 N1 D1 N0 N0 D0 N2 N2 D D2 M2 M0 M1 M1 M0 M2 O Q O Q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S不变,D变动 D不变,S变动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求定理:
S1 P S0 S2 D1 N0 D0 D2 O M0 Q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S与D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与需求反向变动
支持价格 均衡价格ON0 支持价格ON1 供给过剩部分为M1 M2 限制价格 均衡价格ON0 限制价格ON1 供给不足部分为M1 M2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的市场效应 P P S S F G N1 E E N0 N0 F G N1 D D O M1 M0 M2 Q O M2 M0 M1 Q
(三)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 需求的价格弹性 反映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微分形式 弹性系数一般是负值,通常仅考虑其绝对值
P P Ed= 0 1>Ed> 0 Ed=∞ ∞>Ed>1 Ed= 1 O Q O Q Ed= 0 需求完全无弹性 Q=C(常数) Ed= ∞需求完全有弹性 P=C Ed= 1 单位需求弹性 Q = a / P 1>Ed> 0 需求缺乏弹性 Q = a P-(1- ) (1> > 0) ∞>Ed>1 需求富于弹性 Q = a P-(1+ ) (0 < <∞)
影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 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 商品可替代程度: 易被替代需求弹性大,不易被替代需求弹性小 • 商品使用时间长短: 非耐用品需求弹性大,耐用品需求弹性小
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分析中的意义 假定某商品(如电视机)需求富于弹性,Ed= 2 销售量为Q,单价为P ,销售总收入为TR1=P ·Q 若降价10% ,由 可得:ΔQ =0.2Q 降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为 TR2=(P-0.1P) ·(Q+0.2Q)=1.08 TR1 若提价10% ,则 TR2=(P+0.1P) ·(Q-0.2Q)=0.88 TR1
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分析中的意义 • 对于富于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入成反方向变化 P 则 TR , P 则 TR •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入成同方向变化 P 则 TR , P 则 TR “谷贱伤农” 就是这个道理,还有哪些经济现象可以用需求的价格弹性解释?
需求的收入弹性 反映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微分形式 Er >1 称为高级品 0 < Er< 1 称为正常品 Er < 0 称为低级品
Er<0, 低级品 Y Db • • Dc • O Q Er>1, 高级品 0<Er<1, 正常品 恩格尔曲线与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曲线 • 恩格尔系数 用于食品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 <20% 最富裕;20%左右 富裕; 40-50% 贫穷
需求的交叉弹性 反映某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X 商品的 弹性系数 微分形式 Ec >0 为替代品 Py Qx, Py Qx Ec < 0 为互补品 Py Qx, Py Qx
供给的价格弹性 反映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系数 Es= 0 供给完全无弹性:价格变动,供应量不变 Es= ∞供给完全有弹性:价格既定,供应量无限 Es= 1 单位供给弹性:供应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1>Es> 0 供给缺乏弹性:供应量变动率 < 价格变动率 ∞>Es>1 供给富于弹性:供应量变动率 > 价格变动率
1>Es>0 Es= 1 P Es= 0 Es= ∞ ∞>Es>1 O Q 供给弹性几种情况示意图 Es= 0 Q = C(常数) Es=∞ P = C Es= 1 Q = a P 1>Es> 0 Q = a P(1- ) (1> > 0) ∞>Es>1 Q = a P(1+ ) (0 < < ∞) 就短期来说,供给弹性取决于商品生产规模变动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弹性大,资本密集型产品供给弹性小。
弹性理论的应用:蛛网理论 • 蛛网理论基于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 • 蛛网理论研究的商品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如农产品),假定:本期价格取决于本期产量,本期产量取决于上期价格。 • 根据商品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分三种情况考察: (1)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 Es< Ed ) (2)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 ( Es> Ed ) (3)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 Es= Ed)
蛛网稳定条件 Es< Ed 蛛网不稳定条件 Es> Ed P P P S S S D D D 0 Q 0 Q 0 Q 收敛型蛛网 发散型蛛网 封闭型蛛网 蛛网中立条件 Es> Ed
二、生产规律与生产决策(一)生产的基本规律二、生产规律与生产决策(一)生产的基本规律 • 生产要素 劳动(L);资本(K);土地(N); 企业家才能(E) • 生产函数 产出Q=f(L,K,N,E) 若只考虑劳动、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则 Q=f(L,K)
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是产出的劳动投入弹性系数 是产出的资本投入弹性系数 若+ =1,上式为线性齐次 • Cobb-Douglas生产函数
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可通过对数变换化成线性方程: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可通过对数变换化成线性方程: LnA、、等参数可以通过对统计数据作回归分析求得。 C-D生产函数 中 A 被认为是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从数学形式看,A 是劳动产出率和资本产出率 的几何加权平均值: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 边际收益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能增加的收益。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边际收益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成为负值的过程。
TP Q 阶段Ⅱ MP<AP AP ,TP 阶段Ⅲ MP<0 AP ,TP 阶段Ⅰ MP>AP AP ,TP AP X 0 MP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要素投入量(X)、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为:
规模经济 • 规模经济考察当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动,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时,产出(收益)变动的情况。 • 随着生产规模(S)的扩大,收益(Q)变动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规模收益递增阶段 ΔQ >ΔS 第二阶段: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ΔQ =ΔS 第三阶段: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ΔQ <ΔS
对规模经济现象的解释 •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一个厂商的生产规模适度扩大,有利于内部合理分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改善采购和营销条件。但规模过度扩大则会降低内部效率。 •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一个行业规模适度扩大,会产生集聚效应,在共用设施、人才、信息等方面给厂商带来好处。但规模过度扩大则会导致过度竞争、环境污染等弊端,使厂商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二)成本与收益分析 成本的有关概念 • 成本(Cost) 成本指生产活动中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代价。即:必须向为生产活动提供所需生产要素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支付的报酬。 在经济学中,成本分为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在短期内,厂商不能根据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如设备、厂房、管理人员)。从长期看,厂商可以根据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全部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