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41 Views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论.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二、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三、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四、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五、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在国际会计史上, 1954 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电子数据处理会计业务 (EDPA 即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Accounting) 的新起点。.
E N D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二、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三、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四、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五、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在国际会计史上,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电子数据处理会计业务(EDPA即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Accounting)的新起点。 1981年8月,在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计算机专题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正式把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在会计工作上,“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二、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的宏观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宏观内容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对全国和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的组织推动、制订规划、培训人员、制订制度等管理活动。它主要包括: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二、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二)会计电算化的微观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微观内容是指基层单位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 统后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指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对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的人、财、物各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 协调和控制,提高基层单位在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 方面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全面提高会计核算、管理、决策水平。 它主要包括: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三、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根据财政部1994年制订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规划,“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 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目标已基本实现,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会计核算和经营决策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资源,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
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 计 信 息 化 的 内 容 全面推进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会计教育与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 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平台建设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四、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其发展必然要经历若干个历史阶段,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五、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是在手工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会计软件程序也模仿手工会计程序而进行,也是以记账凭证为开始.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提供报表等功能;而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会计软件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
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与决策功能 会 计 信 息 化 的 意 义 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构建动态财务报告系统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五、会计信息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