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02 Views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药统计学. 主编 周仁郁. 7 医药管理. 7.1 综合评价. 7.1.1 综合评分法. 评价是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观察结果,这些结果赋予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综合评价则是根据一个复杂系统同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在综合考察多个有关因素时,依据多个有关指标对复杂系统进行总评价的方法. 例 1 Apgar1952 年设计评估新生儿缺氧状况方法. 选择心率 , 呼吸 , 肌张力 , 反射 , 皮肤颜色 5 项作为评估的依据 , 称为指标 , 并确定相等权重. 确定各个指标评分标准 , 称为评价模型.
E N D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医药统计学 主编 周仁郁
7 医药管理 7.1 综合评价 7.1.1 综合评分法 评价是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观察结果,这些结果赋予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综合评价则是根据一个复杂系统同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特点,在综合考察多个有关因素时,依据多个有关指标对复杂系统进行总评价的方法
例1 Apgar1952年设计评估新生儿缺氧状况方法 选择心率,呼吸,肌张力,反射,皮肤颜色5项作为评估的依据,称为指标,并确定相等权重 确定各个指标评分标准,称为评价模型
确定以各个指标评分累加计算总分,10分为正常,7~9分为轻度缺氧,3~4分为缺氧严重,2分以下预后差,称为综合评价标准确定以各个指标评分累加计算总分,10分为正常,7~9分为轻度缺氧,3~4分为缺氧严重,2分以下预后差,称为综合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五步 ⑴ 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 ⑵ 确定诸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或各指标的权重 ⑶ 合理确定各单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及其界限 ⑷ 选择适当方法并根据资料,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⑸ 在应用实践中考察选用模型并不断修改补充
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有综合评分法、Topsis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有综合评分法、Topsis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 综合评分法,是建立在专家评价法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及评价对象的特征选定评价指标,对各评价指标评分并确定权重,以累计总分作为综合评价标准,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评价方法 各因素评分,常用专家评分、离差、百分位数法。专家评分由专家确定各因素不同等级分值,用于分类资料。离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方式划分等级,用于正态分布资料。百分位数以某些百分位数划分等级,用于不明分布或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
累计总分,用加权累加、加权连乘法。加权累加是各指标所得评分乘以权重进行累加,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有时不够灵敏。加权连乘是各指标所得评分乘以权重后再累乘,优点是差距加大,灵敏度较高 在H0“评价是随机的”假设下,可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m个专家对n个指标打分是否一致 其中,Rj为第j个指标的秩和 例2用综合评分法评价科研课题
对科研课题,可选择反映水平高低、完成情况、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指标,以专家评分法确定各指标的评分值及权重,建立科研课题评价模型对科研课题,可选择反映水平高低、完成情况、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指标,以专家评分法确定各指标的评分值及权重,建立科研课题评价模型
例3判断4位专家对10个药厂的排名是否一致 用协同系数检验,m=4,n=10,计算各厂秩和Rj 36、8、11、38、29、25、26、25、15、7
H0:4位专家的排名是随机的,H1:不是随机的 ∑[Rj-m(n+1)/2]2=(36-22)2+(8-22)2+(11-22)2+(38-22)2 +(29-22)2+(25-22)2+(26-22)2+(25-22)2 +(15-22)2+(7-22)2=1126 m(n-1)W=12×1126/(4×10×11)=30.7091,df=9 查统计用表4,单侧概率P<0.01,以=0.01水准单侧检验拒绝H0,认为4位专家的排名不是随机的,4位专家的评估意见一致,是有道理的
7.1.2 Topsis法 Topsis法,是系统工程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可用于医药决策、管理等多个领域 设有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可写为矩阵X=(Xij)n×m 对高优、低优指标分别进行归一化变换
归一化得到矩阵Z=(Zij)n×m,其各列最大、最小值构成的最优、最劣向量分别记为归一化得到矩阵Z=(Zij)n×m,其各列最大、最小值构成的最优、最劣向量分别记为 Z+=(Zmax1Zmax2 …Zmaxm) Z-=(Zmin1Zmin2 …Zminm) 第i个评价对象与最优、最劣方案的距离分别为 第i个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为
例4某儿童医院1994~1998年7项指标的实际值,用Topsis法比较该医院这5年的医疗质量 平均住院日、病死率、院内感染率为低优指标,其余为高优指标,归一化变换
变换后,得到矩阵 各列最大、最小值构成的最优、最劣向量分别为 Z+=(0.4833 0.4805 0.4634 0.8178 0.4776 0.4487 0.5612) Z-=(0.4142 0.4081 0.4321 0.2024 0.3916 0.4455 0.3118)
计算1994年与最优、最劣向量的距离 C1=0.2497/(0.6289+0.2497)=0.2842
可以看出,1998年综合效益最好,其次为1995年,随后为1994年、1997年,1996年最差 7.1.3 层次分析法 若总评价目标连续性分解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则可以把各层次用图表示出来,称为目标树图 对目标树的各层次,依据对总评价目标作用价值的大小对比评分,以几何平均作为权重并进行归一化,按自上而下的层次以权重的累乘作为最下层的组合权重 这种分层次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多用于卫生事业管理
医院工作质量 膳食供应 护理工作 医疗工作 膳食质量 护理制度 医疗制度 医疗质量 病床使用 重症收容 疗效 膳食优良 护理优良 医疗优良 重症收容 治疗有效 病床使用 例5医院工作质量评价 解 ⑴建立目标树 ⑵计算权重系数
计算各初始权重所占比例,化为归一权重 W1=2.4662/(2.4662+1+0.4054)=0.6370 W2=0.2583,W3=0.1047 类似可得第二层子目标归一权重为0.1634、0.5396、0.2970,第三层为0.3333、0.6667 按目标树,用归一权重相乘得到6项指标的组合权重 C1=0.1047×1×1=0.1047,C2=0.2583 C3=0.1041,C4=0.1146,C5=0.2292,C6=0.1892
⑶计算综合评分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GI为目标树最下层各项指标测量值以组合权重为系数的加权平均。若医院的膳食优良率等 6项指标测量值为95.0、88.1、15.4、74.7、54.7、41.3 GI=0.1892×95+0.2292×88.1+0.1145×15.4 +0.1041×74.7+0.2583×54.7+0.104 7×41.3=66.2 7.1.4 综合指数法 一个或一组变量对某特定变量值大小的相对数称指数,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动态变化的指数称个体指数
综合反映多种事物或现象动态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数称总指数,综合指数编制总指数的基本计算形式,定量地对某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称综合指数法综合反映多种事物或现象动态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数称总指数,综合指数编制总指数的基本计算形式,定量地对某现象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称综合指数法 高优指标的个体指数p,为实测值X与标准值M的商 p=X/M 低优指标的个体指数p=M/X 综合指数I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表达形式
例6某医院11项指标的标准值、实际值,用平均指数法对该医院1994~1998年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例6某医院11项指标的标准值、实际值,用平均指数法对该医院1994~1998年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994年的综合指数为 I1=0.9968×0.8696×1.0488+1.9231×1.0274×2.1739 +0.9811×0.9240+1.0188×1.7706×1.9417=9.5495 I2=11.7486、I3=15.0785、I4=14.7157、I5=15.9194 各年的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可以认为自1994年以后,该医院的工作状况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