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概述. 定义. 免疫缺陷病 (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 免疫系统 先天发育不全 或后天损害.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免疫功能障碍. 分类.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 非特异免疫缺陷(吞噬 细胞、补体系统缺陷).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营养不良 肿瘤 感染 :HIV 、麻疹病毒等 其它:免疫抑制治疗、手术、创伤、烧伤、脾切除等。.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1 、 感染: 化脓性细菌感染;真菌、病毒、原虫 等感染。

gly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2. 概述 定义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系统 先天发育不全 或后天损害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免疫功能障碍

  3. 分类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体液免疫缺陷 细胞免疫缺陷 联合免疫缺陷 非特异免疫缺陷(吞噬 细胞、补体系统缺陷)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营养不良 肿瘤 感染:HIV、麻疹病毒等 其它:免疫抑制治疗、手术、创伤、烧伤、脾切除等。

  4. 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 1、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真菌、病毒、原虫 等感染。 2、恶性肿瘤:T细胞免疫缺陷者肿瘤发生率>正常人100-300倍。 3、伴发自身免疫病 4、多系统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5.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D/CIDD) 是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性(多为遗传性)发育缺陷而导致免疫功能不全。 发生率: 免疫球蛋白生成缺陷(50%); 细胞免疫缺陷(18%); 联合免疫缺陷(20%); 吞噬细胞功能缺陷(2%)。

  6. B细胞缺陷 • X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Bruton病,XLA): X染色体上的Bruton酪氨酸激酶基因缺陷 • X性联高 IgM 综合征(XHM): X染色体上CD40L基因突变 • 选择性 IgA 缺陷:血清IgA<50mg/L,分泌型IgA极低,IgG、IgM水平正常或略高;缺陷基因不清

  7. T细胞缺陷 • Digeorge综合征 • TCR 信号转导障碍

  8. DiGeorge综合征(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TH) 孕娠早期第III、IV咽囊神经嵴发育障碍,胸腺、甲状旁腺、主动脉弓、唇和耳等发育不全。

  9. 无胸腺的裸鼠是T细胞选择性缺陷的天然动物模型无胸腺的裸鼠是T细胞选择性缺陷的天然动物模型

  10. 联合免疫缺陷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有性联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linked SCID) • 腺苷脱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缺陷病 • MHC-I类分子/MHC-II类分子缺陷的SCID

  11. 单核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缺陷 • 先天性无粒细胞血症 • 白细胞黏附障碍 • 白细胞趋化障碍 • 慢性肉芽肿病

  12. 补体缺陷

  13.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AIDD) 常见原因 影响免疫细胞成熟、降低免疫应答水平 • 营养不良 • 感染: 病毒(HIV、麻疹、巨细胞、风疹、EB病毒) 胞内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原虫 蠕虫

  14. 医源性: 免疫抑制剂、放射 • 肿瘤: 尤其免疫系统恶性肿瘤常可进行性抑制免疫功能 如 Hodgkin病致细胞免疫缺陷 慢性白血病 B细胞增殖受损

  15. HIV and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16. AIDS 流行情况 1981年发现首例 全世界每天大约有16,000 名新的HIV 感染者 其中90% 以上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约2000名 是15 岁以下的儿童 在成人感染者中, 40% 是女性 ,15% 是年龄在15-25 岁

  17. AIDS 传播方式 • 性接触: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精液、组织液中含HIV ,均可传播。 • 注射途径:输血、输血制品、注射毒品、使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等。 • 母婴传播:经胎盘、母乳感染率达50%。

  18. HI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属于逆转录病毒,可分为HIV-1和HIV-2两型,AIDS主要由HIV-1所致,约占95% 编码核心蛋白(gag) 、病毒的聚合酶类(pol) 及被膜蛋白(env) 三个多蛋白基因所组成的一般性病毒结构。 gp120是主要包膜糖蛋白, 在病毒吸附与穿入靶细胞中起重要作用。

  19. AIDS的发病机制 CD4 HIV侵入机制 受体 HIV包膜蛋白 gp120 辅助受体 CD4+ T 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和CCR5)

  20. 病毒出芽导致细胞被破坏 HIV 能够杀伤T细胞亚群的前体细胞 损伤CD4 +T 细胞的机制 1. 穿膜

  21. 损伤CD4 +T 细胞的机制 合胞体不具有免疫应答功能,加速细胞死亡。 被感染的CD4 细胞 Gp120 阳性 细胞融合 CD4 +细胞被破坏2. 合胞体形成 未感染的CD4 细胞 Gp120 阴性

  22. 细胞毒性T 细胞 损伤CD4+T 细胞的机制 杀伤CD4 +T细胞3. 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3. 损伤CD4+T 细胞的机制 4. 游离的Gp120结合CD4 抗原,使没有感染的CD4+T 细胞看着象感染细胞补体介导溶解 可以解释未感染HIV的CD4+T细胞的丢失

  24. 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 5. AIDS 相关抗体与激活的CD4 +T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 6.累及CD4 +T前体细胞 7.CD4+ T细胞的凋亡

  25. 发病过程中一种类型的细胞数量减少 CD4+ T辅助细胞 疾病发生以前总是出现CD4+细胞的数量降低 当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另一种类型细胞数量的降低 CD8+ T细胞毒性杀伤细胞 CD4+细胞数量下降、功能受损, CD4+/CD8+T比值倒置

  26. 巨噬细胞: 功能抑制、HIV庇护 HIV感染后在细胞内复制,但不杀死细胞 故巨噬细胞是HIV的重要庇护所,并可将病毒播散至其它组织 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HIV储存 FDC通过Fc受体携带HIV-Ab复合物传染给CD4+T细胞和M B细胞: 功能紊乱、抗体应答下降 HIV可多克隆激活B细胞,表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并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27. HIV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 表位变异 FDC保护 潜伏感染

  28. HIV诱导的免疫应答 • 体液免疫应答:中和抗体、抗gp120和gp41抗体 • 细胞免疫应答:CD8+T 细胞、CD4+T 细胞

  29. AIDS的预防和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不洁性接触、吸毒注射器、医源性 发展疫苗: 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30. AIDS免疫学检测 • HIV抗原检测:P24 急性期与症状期 • 抗HIV抗体检测:常规检测指标 全程 • CD4+T 细胞计数 免疫系统损害状态 < 500个/μl:易机会感染 < 200个/μl:发病

  31. 思考题: 简述AIDS的发病机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