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26 Views
手部衛生認知 與 防護衣穿脫. 感控 劉秀屏 99/05/19. 皮膚上的細菌. 手部皮膚深處大部分細菌無致病性 原本不存在皮膚上,由於接觸而附著的細菌,為造成院內交互感染的罪魁禍首 與皮膚的結合不緊密,很容易以肥皂或消毒劑清除 90﹪ 以上 可被普通洗手方式清除,也易被各種洗手消毒劑殺死. (). 國外研究報告 — 醫護人員雙手已受病原菌汙染而不自知. 醫療工作人員包括醫生 , 護士及其他工作人員 , 當作一些醫療工作時便可能於雙手上感染到 100s 到 1000s 的細菌數此醫療工作包括 ︰ 將病患搬到床上 測量病患血壓或脈搏 觸摸到病患的手
E N D
手部衛生認知與防護衣穿脫 感控 劉秀屏 99/05/19
皮膚上的細菌 • 手部皮膚深處大部分細菌無致病性 • 原本不存在皮膚上,由於接觸而附著的細菌,為造成院內交互感染的罪魁禍首 • 與皮膚的結合不緊密,很容易以肥皂或消毒劑清除 • 90﹪以上可被普通洗手方式清除,也易被各種洗手消毒劑殺死 ()
國外研究報告—醫護人員雙手已受病原菌汙染而不自知國外研究報告—醫護人員雙手已受病原菌汙染而不自知 • 醫療工作人員包括醫生,護士及其他工作人員,當作一些醫療工作時便可能於雙手上感染到100s到1000s的細菌數此醫療工作包括︰ • 將病患搬到床上 • 測量病患血壓或脈搏 • 觸摸到病患的手 • 幫病患翻身 • 觸摸到病患的衣物或床單 • 觸摸到病房設備如病床扶手,病床邊小桌子 • 點滴(IV pumps) casewell MW et al.Br Med J 1977:2:1315 • ojajarviJ J Hyg 1980:85:193
國內外重視手部衛生 •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4年成立病人安全聯盟,提出的第一個宣言就是「乾淨的照護就是安全的照護」,手部衛生是當務之急。
洗手的重要性 • 預防院內感染最有效、最經濟、最簡單的管制措施是確實洗手 • 過去醫療人員洗手遵從率的相關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平均洗手率僅39﹪ • 洗手遵從性與工作職稱有關,文獻調查整體洗手遵從性48﹪,然而護理人員遵從性較高52﹪,醫師僅有30﹪
醫護人員洗手情形 • 醫療專業人員平均洗手次數:5-30次/班 • 兒科病房護士:8次/小時 • 加護病房護士:22次/小時 • 每人每次平均洗手時間:6.6秒﹏30秒 WHO報告
何時需要洗手? • 洗手五時機 --與病患接觸前、後 --脫下手套之後 --對病人做侵入性治療前(不論是否有戴手套) --接觸體液、分泌物、黏膜、受損皮膚、傷口敷 料之後。照護病患的時候,從可能污染的部位 移到乾淨的部位 --接觸緊鄰病人的環境後(包括醫療設備)
醫護人員不洗手的原因? • 洗手液會傷手 • 找不到方便的洗手槽 • 有洗手槽但沒肥皂及擦手紙 • 太忙沒時間 • 人手不足或人手太多 • 病人急找,來不及洗 • 沒碰病人,幹嘛要洗
如何提升醫護人員洗手率 • 教育 • 清楚指引 • 了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 • 可接受的手部衛生產品
教育訓練 • 洗手實證 • 洗手正確時機及病人區,照護區及照護點 • 未執行/不正確洗手結果 • 認識手部清潔劑及其效果 • 監測方法
洗手步驟 • 濕 搓 沖 捧 擦 • 內外夾弓大立腕
差別 • 何時使用肥皂和水洗手 • 何時使用乾洗手液 • 二者有何不同
濕洗手與乾洗手 • 需使用肥皂和水洗手 --當雙手有明顯的髒污、或是沾到血液或體液時,或是暴露在可能產芽孢的微生物下 乾洗手液做常規的手部消毒 --當雙手沒有明顯的髒污,來替代肥皂加清水
洗手設備 • 洗手設備—各病室,各單位及診查室 • 揮發性洗手液—每台換藥車每間病房電梯旁
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 • 即使戴著手套或脫卸手套後也應洗手
您洗手了嗎 • 目前國內外醫護人員洗手遵從率僅40%--50%(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是90%),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 台灣尤其困難,門診量大、病患多,如果依照規定,照顧每個病人前後都要洗手,恐怕手都要洗 【康健雜誌111期 解悶救健康】
困難處 • 在病床與病床之間送藥、換藥、更換針頭.....的護理人員更可觀,如果依照標準,每執行一項工作就必須洗手,一天洗手超過百次
困難!為何仍需落實 • 院內感染問題受到重視 1.研究顯示「就算很努力做感控,也只能減少三分之ㄧ的病人發生院內感染」,而其中有80-90%是醫護人員扮演重要媒介帶菌傳遞發生 2.從可以預防的部份來看,目前最迫切需要提高醫護人員的洗手遵從率(洗手正確率經由教育及可提升)
困難!為何仍需落實 • 社會輿論壓力、消費者意識抬頭 1.消基會曾經調查過公佈,進出醫院後的雙手最多可驗出八萬多個細菌,比馬桶髒600倍,相當嚇人 2.97年1月,勞委會公佈「醫療院所生物性危害調查」,結果令人擔憂,台灣醫生不愛洗白袍,44.3%穿了超過兩星期白袍仍不送洗,連續穿一個月都沒洗的則有13.5%。白袍可能成為潛在「帶菌體」
有獎徵答 • 何謂洗手五時機 • 院內洗手七步驟為何 • 如何區別乾洗手與濕洗手 • 預防院內感染最有效、最經濟、最簡單的管制措施、但卻也是最難執行的是 • 洗手表演
穿衣步驟 1.洗手 2.戴N95口罩 3.穿一級防護衣(白熊裝) 4.穿兩層鞋套 5.戴帽子 6.戴外科口罩 7.戴第一層手套 8.穿外層防水隔離衣 9.帶外層手套(並用布膠固定) 10.戴防護面罩 個人防護衣穿脫步驟
脫衣步驟 1.脫外層腳套 2.脫外層手套 3.脫防護面罩 4.脫外層防水隔離衣 5.脫外科口罩 6.脫帽子 7.脫內層隔離衣及內層腳套 8.洗手 9.脫N95口罩 ※每一步驟都要使用乾式洗手液 個人防護衣穿脫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