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42 Views
校本教研:行动与文化的变革. ——“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年度总结. (二). 山西 . 太原 2005 年 12 月. 七国课堂学习研究年会概况及启示 项目工作的简要回顾 项目工作的年度进展与问题讨论 今后项目工作的建议. 三、项目工作的年度进展 与问题讨论. 1 、本次会议浏览. 1 、本届大会概况. 本届大会有来自全国 84 个基地的注册代表共 454 人。 教育部基教司和课程中心、山西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出 席本届大会。 山西省校本教研工作专场。 杏花岭区教育局的女局长带领七员女将介绍校本教研 工作。
E N D
校本教研:行动与文化的变革 ——“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年度总结 (二) 山西.太原 2005年12月
七国课堂学习研究年会概况及启示 • 项目工作的简要回顾 • 项目工作的年度进展与问题讨论 • 今后项目工作的建议
三、项目工作的年度进展 与问题讨论
1、本次会议浏览 1、本届大会概况 • 本届大会有来自全国84个基地的注册代表共454人。 • 教育部基教司和课程中心、山西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出 席本届大会。 • 山西省校本教研工作专场。 • 杏花岭区教育局的女局长带领七员女将介绍校本教研 工作。 • 19日午休时间上海八区项目代表讨论工作。 • 19日晚上项目专家组工作会议
19日晚的学术沙龙(“如何上好公开课”、“网络教研”)19日晚的学术沙龙(“如何上好公开课”、“网络教研”) • 与会代表会间浏览展板。 • 20日上午的四个分会场主题论坛。
大会情况已经发布在我们的工作网站 www.xbyxxm.net(“校本研修项目”第一个拼音字母组合)
(1)关注农村、关注边远地区成为项目推进的重点(1)关注农村、关注边远地区成为项目推进的重点 ●内蒙古赤峰市“城区优秀教师的农村服务期制度”。从原先只是解决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短缺的“执教顶岗”到带动所在学校一个学科、一个教研组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学校教研文化的建设。 ●上海市静安区与江西弋阳老区民间“手拉手”10年不间断,项目启动后重在建立在自主、平等、互利和资源共享基础上的联动教研,这种跨地区的、非政府的软性支持形式值得关注,支援者学到了老区教师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变单向援助为双向互惠。
●黑龙江宁安市采取“强龙头”的措施,重点加强对农村、薄弱地区的服务。即对教研员队伍提出了四个“先”:先知——比教师先了解课改理念、先悟——先感悟和体会课改理念、先行——先上课实践新理念、先思——先思考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抓教研员队伍做到了人人参与、校校参与、注重长期绩效的教研局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根据地广人稀、学校分散的特点,采取远程教育与网络培训的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开展。
(2)教师投入课改的热情和基地自主发展意识(2)教师投入课改的热情和基地自主发展意识 在项目推进中提高 ●山西全省各级领导重视项目推进,基层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坚持“草根”教研,措施落实,调动了教师投入课改和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他们认为“校本研修是让教师幸福的事”,要让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切实解决土生土长的问题。 ●上海的青浦实验,近年内提倡教育局的“专业服务”,全区形成了城乡联动、自主发展的课改新态势。校本研修的关注点出现变化: ①少量先进典型引路→多数一般学校参与 ②关注示范课→关注常态课 ③基本措施的概括提炼→课改事实的真实记录 ④注重上位的实验研究→重心下沉、提升教学工作和质量的底线
●很多基地县区的教研活动,从原来忙于教学比赛、考试竞赛的组织,现在正在关注课程改革中实际教学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有效的教研组,它们的共同特征表现为:●很多基地县区的教研活动,从原来忙于教学比赛、考试竞赛的组织,现在正在关注课程改革中实际教学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有效的教研组,它们的共同特征表现为: ①有发现真实问题并聚焦关键性教学事件的领跑人; ②有多元的解决关键问题的群体士气和公开交流的氛围; ③专业引领人员的介入不可忽视,它可以避免局限于操作技术, 因而导致行而不远。
(3)以课堂改进和教师发展为核心, 打破了培训、研究割裂的局面,促进了不同部门合作 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程中,教研、科研、师训、干训在逐步实现一体化整合,研修一体的格局正在形成。 ●上海、湖北、广西、东北三省等不少区县都打破了培训与研究部门的分离,在体制上形成研训一体的格局。 ●湖南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深感条块分割下学校工作的被动,研修一体的做法正在逐步推向全区各学校。 ●在关注科研和教研的内容方面,教研中注重使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科研中关注研究教学中真实的问题。
(4)大学课程中心深入中小学,共建基地成为新动向(4)大学课程中心深入中小学,共建基地成为新动向 师范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方式发生很大改变:中小学仅为大学的科研课题提供材料的合作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大学的课程中心积极参与诊断和研究中小学教学实践问题,形成了一种互动、互惠的合作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和京郊延庆县教育局合作,在基础薄弱的中小学共建校本教研基地。大学教授深入这些学校和一线的教师们一起进行教学问题的诊断和研究。 ●参与“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大学,直接深入到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研究弱势群体的儿童教育问题。这些学校在与大学的合作过程中共建基地,逐步形成了学校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与规划。
(5) 教研员与四级教研网的重要地位 在校本教研推进中凸现 我国的四级教研网在课堂学习改进的普及性提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工作对教研员提出了新要求;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在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中得到了加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教育局对教研员明确提出“五个一”要求,即每周一次业务学习与研讨交流;每学期下学校调研一轮;每星期至少作一节示范课;每两周保证参加一次片区校本教研活动,并撰写一个典型案例;每个月进行一次教研员调研后的互动交流。 ●许多教研员在指导他人的过程中有了危机感、提升了责任感,逐步养成了对专业发展的渴求。正如深圳的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所说:在与他人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欠缺;在指导年轻教师上课的过程中,我才发展了指导他人的技巧和能力。
(6)在教研形态创新和功能扩展基础上开始进入制度创新和文化再造(6)在教研形态创新和功能扩展基础上开始进入制度创新和文化再造 教研制度的作用,一方面是促进与指导,另一方面是规范与评价。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如何让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活动经常、持久。制度建设重在生成过程,不能简单移植和照搬。 ●浙江省台州市关于学校教研制度的研究思路 ◇在课改背景下,反思现有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学评价之不足,改进学校教学业务工作。 ◇不同人员教学研究的关注点:一线教师关注教研技能和学习能力;教研员和教研组长关注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实效;校长和教学主管关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关注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 ◇学校教研制度的分析框架:包括学校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养制度、教师评价制度五方面。
●北京市紧扣“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走教研创新之路。从2003年开始,完成年度全市教学质量视导报告,深入开展专题的课例研究与推广。北京市教委基础处通过联席会议,加强了四个基地区县与三个专业机构的合作、联系与沟通。●北京市紧扣“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走教研创新之路。从2003年开始,完成年度全市教学质量视导报告,深入开展专题的课例研究与推广。北京市教委基础处通过联席会议,加强了四个基地区县与三个专业机构的合作、联系与沟通。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创新教研机制,激发教研活力。试行教研员选聘制,打破终身制;聘教研员为政府督学,解决了教育行政、督导部门无法深入学科进行质量管理问题;建立基础教育专家资源库,从学校排查教学管理与质量效益的问题,协作攻关,致力于成果共享;实行“考研分离”、“评研分离”,增强了考试评价、成果评奖的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
(1)校本教研项目各地推进差异明显 ●领导重视程度不同:有的是教育局长亲自抓,有的是仅作为业务部门的工作。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认识,差别也很大。 ●发展水平或程度不同:有的停留于校本教研意义认识阶段,或尚处于培训、调研起步阶段;有的已开始探讨校本教研的内容、形态、功能甚至制度建设。有的项目工作局限在点上;有的则已经以点带面、滚动发展。 ●经费保障不同:有的列了专项经费,有的开展活动的基本经费难以保障。
(2)学校教研组建设亟待加强 ●调查表明,很多教研组目前仍是“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尚未成为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课改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综合实践组等之间的关系,尚存问题。 ●跨学科、跨校教研活动如何有效组织尚在探索阶段。 ●教研组长培训、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技能的培养成为新的需求。
(3)专业支持机构仍面临艰巨任务 我们让老师在“图书资料、网络信息、校内专家、教研员、专业研究人员”中选择 “最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和“实际得到的帮助主要来自于什么”时发现:教师对于“专业研究人员”和“教研员”两者的需求最高,可是在现实中得到这两者的帮助却是最少的。 这里有支持机构研究人员数量上的局限,也有服务意识、支持方式与素养上的问题。
(4)制度建设尚在萌生和发展阶段 ●教研制度建设已经从原有教研制度现状调研和反思,进入到教研活动的创新,出现了不少制度方面的探讨,制度建设处在催生阶段。 ●校本教研制度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挑战、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适应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如何营造新型、民主、开放的教研文化,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项目组倡导和鼓励有志于教师发展研究的团队深入中小学,围绕当前的课程改革目标,在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团队发展的民主化进程以及相应的评估与领导方面开展长期坚持的原创性的研究。好的成果都需要心无旁骛、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浮躁是原始创新的大敌。建议在全国树立几个研究团队,把项目工作提升上一个台阶。(1)项目组倡导和鼓励有志于教师发展研究的团队深入中小学,围绕当前的课程改革目标,在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团队发展的民主化进程以及相应的评估与领导方面开展长期坚持的原创性的研究。好的成果都需要心无旁骛、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浮躁是原始创新的大敌。建议在全国树立几个研究团队,把项目工作提升上一个台阶。
(2)指导、推动校本教研工作走向普及、走向常态,提升教学工作的底线。(2)指导、推动校本教研工作走向普及、走向常态,提升教学工作的底线。 • 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注意发现和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 • 坚持区域推进的策略,特别要关注农村、边远地区,促进均衡发展和资源共享。 •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重点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 探索专业支持机构长期深入中小学研究指导的合作方式与激励机制。
(1)组织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小型研讨会。 (2)将现有项目进展成果筛选加工、编印成书。 (3)探索主管校长、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的培训课程和研修 方式,试办研修班。 (4)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有进有出。 (5)重视校本教研网站的开发与建设。 (6)初定明年金秋在北京召开第四届项目工作研讨会。
各位代表,本次会议是在05年岁末召开,有人把它比作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把火点燃了教师、校长,甚至我们的教育局长。因此,最后我想用山西省绛县陈局长的一段话,作为向山西学习、向各位学习的感悟:各位代表,本次会议是在05年岁末召开,有人把它比作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把火点燃了教师、校长,甚至我们的教育局长。因此,最后我想用山西省绛县陈局长的一段话,作为向山西学习、向各位学习的感悟: • 校本研修并不神秘,真正做好并不容易; • 校本研修是让教师幸福的事,要让教师感到幸福; • 校本研修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必须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 抓好校本教研,必须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事、干成事、干成大事; • 校本研修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