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Radical Polymerization.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 自由基聚合机理 ★★★ 微观动力学及自动加速效应 聚合速率控制 ★★★ 分子量控制. ★★ 连锁聚合的单体. ★★ 引发剂分解反应. ★. 阻聚和缓聚作用. (Introduction). 2.1 引 言. 加聚反应.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绝大多数属于连锁聚合. 连锁聚合 反应一般由下列基元反应组成 :. (i) 链引发. (ii) 链增长. (iii) 链终止. 连锁聚合 反应的基元反应式.

ging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Radical Polymerization

  2.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 自由基聚合机理 ★★★ 微观动力学及自动加速效应 聚合速率控制 ★★★ 分子量控制 ★★连锁聚合的单体 ★★引发剂分解反应 ★ 阻聚和缓聚作用

  3. (Introduction) 2.1 引 言 加聚反应 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绝大多数属于连锁聚合. 连锁聚合反应一般由下列基元反应组成: (i) 链引发 (ii) 链增长 (iii) 链终止

  4. 连锁聚合反应的基元反应式 (i) 链引发 I R* R* + M RM* (ii) 链增长 RM* + M RM2* RM2* + M RM3* RM*(n-1) + M RMn* (iii) 链终止 死聚合物 RMn*

  5. 化合物的价键有两种断裂方式: 1、均裂 R   R 2R 2、异裂 A A + : B B㊀ R 自由基聚合 活性种 连锁机理 A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B㊀

  6. (Monomers of chain polymerization) 2.2 连锁聚合的单体 (1).含 的烯类单体 (讨论重点) 2.2.1 适于连锁聚合的单体(三类)

  7. (2).含碳杂原子键的杂环化合物 开环聚合,离子聚合(机理) (3).羰基化合物 (醛, 酮中的羰基)

  8. 单体的化学结构影响其聚合机理: 单体本身的化学结构 2.2.2 聚合机理的选择性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空间效应 位阻效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9. (a)X 是 H,即CH2=CH2。结构对称,不利于活性 种 R·的进攻,一般条件下难聚合。 (1).电子效应 (b)X 是供电基团e.g.: — R , — OR 对单取代不饱和烯烃 δ- A+ 阳离子聚合

  10. 阳离子聚合,δ-足够大,取代基要有一定的供电性阳离子聚合,δ-足够大,取代基要有一定的供电性 不能阳离子聚合, Why?

  11. (c)X 是吸电基团e.g.: —NO2,—CN, 阴离子聚合 大部分也能自由基聚合 B- 阴离子聚合,取代基需有足够的吸电性,δ+足够大

  12. 自由基聚合的单体类型 活性种是 R·,电中性,性质与阴离子更为相似,更易与双键电子云密度较低的烯类反应。 不少单体既能阴离子聚合,又能自由基聚合,但如果取代基吸电性太强,δ+ 过大,则只能阴离子聚合.

  13. e.g.: 只能阴离子聚合 (4)π-π共轭的烯类单体 可按三种机理(阴、阳、自由基)进行聚合

  14. π-π共轭的烯类单体能按三种机理聚合的原因分析:π-π共轭的烯类单体能按三种机理聚合的原因分析: a). 阴离子 (自由基)聚合 δ+ B- (R) b). 阳离子 聚合 δ- A+ 动态共轭效应(电子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

  15. 小结 对单取代烯烃: 自由基聚合 δ+适当 阴离子聚合 • X 是吸电基团 δ+ 过大 阴离子聚合 • X 是供电基团,δ-足够大 阳离子聚合 • X 是带π键的取代基(π-π共轭体系) 可按三种聚合机理进行聚合

  16. 单烯 CH2=CHX 取代基X电负性次序与聚合倾向 的关系 阴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重叠较多

  17. 例 1 氯乙烯 δ+ 综合分析 δ- 只能自由基聚合 例 2 醋酸乙烯酯

  18. (2).空间位阻效应 (a)单取代烯烃 只考虑电子效应 e.g.: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大取代基) (取代基的数量、体积、位置) 仍能 自由基聚合

  19. (b)二取代烯类单体 取代基体积小时,由于结构上的更不对称,极化程度增加,更易聚合. δ- (i) 1,1-二取代 A+ 但如果两个取代基体积较大,则不能聚合. 1,1-二苯基乙烯 二聚体

  20. 由于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加上位阻效应,一般不能均聚.由于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加上位阻效应,一般不能均聚. (c)三、四取代,不能聚合. (ii) 1,2-二取代 氟代乙烯例外

  21. 例题 1.判断下列单体能进行何种类型的聚合反应? CH2=CHCl; CH2=C(CH3)CH=CH2; 自由基 自、阳、阴均可 CH2=CHCH3; CH2=C(CN)2 三种均不能,只能配位聚合 阴离子

  22. CH2=CHCN;CH2=C(CH3)2 自、阴均可 阳离子 2.判断下列单体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说明理由. CH2=C(C6H5)2 ; CH3CH=CHCOOCH3 空间位阻太大

  23. (Mechanism of radical polymerization) 2.3.1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2.3自由基聚合机理 a) 链引发 引发剂分解为吸热反应,活化能高,反应速率小。 单体自由基形成为放热反应,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大。

  24. b) 链增长 链增长反应的主要特征: (i)放热反应. (ii)增长活化能低,增长速率极快. *在0.01几秒内,聚合度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 *聚合体系仅由单体和聚合物组成,不存在聚合度递增的一系  列中间产物.

  25. 大分子的微观结构 链增长反应过程中,结构单元的结合有两种方式: (1) 头-尾 (2) 头-头或尾-尾 实验结果表明:主要以头-尾形式连接. 原因:位阻效应、电子效应

  26. c) 链终止 由于自由基活性高,两个自由基相遇时,有相互作用 而终止的倾向。 终止反应有两种方式: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 (i) 大分子的聚合度为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两倍。 (ii) 大分子的两端均为引发剂残基。

  27. (i) 大分子的聚合度与链自由基中 单 元 数 相 同。 (ii) 大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残基,另一端为饱和 或不饱和结构,且二者各占一半. 链终止方式与单体种类和聚合条件有关! (Page 22, Table2-3)

  28. d) 链转移 链自由基从单体、溶剂、引发剂等低分子或大分子上夺取 一个原子而中止, 并使这些失去原子的分子成为 自由基, 继续新链的增长。 向低分子链转移反应示意图如下: 向低分子转移的结果,导致聚合物分子量降低。

  29. 向大分子链转移反应示意图如下: 向大分子转移的结果(常发生在叔氢原子上), 形成支链。

  30. 2.3.2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 1.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微观上可以明显地区分成链的引发、增长、终止、转移等基元反应。其中引发速率最小,是控制总聚合速率的关键。可以概括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2.只有链增长反应才使聚合度增加。一个单体分子从引发,经增长和终止,转变成大分子,时间极短,不能停留在中间聚合度阶段,反应混合物仅由单体和聚合物组成。在聚合全过程中,聚合度变化较小。

  31. 图2-1 自由基聚合过程中分子量与时间的关系

  32. 3.在聚合过程中,单体浓度逐步降低,聚合物浓度相应提高。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对分子量影响较小。3.在聚合过程中,单体浓度逐步降低,聚合物浓度相应提高。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对分子量影响较小。 图2-2 自由基聚合过程中聚合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33.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主要特征 慢引发 快增长 速终止

  34. 2.4 链引发反应 • 2.4.1 引发剂和引发作用 • 引发剂是容易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分子结构上具有弱键。 2.4.1.1 引发剂的种类 • A偶氮类引发剂 • 偶氮二异丁腈(AIBN)是最常用的偶氮类引发剂,其分解特点是几乎全部为一级反应,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诱导分解,另一优点是比较稳定。

  35. B有机过氧类引发剂 •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是最常用的过氧类引发剂。BPO按两步分解。第一步均裂成苯甲酸基自由基,有单体存在时,即引发聚合;无单体存在时,进一步分解成苯基自由基,并析出CO2,但分解并不完全。

  36. C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 过硫酸钾K2S2O8和过硫酸铵(NH4)2S2O8能溶于水,多用于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

  37. D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产生自由基,用来引发聚合。其优点是活化能较低,可在较低温度(0~50℃)下引发聚合,而有较快的聚合速率。 •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38. 2.4.1.2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在自由基聚合三步主要基元反应中,引发速率最小,是控制 总反应的一步反应。研究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影响因素时,应 该充分了解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 引发剂分解一般属一级反应,分解速率Rd与引发剂浓度[I]的一次方成正比,微分式如下: kd是分解速率常数,单位可以是 、 、或 。

  39. 将上式积分得: 式中[I]0和[I]分别代表引发剂起始浓度和时间为t时的浓度,单位为 ,[I]/[I]0代表时间为t时尚未分解的引发剂残留分率。

  40. 对于一级反应,常用 半衰期来衡量反应速率大小。 半衰期是指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以t1/2表示。当[I]=[I]0/2时, 引发剂的活性可以用分解速率常数或半衰期来表示。 分解速率常数愈大,或半衰期愈短,则引发剂活性愈高。

  41. 2.4.1.3 引发剂效率 • 引发剂分解后,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还有一部分引发剂由于诱导分解或笼蔽效应伴随的副反应而损耗。 ★ 引发单体聚合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率 称做引发剂效率。 A 诱导分解 自由基向引发剂转移的反应 • 偶氮二异丁腈 一般无诱导分解 • 氢过氧化物ROOH 特别容易诱导分解

  42. B 笼蔽效应伴副反应 聚合体系中引发剂浓度很低,引发剂分子处于单体或溶剂“笼子”包围之中。笼子内的引发剂分解成初级自由基以后,必须扩散出笼子才能引发单体聚合。自由基在笼子内的平均寿命约 s,如来不及扩散出来,就可能发生副反应,形成稳定分子消耗引发剂。 • 偶氮二异丁腈和氢过氧化物ROOH都可能发生笼蔽效应并伴随副反应。

  43. 2.4.2 热引发聚合 • 不加引发剂,有些烯类单体在热的作用下,也可以进行聚合,这称为热引发聚合。 • 2.4.3 光引发聚合 • 许多烯类单体在光的激发下,能够形成自由基而聚合,这称做光引发聚合。 • 2.4.4 辐射聚合 • 以高能辐射线引发单体聚合,称为辐射聚合。

  44. 2.5 聚合速率 聚合过程的速率变化常用转化率-时间曲线表示。 转化率-时间曲线一般呈S形。 整个聚合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诱导期(1)、聚合初期(2)、中期(3)、后期(4)等几个阶段。

  45. ☺诱导期 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 成,聚合速率为零。如除净阻聚杂质,可以 做到无诱导期。 ☺聚合初期 诱导期过后,单体开始正常聚合。聚合微观 动力学和机理的研究常在转化率为5%~10% 以下聚合初期进行。 ☺聚合中期 转化率达10%~20%以后,聚合速率逐渐 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聚合后期 聚合速率逐渐转慢,当转化率到达90%~ 95%以后,速率变得很小,即可结束反应。

  46. 2.5.3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 • 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系研究初期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温度等参数间的定量关系。 • 自由基聚合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三步主要基元反应组成,各基元反应对总聚合速率都有影响。 • (链转移反应一般不影响聚合速率,研究聚合速率时可暂不考虑。)

  47. A 链引发 分两步进行: i)引发剂分解成初级自由基 ii)初级自由基同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 初级自由基生成速率:

  48. 形成单体自由基的速率远大于引发剂分解速率,引发速率仅取决于自由基的生成速率。形成单体自由基的速率远大于引发剂分解速率,引发速率仅取决于自由基的生成速率。  由于副反应和诱导分解,初级自由基或分解的引发剂并不全部参加引发反应,故须引入引发剂效率f。  引发速率(Ri)方程为:

  49. B 链增长 单体自由基连续加上大量单体分子的反应 根据等活性理论,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基本无关,即各步速率常数相等。这是处理自由基动力学的第一个假定。(低转化率5%-10%) ∲  链增长速率方程

  50. C 链终止 ☺偶合终止: ☺歧化终止: 终止总速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