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特 种 水 产 养殖 品 种 及 技 术 介 绍

特 种 水 产 养殖 品 种 及 技 术 介 绍. 名特优水产养殖涵义的延伸. 名特优水产养殖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与改革开放同步兴起的新兴产业。名特优水产养殖 , 是相对于传统水产养殖业而言 , 一般泛指经济价值较高 , 养殖 ( 或开发 ) 时间不长的水产品养殖。就养殖方式而言 , 大多是单一品种的集约化养殖 ( 或少量搭配花、白鲢 ) , 在养殖的全过程 ( 或某个阶段 ) 中 , 某些品种还需配备必要的设施 ( 如甲鱼的控温养殖 ) , 生产规模有一定的局限性 , 市场销售有一定的区域性 , 因而价格波动较大。. 名特优水产养殖在渔业和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Download Presentation

特 种 水 产 养殖 品 种 及 技 术 介 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特 种 水 产 养殖 品 种 及 技 术 介 绍

  2. 名特优水产养殖涵义的延伸 • 名特优水产养殖是20 世纪80年代与改革开放同步兴起的新兴产业。名特优水产养殖,是相对于传统水产养殖业而言,一般泛指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或开发)时间不长的水产品养殖。就养殖方式而言,大多是单一品种的集约化养殖(或少量搭配花、白鲢) ,在养殖的全过程(或某个阶段)中,某些品种还需配备必要的设施(如甲鱼的控温养殖) ,生产规模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销售有一定的区域性,因而价格波动较大。

  3. 名特优水产养殖在渔业和农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水产养殖业一直是农民首选的产业之一。但传统的渔业生产正面临新的挑战,常规品种的市场需求量正在减少,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损的现象时时困扰着广大养殖户。与此同时,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发展迅速。广大渔(农) 民在市场的引导下,对名特优水产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报道,1978 年全国的名特优水产养殖产量只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1% ,产值仅占养殖总产值的5%。但到了2000年,名特优水产养殖的产量占养殖总产量之比上升到15% ,产值比上升到30% ,而且还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的“一品一乡”、“一品一县”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支柱产业的作用。如上海奉贤的对虾、罗氏沼虾养殖业,浙江德清的青虾养殖业,江苏高邮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安徽省巢湖钓鱼乡、庐江同大乡的河蟹养殖业等。

  4. 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 目前,我国的淡水养殖品种已达60 多种。虽说我国的养殖种类已经很多,但众多业内人士对新品种的开发养殖仍热情高涨。国内在品种的开发上主要走了2 条“短、平、快”的路子: ①是对国内野生品种的驯化家养,如鳜鱼、黑鱼、青虾等品种的养殖; ②是对国外引进品种的消化吸收,如罗非鱼、罗氏沼虾、加州鲈等品种的养殖。 • 当然,国内在水产新品种选育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湘云鲫等。当前名特优水产养殖对象市场分析:

  5. 名特优鱼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 苗种炒作 • 只要翻开水产界的报纸或杂志就可 看到到处都是苗种销售的广告,进行苗种大战。前3年获暴利,中3年获厚利,后3年获薄利,结果使名特优鱼类苗种的年均价格呈峰前咎后的形态图,形成了谁先繁育名特忧鱼类苗种谁获利的局面。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搭名特优鱼类苗种繁育的头班车。如该局面持续下去,必将极大地损害名特优鱼类养殖的发展

  6. (2)重苗轻成。 • 由于繁育名特优鱼类苗种的经济效益比饲养名特优鱼类成鱼的经济效益高,因此,人们都对名特优鱼类苗种的繁育技术进行研究。我国有着成熟的常规养殖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而绝大多数名特优鱼类鱼苗的食性与常规养殖鱼类鱼苗的食性相似——即都是以浮游动物开口的,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苗种繁育技术;而由于不同种类的名特优鱼类成鱼的食性是不同的,要想形成一套成鱼饲养的成熟技术,不仅需要投人一定的^力、物力和财力,需耍一定的时间,而且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是绝太多数企业不愿承担或擞有能力承担的。因此,绝太多数名特优鱼类养殖只是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这两个技术环节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名特优鱼类饲养没有象常规养殖鱼类饲养形成养殖技术系列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名特忧鱼类成熟的饲养技术,成功地进行名特忧鱼类成鱼饲养就是一句空话,而成鱼饲养正是名特优鱼类养殖的最终目的,没有成鱼的成功饲养就无从谈起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

  7. (3)重引轻研。 • 由于从国外引进鱼类比研究开发国内土著鱼类投资少,见效快。形成全国各地~窝蜂从国外引进鱼类的热潮 因此产生了重复引进或使引进的鱼类与我国的土著鱼类相似或不适于我国的生态条件,有的甚至改变了某些水域的鱼类组成等问题,对某些地区渔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到目前为止,据初步统计,南方省区引进品种的移植驯化成功率虽然较高,但食用鱼饲养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只能靠销售苗种获利;而北方省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引进鱼类的移植驯化成功率极低。更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益,殊不知国内土著鱼类因其适合我国的生态条件,同样是要大力发展的名特优鱼类,而我们却舍近求远 得不偿失。

  8. (4)重量轻质。 •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增加名特优鱼类的饲养种类,即能进行人工饲养的种类越多越好;而不重视研究养殖名特优鱼类的一整套成熟技术包括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亲鱼培育和饲料生产等技术,即只掌握^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两个技术环节,而对其他技术环节(如成鱼饲养、饲料生产等)却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制约着名特优鱼类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 (5)名不副实。 • 在名特优鱼类养殖中,^们常有~ 个误区 即想方设法让其摄食A工饲料 要知道有的鱼(如鳜鱼)根本不摄食^工饲料:有的鱼(如鲇鱼)虽摄食人工饲料,却生长缓慢;有的鱼(如怀头鲇)摄食人工饲料,生长良好,但肉质却发生了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特优鱼类。

  9. 解决名特优鱼类养殖存在问题的方法 • 因地制宜: •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根据气候条件、饲养种类、饵料资源、人们饮食习惯、市场容量和经济效盏等渚多因素来确定饲养方式、饲养规模。如人们经济收入较高的地区应饲养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以活鱼为食的鳜鱼、翘嘴鲌等);饵料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饲养以小杂鱼为饵料的鱼类(加州鲈鱼、鲇鱼等) 市场容量较太的地区名特优鱼类的养殖规模应相应扩大,以满足人们对不同档次水产品的需求。总之,要根据本地匡的实际情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因地制宜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

  10. (2)研主引辅。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应以开发本地区的土著鱼类为主.引进外来种类为辅。本地区的土著鱼类在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等方面较引进鱼类更具优势 只要研究和解决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咸鱼饲养、亲鱼培育和饲料生产等技术 土著鱼类养殖就可能成为当地渔业生产新的利润增长点。引进鱼类虽有一整套现成的渔业生产技术 但由于其对引进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是否适应,以及是否会对当地的鱼类区系组成造成影响等都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慎重的态度,否则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11. (3)质量并重。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既要增加其种类,叉要保证引进的质量、使引进的每一种类都有一整套戚熟的饲养技术。因目前许多名特忧鱼类缺乏成鱼饲养技术,使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只能停留在苗种阶段,能不能进行成鱼的人工饲养一直是个未知数。因此对于名特优鱼类不研究则罢,要研究就要研究清楚是否能进行成鱼的人工饲养.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使后人少走弯路。

  12. (4)名副其实 •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就要名副其实 按照名特优鱼类的喜食性 及根据本地区饵料资源的情况来养殖。饲养饵料充足的鱼类 既可使经过人工养殖获得的名特优鱼类与自然水域生长的名特优鱼类在质量上相差无几,又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5)避免炒作。 • 要想让名特优鱼类养殖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坚决避免进行商业炒作 商业炒作使名特优鱼类养殖的数量忽多忽少、价格忽高忽低 市场始终处于动荡中。

  13. 美洲鲥 赤眼鳟 红螯螯虾 太湖沙塘鳢

  14. 罗氏沼虾  河蟹 加州鲈鱼 珍珠

  15. 月鳢 翘嘴红鲌

  16. 观赏鱼类 倒剌鲃 波纹鳜

  17. 黄颡鱼人工饲养技术 • 黄颡鱼,地方名汪丁,属鲇形目,鲶科,黄颡鱼属。主要产于长江及支流,我国大部份地区的天然都有分布,通常个体0.3─0.5斤/尾左右,最大达1斤/尾,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鱼味鲜美。现广州市场售价30元/斤以上,两湖售价20元/斤左右。长期以来,黄颡鱼上市一直依赖天然捕捞,很少人工养殖,主要受种苗来源养殖技术等原因的限制。 • 鱼苗培育: •   最好缓流水培育,小水体,水深宜40cm,饵料以水蚯蚓为主,密度100尾/平方米,培育到3─5公分/尾

  18. 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 池塘清整:池塘以2~5亩(1亩=1/15公顷)为宜,平均水深1.8m,池塘淤泥厚约30cm,注排水条件良好,池塘必须进行严格的清塘消毒,池塘每亩用150kg生石灰消毒,3天后加注新水至1.5m。培肥塘水后再放种。 放种:放种规格当然越大越好,一般收购自然界野生苗放种,规格为15g/尾以上,如果是放养人工繁殖的苗种,规格一般为5~8cm。再按常规搭配一些鲢、鳙、草、鲫等,以利于控制池塘水质,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放种数量南北方也不一样,由于北方生长期短,放养密度以1000~1200尾/亩为宜。南方水温高,生长期也较长,所以放养密度以500尾/亩为宜。 饲养管理: 根据黄颡鱼吞食的特点,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在池塘投喂适口的鲜活小鱼、虾,让其自由觅食,最好的鲜活小鱼以鲮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鱼、鲫鱼等为好,其次是四大家鱼的苗种。池塘池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0~30cm。每20天每亩用15~20kg生石灰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池塘内周围适当放一些水浮莲以适应黄颡鱼白天在池底栖息,晚上游出水面觅食的生活习性。这样精心管理的池塘,每亩可收黄颡鱼50~250kg左右的产量。

  19. 与池塘养殖鱼(虾、蟹)混养 •   黄颡鱼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放种规格要求10cm 以上,每亩放200~300尾,这样既不增加池塘的投饵量,又可获得一定产量的黄颡鱼,既不影响池塘主体鱼类的养殖,又可以摄食池塘内小鱼虾、水生昆虫等,对清除池塘野杂鱼起到较大作用。

  20. 翘嘴红鲌养殖

  21. 倒剌鲃养殖

  22. 加州鲈鱼养殖

  23. 花鱼骨养殖

  24. 青虾养殖

  25. 河蟹养殖 • 当年12月或翌年1~4月份放养;以水温5-15℃为宜。 • 密度依扣蟹种规格、养成要求、蟹池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定。如蟹种规格在80~129只/千克,要求出池规格达到每只150克的,每亩可放蟹种600~8000只;如蟹种规格为120~300只/千克,要求出池规格每只达到125克的,每亩放蟹种800~1000只;如蟹种规格每千克300~500只,要求出池时每只达到100克以上的,每亩放1000~1200只。目前淡水池塘中的放养量已降到500只以下。 • 搭养当地名特品种如黄颡鱼、翘嘴红鲌等,则蟹种放养量斟情减少。 • 初养户或本地养殖条件不佳的,则应减少放养量,而且应晚放,放大的蟹种。

  26. 甲鱼养殖 • 亩收入1万元左右的生态鳖养殖模式

  27. 棘胸蛙(石蛙)养殖

  28. 谢 谢 嵊州市水电局 黄玉芹 0575-8310903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