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3 通信产业创新 3.1 通信方式的创新 3.1.1 信息时代对通信提出的要求

3 通信产业创新 3.1 通信方式的创新 3.1.1 信息时代对通信提出的要求. 1 、 “信息基础结构计划( NII)”— 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 集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为一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任何人。 1) 网络资源和网络设施 — 全部现有的和将来的、公用的及专用的、政府的及企业的、高速交互式的、窄带的及宽带的网络的结合。 2) 信息通信设施 : 有线、无线及卫星通信网络 。. 信息基础结构计划 -NII.

ginger-ha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3 通信产业创新 3.1 通信方式的创新 3.1.1 信息时代对通信提出的要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 通信产业创新3.1通信方式的创新3.1.1 信息时代对通信提出的要求 1、“信息基础结构计划(NII)”—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集通信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为一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任何人。 1)网络资源和网络设施—全部现有的和将来的、公用的及专用的、政府的及企业的、高速交互式的、窄带的及宽带的网络的结合。 2)信息通信设施:有线、无线及卫星通信网络。

  2. 信息基础结构计划-NII 3)信息资源:数据库、书写文字、照片、音乐、声音记录、图形或者计算机软件等。 4)信息技术及其设备: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无线电和其它电器产品。 5)技术人员和信息用户:

  3. 2 信息时代对通信提出的要求 1)创新: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2)技术创新: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成功应用,包括对现有技术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活动。全面地讲,技术创新是一个全过程概念,既包括新发明、创造的研究形成过程,也包括新发明的应用和实施过程,还包括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扩散过程,也就是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全过程。 3)业务创新(市场创新):研制开发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对消费者各类需求更有效、更大程度地满足。 4)制度创新:引入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即在管理、组织、市场、技术、产权等方面引入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4. 自主创新 什么是自主创新?简单地讲,自主创新有这样几个关键的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怎么样才能算属于自己,只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根据什么创造,根据市场需求;为什么能获取利益,因为是新的,是别人没有的,同时又是市场需要的,是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摘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5. 3.1.2 通信技术创新 —电信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为媒介的通信方式。其特点是传输量大、速度快、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抗辐射强。 数据通信技术: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通信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早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只能以直达线路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低速永久性连接电路的数据通信业务。 移动通信技术:广义上的移动通信包括一切无线电通信及卫星通信,具有真正个人通信的含义,最终出现三W(whoever wherever whenever)。

  6. 3.1.2 通信技术创新—电信通信技术 智能网技术(IN):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网络业务的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和信令转换功能相互独立,与交换部分和传输部分彼此分离。 1)电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运营者需要更快地推出新业务和提高性能,减少提供新业务对交换设备生产厂家的依赖,更加经济有效地利用网络。 2)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使IN的结构得以实现。智能网的最大优势就是应变能力强,依靠计算机和数据库中的应用软件,就可以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而不必大量更换硬件设备。

  7. 3.1.2 通信技术创新—通信技术演进方向

  8. 3.1.2 通信技术创新—邮政技术创新 • 邮政营业窗口电子化 • 内部作业自动化 • 搬运装卸机械化 • 邮政运输智能化 邮政综合通信网建设:包括邮政电子化信息处理系统(接收、处理、传递用户的电子信息)和与邮政常规投递网相连接的外部系统(将电子信息转化为常规邮件或者将常规邮件转化为电子信息)。

  9. 十 大 热 点 技 术 (2005年) ·十大热点技术之--HSDPA·十大热点技术之--TD-SCDMA·十大热点技术之--IMS·十大热点技术之--IPTV_·十大热点技术之--ASON·十大热点技术之--MSTP·十大热点技术之--FTTH·十大热点技术之--CDMA2000 1X EV-DO·十大热点技术之--WiMAX·十大热点技术之--IPv6

  10. 3.1.3 通信业务创新 1、程控电话新业务。程控电话交换机本来就具备几十种服务功能,但是一般采用的很少。发达国家较普遍开放的功能有缩位拨号、自动回叫、呼叫转移、三方通信等业务。  2、电话信息服务台业务。利用电话网的一组专用号码,通过人工或者自动应答方式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如证券交易、心理咨询、商品信息等。  3、蜂窝移动电话业务,俗称“大哥大”。

  11. 3.1.3 通信业务创新 4、智能电话业务。利用现有程控电话呼叫网上的智能接应点,向用户提供诸如被叫集中付费(800)、社会咨询业务(900)、联网应急业务(911)、和可记账业务、虚拟专用网技术、通用专用网业务。 5、无线寻呼业务。采用单向广播、码分多址(公用频率,一机一码)的一种移动通信业务。我国还有一种新开发的寻呼系统,可使BP机之间通过汉显和简单按键相互传递文字语言实现通话。 6、个人通信。综合利用智能网业务和终端的可移动性,实现固定个人通信号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个人之间建立通信联系,也叫万能(UPT)通信或者个人通信网(PCN)。

  12. 3.1.3 通信业务创新 7、计算机互联业务。微型计算机通过通信网与各类数据库相联,可以实现信息检索、飞机订票、远程购物、银行转账等信息处理服务。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络也属于计算机终端互联网业务的一种。 8、可视图文业务。利用通信网(一般是分组交换网)上的数据库,与可视数据终端连接,向用户提供数据检索等信息服务。许多国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近年来开始向互联网靠拢。 9、电子信箱业务。利用通信网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向用户提供存取文电、语音和传真内容的个人邮箱服务。只要在个人计算机数据终端上加一个简单的装置就可以实现。

  13. 3.1.3 通信业务创新 10、电子数据交换业务。通过计算机网,对贸易、运输、保险、银行、海关等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进行信息处理,也称为无纸贸易,即 EDI。 11、高速数据业务。为高级个人计算机、高级工作站和局域计算机网提供兆比特每秒级的数据传输和交换业务。一般由数字数据专线网(DDN)或者帧中继网实现。 12、用户传真机。目前正在快速普及的三类传真机,只要拨通对方电话号码,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将16开版面的图表、文字传到对方。正在开发的四类传真机速度更快。用户传真技术还将与桌面印刷、排版系统统一为一体,成为办公自动化的重要工具。

  14. 3.1.3 通信业务创新 13、可视电话业务。用户可以从电视屏幕上看到对方的形象,更详尽地表达情感、交流信息。 这一直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通信方式,但成本太高还不能普及。随着光纤技术和数字频带压缩技术的发展,该业务前景看好。 14、虚拟专网业务。虚拟专网就是利用公用通信网的网络资源,向用户提供专用通信网的服务功能。分为虚拟电话网、虚拟计算机网和虚拟多媒体综合业务网。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组网方式,未来发展方向是综合业务虚拟网,即在物理的ATM网络上建立逻辑业务网络,以承载一种或者多种业务类型。

  15. 3.1.3 通信业务创新 15、甚小地球站业务(VAST)。甚小地球站系统的天线口径小于2.4米,事先安装在用户的楼顶、院内,直接提供静止卫星传播的数据、语音、视频图像、传真通信服务。 16、会议电视业务。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在一些主要城市开展此项业务。但由于成本较高,尚不能普及。将来宽带业务数字网可能为电视业务的普及提供新的基础。 17、传统的邮政业务就是函件、包裹、汇兑和发行。当代邮政业务的种类不断增加如集邮、储蓄、特快专递等。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邮政业务的创新更主要体现在传统业务(主要是信函)自身的创新上面。信函业务已经发展到由普通信函即平函、机要信函、礼仪信函、广告信函和业务信函等组成的庞大体系,仍然保持着邮政业务的主体地位。

  16. 3.1.3 通信业务创新—新业务增长点

  17. 十 大 电 信 增 值 业 务 排 行 榜 ·短信:稳定增长风光依旧·彩信(彩e):商机初现市场进入培育期·彩铃(炫铃):日渐成熟亮点凸显·IVR:娱乐与应用相结合寻求新卖点·手机游戏:制约因素较多但前景看好·WAP:卷土重来市场发展迅速·即时通讯:从固定向移动市场延伸·搜索业务:百度、Yahoo、Google三分天下·网络游戏:强者更强,弱者退出·电子邮箱:门户网站,又一赢利热点

  18. 十 佳 SP 企 业 ·腾讯:即时通信 风行天下·掌上灵通:一切尽在掌握·华友世纪:掀起手机音乐旋风·空中网:手机娱乐先锋·网易:网游的天空·TOM在线:网络原创音乐平台·搜狐无线:移动娱乐弄潮儿·新浪:全球华人“特区”·21CN:宽频娱乐大行其道·盛大网络:全新“绿色游戏”平台

  19. 十 大 通 信 人 物 ·中国联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常小兵·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何庆源·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 :马志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总裁、中国移动香港公司董事长:王建宙·中国电信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晓初·中兴通讯公司总裁:殷一民·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张春江·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吉斌·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周 寰

  20. 3.1.4 通信制度创新 1、大趋势—三网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传统的电话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及其业务市场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出现这一步,我国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1)电信经营现状 2)有线电视经营现状 3)三网融合的论争 4)电信管理体制的变革

  21. 3.1.4 通信制度创新 案例—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与上海通信管理局之争 1、97年10 月成立上海信息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34.67%,上海电信公司24%,上海广电管理局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台8%,上海广播电视公司5%),98年该公司与上海电信公司联合成立上海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上海信投30%,上海电信70%。该公司后来又参股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51%达到控股地位),建设上海市宽带公共信息平台,不属于某个企业,由全上海市共享) 2、98年12月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上海电视台51%,东方明珠49%)。99年开始对有线电视网进行双向改造(宽带接入,交互式电视,视频点播,IP电话,可视电话,远程教育,医疗服务,电子商务) 3、99年11月国务院82号文件规定:电视广播与电信业务不得交叉。但上海可以试点。

  22. 3.1.4 通信制度创新 案例—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与上海通信管理局之争 4、2001年8月某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播报:上海有线网络有限公司的“有线通”业务即可以看电视,又能宽带上网,还能打IP电话。 5、几天后,上海市工商局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以IP电话为基础业务为由要求停止,因为有线公司还未拿到IP电话经营牌照。 6、2001年7月,信息产业部通知:持电信运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将电信业务经营权授予其合资企业,合资公司应作为新的主体重新申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7、信息产业部主张广电、电信对称进入,但广电不同意。 8、双方竞争宽带接入:ADSL(6M/户,成本300元/户),有线通(27M/500户,1400元/户)

  23. 3.2 非均衡经济中的通信业 3.2.1 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 1、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普遍性 1)一般均衡理论:Switzerland economist Warlas (1837-1910) put forward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在任何一种价格下,总共给量和总需求量相等,经济中的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是不存在的。 2)发展的非均衡 经济生活中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时绝对的。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在世界各国中的表现是不同的,有地区之间的不均衡、部门之间的不均衡、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及民族之间的不均衡等。

  24. 3.2.1 经济发展中的不均衡 —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普遍性 3)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中国经济的二元化结构比任何国家都严重 2003年,人均GDP1000$, 沿海城市达到4000$,内地农村不到100$,上海人均GDP超过5万元人民币。 9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比城市落后15年,食品消费落后20-25年,服装消费落后30年,家用电器落后10-12年。城市农村居民收入之比:2.57:1(1978),1.86:1(1985),3.11:1(2002);东、中、西部GDP之比,1978年:1:0.64:0.34, 1996年:1:0.48:0.24 当代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速度快,不均衡

  25. 3.2.2 经济发展不均衡对通信业发展的影响—通信市场发展的不均衡 1)时间序列上的不均衡。 主线普及率,1978年为0.4%(按经济水平应为2.2%);总用户数,寻呼1997年达到出界第一,移动2001年达到世界第一,固定2002年达到世界第一 ,远远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国家,也高于发达国家在相应经济水平时期的普及率水平。电信主线总量排名:1985年,17位,1990年15位,1995年4位,1998年2位。 2)城市农村的不平衡 电话普及率,1995和2003年,城市(17%,30%),农村(1%,10%)。按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元(1990年价格,按此价格,中国农村2000年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为住宅电话启动时期标准。我国农村进入住宅电话的启动时间大约在2010年前后。

  26. 3.2.2 经济发展不均衡对通信业发展的影响—通信市场发展的不均衡 3)地区发展不平衡 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人口占全国三分之一,通信业务量占到70%以上。第七、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通信增长最快的是沿海地区,九五期间,通信增长最快的是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的通信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也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996年:全国1313个未通电话乡镇中,西部占86%,全国71万个行政村中,平均55%通电话,西部17万个行政村中只有4万个通电话,占24%。就主线普及率而言,广东为贵州的7.5倍,相当于中国与美国的差距。2003年底,中、东、西电话普及率水平分别65.8%、32.26%和29.43% 。2002年移动电话通话时长,中、东、西比例分别为52.1:26.9:21。西部地区:市话零次用户1/3,长话零次用户1/3。

  27. 3.2.2 经济发展不均衡对通信业发展的影响—通信市场发展的不均衡 4)邮政电信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在邮政高度发展后才开始电信的发展,今天邮政与电信几乎是同步发展。80年代以前,我国邮政电信都非常落后,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发展对电信的巨大需求,加上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电信通信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与此同时邮政发展相对滞后。在我国电信发展水平很快达到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的同时,邮政仍处于落后水平,其人均函件水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甚至仅为经济上落后于中国的印度的二分之一。

  28. 3.2.2 经济发展不均衡对通信业发展的影响—通信市场发展的不均衡 5、通信业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1)邮政通信各专业发展的不平衡。 传统业务与新业务之间的不平衡。传统业务(函件、包裹、汇兑、发行)停滞不前,新兴业务(特快专递、储蓄、集邮)发展很快。1995年中国邮政基本业务量(信函、名信片、印刷品、包裹)为81.1亿件,印度为134.1亿件,但中国邮政业务收入为印度的5.5倍,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业务结构不同。

  29. 3.2.2 经济发展不均衡对通信业发展的影响—通信市场发展的不均衡 2)电信信业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多样化率=(电信业务总收入—电话业务收入)/电信业务总收入=非话业务收入/电信业务总收入 电信通信业内部最基本的比例关系就是电话业务与非电话业务的比例关系。不同国家的这一变化趋势可由多样化率与电话普及率的比重表示。 1)发达国家多样化率点对应于30%的电话普及率。2)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多样率点提前。如韩国为17.8%。其原因有:A.技术进步导致非话业务成本降低,致使其业务范围扩大。B.经济二元化,城市经济发展高于本地经济的平均水平,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非话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我国1997年底,电话普及率为8.11%,其中城市普及率达到26%,已接近发达国家通信多元化率点,为高档非话业务发展、多元化率点的到来奠定了基础。3)由于技术发展出现多元化率点推迟的趋势。如移动通信。

  30. 3.2.3 经济超常规发展过程中通信业的作用—中国不可能重复“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 1、资源危机。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4%,其资源消耗量为世界的20%以上。我国相关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劳动力(1999年统计为7.61亿)26%,自然资源9.6%,资本资源9.4%,知识技术资源1.85%,国际资源1.83%。零增长理论。 2、中国工业人口总量超过US,RUSSIA,JAPAN,INDIA的总和。如果中国人均工业产品产量达到美国水平,全世界的资源供中国使用都不够。 3、“增长极限”。

  31. 3.2.3 经济超常规发展过程中通信业的作用—中国不可能重复“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 4、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工业化之前,信息化浪潮已经在全世界出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其较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足以迎接信息化浪潮的严峻挑战。例如在光纤和程控交换技术的影响。

  32. 3.2.3 经济超常规发展过程中通信业的作用—通信为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1、消除了获取信息差距。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获得的差异,解决经济贫富差距首先解决信息上的贫富差距。50-60年代农村电话比重从全国解放初期的10%上升到40%。这是建立在政权建设的需要上,而非经济基础之上,所以难以持续发展。90年代中期,中国电信有了足够实力解决乡村电信基础设施。江苏率先实现村村通电话,华东某地邮电局为解决最后一个村通电话补贴10万元,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农村电话放装数量超过城市。

  33. Yyyyhy • Fvffgggf • Hyhghhghgjyhhjh; • jjh

  34. 3.2.3 经济超常规发展过程中通信业的作用—通信为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体系尚未发育完善的国家,通信发展既有特殊的困难,也有特殊的机遇。农村“三通工程”;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依赖于通信、交通的发展;通信对交通的替代作用;通信对加快市场经济意识的形成的催化作用。“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增长速度为GDP的三倍,2005年占GDP的7%(通信运营业占4.7%)。 3、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之间,东、中、西之间的不平衡。为保证人们在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的平等,政府考虑建立通信普遍服务政策。

  35. 3.2.3 经济超常规发展过程中通信业的作用—通信发展消除数字鸿沟 1、数字鸿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发达国家内部的数字鸿沟(阶层、种族、行业、年龄等),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数字鸿沟(城乡、地区之间) 2、从数字鸿沟到数字机遇—数字鸿沟成为全球化的动力 1)通信技术、速度、力量和可用性以极快的速度增加,而成本却不断降低。为大组织获得的能力,也能为小组织和个人获得。 2)技术进步、政策改革、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竞争,共同创造了所有国家所有行业都能从中受益的环境条件。

  36. 3.2.3 正确认识技术进步悖论 1、工业经济经济社会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战略往往是正确的。 2、信息技术进步速度快,往往高于经济进步的速度。在美国:收音机普及用60年,固定电话40年,移动电话15年,互联网10年。收音机、报纸、杂志、固定电话、邮政仍然存在。老业务并未因新技术的出现而淘汰。 理念和水平的提升。

  37. 3.2.3 正确认识技术进步悖论 3、运营商面对新技术往往处于两难境地。2G、3G和小灵通。目前仅NTT DoCoMo 公司正式运营3G,用户有65万户。移动通信体制约10年改变一次。有人认为,可以直接从2.5G到4G。 4、最好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最适用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找到最好技术的关键是经济管理

  38. 作业题 1、通信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的关系 2、中国通信业创新滞后的原因分析 3、我国非话业务收入与电话普及率的关系及特点 4、联系实际分析中国通信业发展的不均衡 5、通信业应如何发挥在我国经济超常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6、信息鸿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讨论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