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470 Views
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前景. PPT:张林梦 组长:徐明凤 成员:洪艳 张林梦 邵陈杰 薛文强. 目录. 什么是艾滋病及什么是疫苗 艾滋病疫苗的简介 艾滋病疫苗研制原理 艾滋病疫苗研制的不同方法 疫苗研制的进展 疫苗研制的前景. 1. 什么是艾滋病及什么是疫苗. 艾滋病: 即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由感染 “HIV” 病毒引起。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T4 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 T4 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疫苗:
E N D
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前景 PPT:张林梦 组长:徐明凤 成员:洪艳 张林梦 邵陈杰 薛文强
目录 什么是艾滋病及什么是疫苗 艾滋病疫苗的简介 艾滋病疫苗研制原理 艾滋病疫苗研制的不同方法 疫苗研制的进展 疫苗研制的前景
1.什么是艾滋病及什么是疫苗 艾滋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疫苗: 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
2.艾滋病疫苗的简介 艾滋病疫苗: 艾滋病疫苗,即艾滋病病毒(HIV)疫苗,HIV疫苗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工具。HIV(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每一轮复制都会引入约10个碱基的错误。高的变异频率使世界不同地区甚至同一感染个体不同时期HIV的基因组都有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从基因角度研制疫苗是非常困难的。
3.艾滋病疫苗研制原理: 针对艾滋病HIV主要寄主T4细胞的CD4位点,可以利用体外合成CD4受体蛋白,注入机体游离于血液与组织中,竞争性结合pg120使其失去感染力。也可以将CD4位点用某种蛋白“包裹”起来,使其免于被艾滋病HIV感染,这就是在艾滋病HIV感染途径的分子水平上制备“抗体”。
4.疫苗研制的不同方法 ①HIV灭活病毒粒子疫苗:经验证明,用各种佐剂携带灭活的完整病毒粒子作为疫苗,可在人体内产生抗病毒免疫。例如:用SIV灭活疫苗接种黑猩猩后,再用大剂量的SIV攻击,黑猩猩的体内出现抗SIV抗体,SIV逐渐从血液中消失,动物最终死亡。同样的道理。将灭活的HIV疫苗注入病人后,可使病人血清阳转,但很多人也对这种方法表示怀疑。而且,目前还难以证实这种疫苗能否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抗HIV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②减毒活病毒疫苗: 对活病毒进行改造,减少其致病性,并用作疫苗可以产生与天然病毒相同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很早之前就有学者提出此疫苗的设想,并进行了试验。Hayami等用基因突变的方法使HIV-SIV减毒,期望这种减毒疫苗能够用于人体试验,有的医生也主张推行这种疫苗,但有人也表示怀疑。由于HIV病毒变异很快,人们担心这种减毒活疫苗的潜在的恢复其致病性的能力,但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是应当继续加强对HIV病毒活疫苗的研究。
③活载体病毒蛋白疫苗 将编码病毒蛋白的基因插入其他活病毒或细胞基因组中并用之感染动物或人体,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表达,可产生对基因产物及载体的免疫应答。此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疫苗易于生产和保存。但对于其安全性也不可以肯定。HIV感染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若载体在体内变异,威胁患者本身的生命。目前较为理想的活载体疫苗是以痘苗病毒和金丝雀痘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
④DNA疫苗 DNA疫苗被称为继完整病原体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即将插入并表达目的抗原基因质粒DNA经各种转移途径转入机体细胞,借用宿主细胞表达加工合成抗原分子。1992年,Tang等首先经鼠皮肤直接接种编码外源蛋白的质粒DNA,发现这种免疫方式也能使机体产生抗体应答,证实“裸”DNA可以通过抗原表达作为免疫原。裸露的质粒DNA注入机体后,可以进入细胞并持续表达外源蛋白,从而有效地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它们在猕猴试验上的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通常可以阻止SIV引起的AIDS。DNA疫苗是如今艾滋病疫苗研制的热点,目前已有HIV的DNA疫苗进入人体试验阶段。 还有其他的一些疫苗:比如 1 合成肽疫苗 2 核酸疫苗 3 亚单位巨分子颗粒化疫苗等
5.疫苗研制的进展 致力于基因治疗技术研究的日本生物载体股份公司,近日与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组织(IAVI)联合宣布,新研发的一种艾滋病疫苗将在卢旺达进行首次临床试验。这种疫苗的研发使用仙台病毒作载体,在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协助下共同研发。 此外,由于仙台病毒载体是RNA,在不损伤染色体的同时有复制增殖的特征,因此期待产生持续的效果。 最新消息:已开始临床试验,发现艾滋病31年后,首个用于未受感染人群预防的药物在2012年7月16日被美国FDA批准上市。10天后结束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首位被治愈者现身,人们看到了控制艾滋病疫情的曙光。
6.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前景 全方位疗法:大卫.巴尔迪摩,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生物学教授。1975年,他因发现了一种酶获当年诺贝尔医学奖,他发现的酶后来被证明是艾滋病病毒复制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他主攻一种混合疗法研究,通过对包括基因治疗,干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全方位探索来寻找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生长激素治疗:美国格兰斯通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所专家小组在研究如何利用一种生长激素来对抗HIV病毒,这种生长激素可以刺激有针对作用的免疫细胞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