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595 Views
第九册、第十册培训. 陈铮 2005 - 08. 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 该教材依据 《 课标 》 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多角度优选课文,组合单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其间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学会做人,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材体例的变化. 单元少了 ( 7-12 9 -10 ) 主体课文少了( 7-28 9 -25 ) 金钥匙较前六册多了 () “日积月累”移至课文右下角 “语文天地”不再编写名言警句 古诗
E N D
第九册、第十册培训 陈铮 2005 - 08 1
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 该教材依据《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多角度优选课文,组合单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其间让学生受到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学会做人,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
教材体例的变化 • 单元少了 (7-12 9 -10) • 主体课文少了(7-28 9 -25) • 金钥匙较前六册多了 () • “日积月累”移至课文右下角 • “语文天地”不再编写名言警句 \ 古诗 • “语文天地”自读课文改为“拓展阅读” • “拓展阅读”有思考题、小金钥匙 • 每册有三个单元不设“语文天地” • 第十册开始,不再对“自检”做指导 3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 单元文化含量加大 • 学生的水平高了 • 对学生的要求高了 • 加强自主学习 • 加强所学知识的运用 说明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 综合性加强 • 课时相对减少 4
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 该教材按主题组合单元,其主题鲜明,体现了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例如《尊严》《金钱》《规则》《龙》《真诚》《面对错误》等。每单元又通过“语文天地”加以拓展和深化。 5
五年级学生应达到的水平 学法和习惯 • 能够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 • 能够主动积累名言警句、古诗词等 • 书面表达错别字率≤ 1% • 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 学会浏览 • 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 会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 能够有理有据、心平气和地交流和评价 6
积累和实践的量化指标 • (九册143;十册122)×80 % • 背诵 ≥15(篇;段) ×2 • 习作≥12次 / 学期 • 综合性活动≥4次 / 学期 7
设立学年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 《课标》:“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 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 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 改革。” • 培养兴趣 • 学会学法,养成习惯 • 加强积累 • 整体推进 • 抓发展的过程 8
与四年级的衔接 1,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如: • 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 • 能够主动积累名言警句、古诗词等 • 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 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 会修改习作…… 2,四年级没完成的任务,也可以在五年级补 9
1 能够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 前三年的基础:能比较熟练地识字学词 四年级的基础:能够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 五年级继续做 10
识字学词学句 教学建议 • 放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不要包办代替 ·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要引导他 们学会独立完成 2 引导、指导、辅导 内容:挑词 – 出题 – 评改 – 复习…… 时机:先学后教,有的放矢 • 摘录笔记(测试题)就是现在的作业 • 定期组织活动,如竞赛、打擂台等 11
*注音(建议) • 《大纲》《课标》中小学脱节 • 字母主体位置 • 声调位置 ◇a-o-e-i-u-ü ◇ i 上的点 ◇ iu标在后 • 声母n、l后面的ü加点,其余不加 • 音节yi 、yin、ying大y小i都写,其余不写 • 声母b、p、m、f直接和o拼,其余和uo拼 • 记住四个音节ui - wei iu - you un - wen weng 12
2 能够主动积累名言警句、古诗词等 儿童的心理特点 记忆的回涨 • 指定背诵篇(段) • 主体课文、拓展阅读选篇(段) • 结合活动自选 P34《乌衣巷》 • 其他 平时记录,保证累计≥15篇(段) 13
3 书面表达错别字率≤ 1%P61 1,在语文实践中解决错别字问题 2,主动学习(见七册P113丁丁的个人总结) • 兴趣: • 方法:知-会-熟 • 习惯: 知-会-熟 3,积极引导,而不是消极填堵 绿色习作≥ 8篇 14
阅读 • 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 该教材选文丰富多样,文质兼美,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有新意。其中新选篇目占一定比例,且有不少优秀作品,富有儿童情趣和感染力。 15
4 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8册P72): 课堂教学:自读——交流——评价——复习 与以往教学(学什么及怎么学)比较: • 更关注使学生会学 • 更关注个性体验 •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16
自读 前四年的基础: • 自读步骤:提问——解答——笔记 • 愿意提问→敢于提问→ 善于提问(?) 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 解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八册P30) • 摘录笔记、批注笔记 17
五年级要学习: • 提纲笔记(九册P12、57、68) • 心得笔记(九册P65) • 发散思维(P28) • 质疑 • 速读(九册2、16、86) • 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九册P32、109) 18
叶圣陶:“这种记录都不为应门面,求分数,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自己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读书学习才见得切实。”叶圣陶:“这种记录都不为应门面,求分数,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自己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读书学习才见得切实。” 19
交流、讨论等 四年级的基础: • 学做重点发言人 • 学做主持人 五年级努力目标: • 继续练习做重点发言人、主持人 • 与课堂即时评价紧密结合 • 注意复习巩固 20
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 《课标(修改稿)》:“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 愿不愿、能不能破除原有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材设计思路的决定因素。 21
保证自读时间,不能推到课外。 提倡“前一节后+后一节前”的板块。 • 充分利用差异组织阅读交流 ·以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例子带动一般。 ·建立健全重点发言人制度 ·实例;示范;模仿 • 教师的评价和精彩讲解必不可少 • 通过修改笔记(不要擦去)的方法复习巩固。 • 不要追求形式化 。 课件评优课时不用 笔记可以多种形式 22
边弥补过去不足边进行本册任务,同时兼顾后续学习要求。边弥补过去不足边进行本册任务,同时兼顾后续学习要求。 例如现在仍然是老师牵着走的 例如第8册“是什么”要求概括 • 滚动式前进,螺旋形上升,任何一个“金钥匙 (教学要点)” ,都要反复实践,务须形成能力。 • 涉及的语文知识,如“比喻”“反义”“因果”等,不回避,也不追求系统化,以“需要”为目的,以“精要,有用,好懂”为原则。 (此一点适用于各方面) 23
加强整合,不要脱离语文基础知识抓阅读,也不要脱离人文感受抓阅读加强整合,不要脱离语文基础知识抓阅读,也不要脱离人文感受抓阅读 • 深钻教材,点拨画龙点睛 24
古诗文阅读 教材的一贯思路是: • 注重积累 • 注重朗读、诵读、吟咏、背诵 • 注重整体感受,不做注解 五年级的要点: • 以古文为主,对照现代文 P13 P79 • 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词义演变 十册P5 25
5. 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育“悬着”的“明晰目标”。“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前四年的基础: 8册P91 • 每天阅读 • 边阅读边记笔记 • 及时查工具书 26
教学建议 • 长抓不懈 • 定期(每个月)举行图书会;或办图书角,轮流推荐新书……使这一项可以通过互评落实。 • 要求每节语文课带字典(不会影响评价) • 进入评价 27
阅读教学的评价 • 过程为主(≥50%) 朗读;课外阅读;笔记;交流…… • 学法、习惯为主 • 水平测试安排在期末 精读测感受理解 略读测搜索主要信息 28
习作 • 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评审意见 “笔下生花”的习作,一般只是提示一个主题,然后列举几个题材,让学生任选,这样既求同又存异,学生在选材方面既有所依托,又有很大的自主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根据《课标》展现的一种创意。 29
6 会修改习作 教材在写作教学方面的思路是: • 教材始终认为,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是关乎写作内容的,第一位的。 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 动笔,乐于表达。”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 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 多看+ 多练 观察;阅读 写;修改 • 先写后导,以写带教(不是先教后写,以讲授带实践) 30
如何使学生愿意写,有的写 • 与阅读结合,例如P38第二题 • 与活动结合,例如P33“写一写” • 与生活结合,日记 ≥ 1 / 周 (练笔32次) ≥12次 / 学期 必须有选择! 自愿为原则! 31
《课标》:“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 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把修改看作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的基础: • 修改的方法 A B C • 修改的标准 A 有根有据 B 有情有意 C 有血有肉 D 有声有色 E 有条有理 • 修改的符号 32
五年级的学习内容 • 学习为习作写评语 P9 P34 • 修改的标准 *F P74 有详有略 • P51 把话说通说好 P61 说明的语言 / 记叙的语言 P100 学会删除 • 养成修改的习惯 十册 P57 • 交流后续学习 • 编写佳作选 P113 33
教学建议 • 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修改的兴趣。 • “实物教学法”——正面的;反面的 使学生学会运用修改的方法和修改的标准。 • 督促;典型引路,以养成修改的习惯 34
关于口语交际、检索、自检的教学建议 • 教师应重视自检、评价、交流,把它们看作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 树立起自检意识、对方意识至关重要。 • 与阅读、习作、“畅所欲言”等结合进行,不要当成知识点“传授”。 • 有广阔的探索空间,注意积累经验。 35
综合性活动 • 教育部教材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五年级上下册每册各安排了三个“综合活动”,进一步突出了语文的综合性,例如五(上)“水”的单元,通过“赞美水”“亲近水”“了解水”“珍惜水”有梯度的要求,让学生阅读,活动,实验,习作,丰富了语文教学,也丰富了学生生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6
第三单元 • 以社会的变化为主,自然变化为辅 • P33——P34是活动的过程 • P33“看一看”“找一找”是重要的环节,重在实际“体验”,产生感性认识。 • 活动的结果: *“写一写”的习作 *报告会交流 37
第六单元 • P60“赞美水”“亲近水”“了解水”三项是感性体验过程,不能省略 • P60“赞美水”“亲近水”“了解水”三项 可以并列,也可以相承 可以做小,也可以做大 可以看作过程,也可以任选某项 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集体活动 • “珍惜水”是活动结果,体现语文性 38
第十单元 • P113“走进家园”“倾听家园的呼唤”可以合起来做,从正反两面体验。 • P112下 个人先做,再汇集 • P113上 是活动结果 39
综合性活动的教学建议 • 教学目标不在识字上,注意单元主题的文化内涵和语文要素。学生在过程中学习,结果不是最重要的。 • 应从单元学习开始布置。注意活动引言。 • P21 制订小组活动计划 • 教师要适时指导,抓好选题、分工 • 注意教材的对话框(“金钥匙 ”) P33、34 • 进入评价,评水平 、合作态度。 40
关于量大、进度紧、难度深的问题 • “量”大的必要性 • 保证充分的实践机会,足以形成并提高语文素养。 • 保证能满足农村学校、老少边穷学校的学生阅读等方面的需求。 “量”大的可能性 理论 实践 出路:不是减少“量”,而是改革。 41
注意学生发展存在的“宽带”现象 • 学生的思维能力(感知、想象、思考、记忆等)发展较早、较快。A • 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较晚、较慢。B 如何对待AB之间的时间差? ⑴ A等B?限制发展;没趣 ⑵ B赶A?艰难负担重;没趣 现时是⑴ ⑵都很严重 ⑶实行“高起点,低要求” 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决定“高”“低”的“度”。 42
改革语文的评价 ⑴ 上不封顶下保底 • 一册两个单元、一单元中一篇课文只保底 钢性目标:识字(≤80%)、学词、背书 • 综合性活动可大可小 一学期大活动4次 ⑵ 高起点低要求 课后思考题、“语文天地”是学习语文的实践活 动,不是即刻能达到的目标。不能学什么考 什么,学多难考多难。例如识字、概括段意 43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⑴ 把握教材特点。 不要追求“讲深、讲透、讲全”。 ⑵ 打破原有各种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 在相机诱导。” ⑶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叶圣陶:“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44
叶圣陶:“我也曾朦胧地想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叶圣陶:“我也曾朦胧地想过,知识是教不尽的,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叶圣陶:“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 叶圣陶:“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搅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 45
整体推进 • 单元整合 • 有引领,有重点,有简学 • “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初显身手”适时布置 • 双基与人文熏陶结合,另占时间练习或另占时间说教既费时间,效果也差。 • 防止离开文本任意发挥的倾向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