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42 Views
人教版八年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通化市第十九中学 金建洪.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课文中的民俗风情。 2、品味课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3、体会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限乐趣。. 端午的来历. 端午也称端五, “ 端 ” 的意思和 “ 初 ” 相同。端五的 “ 五 ” 字 又与 “ 午 ” 相通,又因午时为 “ 阳辰 ” ,所以端五也叫 “ 端阳 ” 。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E N D
人教版八年下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通化市第十九中学 金建洪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端午习俗,感受课文中的民俗风情。 2、品味课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3、体会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限乐趣。
端午的来历 端午也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感 知 课 文 1、找同学上黑板写生字词并讲解。 2、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指名分别朗读,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些段落) 4、你认为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端午风情 端午风情 端午风情
合作探究 •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 2、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家乡端午节鸭蛋的风俗呢? • 3、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 • 4、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端午的鸭蛋?
高邮鸭蛋 高邮特产鸭蛋
思 想 感 情: 作者通过咸鸭蛋,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品尝出生活的滋味,这就是作者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能忘怀的原因。
汪曾祺的语言特点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曾经说过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汪曾祺先生在《端午的鸭蛋》这篇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魅力。
语言品析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学生边品味边和同桌交流体会)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在这个环节里,着重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平常生活乐趣,品味汪曾祺的语言,了解其语言特色。)
1、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作者写了鸭蛋的吃法,尤其是一个“吱”字,形象地写出了吃鸭蛋的动感和快感。2、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作者运用了古汉语,使文章显得典雅,同时作者写出了了高邮咸鸭蛋与众不同的特点,让人一读,就忍不住想飞到高邮去品尝这人间美味。
问题研讨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你的看法呢?
总结课文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大展身手──写作练习 • (通过写作练习使学生了解家乡民风民俗和生活乐趣) • 写写你印象中最深刻的童年时代的一件小事或家乡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