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19 Views
報告技巧的「七宗罪」. 香港理工大學 中國語文教學中心 魏城璧. 「七宗罪」的簡介. 說話的語調、語速、重音、語音不當 說話的用語不當 說話的儀態不當 說話的態度不當 內容安排不當 工具的運用不當 欠缺交流與回饋. 反思: 你在報告時有沒有曾經犯下「七宗罪」中的項目呢?. 認識「七宗罪」的目的. 改善報告的技巧 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適用於不同情況(報告、介紹、對話、面試、辯論)、不同學科. 第一宗罪. 說話的語調、語速、重音、語音不當. 忌. 語調平板 語速太快/太慢 沒有重點 語音欠準. 宜. 語調恰當 語速平均
E N D
報告技巧的「七宗罪」 香港理工大學 中國語文教學中心 魏城璧
「七宗罪」的簡介 • 說話的語調、語速、重音、語音不當 • 說話的用語不當 • 說話的儀態不當 • 說話的態度不當 • 內容安排不當 • 工具的運用不當 • 欠缺交流與回饋 反思: 你在報告時有沒有曾經犯下「七宗罪」中的項目呢?
認識「七宗罪」的目的 • 改善報告的技巧 • 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適用於不同情況(報告、介紹、對話、面試、辯論)、不同學科
第一宗罪 說話的語調、語速、重音、語音不當
忌 • 語調平板 • 語速太快/太慢 • 沒有重點 • 語音欠準
宜 • 語調恰當 • 語速平均 • 強調重點:重音、拉表、停頓 • 口齒清晰、語音音準 • 調整音量
語調恰當 • 語調是指按說話者的感情不同而調節聲調變化,語調不同,語意便會有差別: • 直述事情,沒有感情變化,用平調(→) • 表示疑問或作出鼓勵,用升調 (↗) • 表示決心、強調肯定、具訓示的意思,則用降調 (↘) • 流露輕蔑、表示諷刺,則用曲調 (↝)
語速平均 新聞報導 180/分鐘 • 語速是指說話的速度。 • 語速太快,吐字含混不清,容易造成誤解或錯漏;若語速太慢則予人欠缺自信,說話冗長沉悶的感覺。 • 語速須與說話內容情感配合,若表示緊張或興奮之情,語速會快一些;若表示猶豫或悲哀之情,語速相對會慢一些。
強調重點 • 重音是指說話時故意將聲音提高或壓低,拉表是把重點「拉長」來表述,停頓是指說話時靜止或稍微歇息。以上三種方法均可強調說話內容重點,加強情感的表達,並加強說話的感染力。 • 例如:「成功不會從天掉下來的,必須以行動實踐,而行動不是在後天,不是在明天,而是在今天。」 • 末句是重音、拉表、停頓的位置,也是全句中最重要的訊息。
語音音準 1.讀錯字音 2.出現懶音
1.讀錯字音 • 有邊讀邊—「流水淙淙」誤讀成「流水宗宗」(正音「流水松松」)、「乾涸」誤讀成「乾固」(正音「乾確」)。 • 形近混淆—「至死不渝」誤讀成「至死不諭」(正音「至死不如」)、「浦東」誤讀成「蒲東」(正音「普東」)。 • 習非勝是—「倪」,一般人會讀作「毅」,但這個字只能讀作「危」;又如「革命」不少人會誤讀成「甲命」 (正音「格命」) 。 • 一字多音—「勝利」中的「勝」會讀作「性」,但在成語「不勝枚舉」中「勝」的解釋是「盡」,應讀作「升」。
2.出現懶音 1.聲母混淆的情況 • 【n-】和【l-】聲母—例如「男」【nam】讀成「籃」【lam】、「嫩」【nyn】誤讀為「亂」【lyn】。 • 【g-】和【gw-】聲母—將「國」【gwok】讀成「各」【gok】。 2. 韻尾混淆的情況 • 【-n】和【- ŋ】—例如「耕」【gaŋ】讀成「姦」【gan】、「杭」【hoŋ】讀成「寒」【hon】。 • 【-k】和【-t】—例如「百」【bak】讀成「八」【bat】、「責」【dzak】讀成「札」【dzat】。
垃圾 接納 覺悟 國家 歸還 縱橫 政策 考察 【lap】 【nap】 【gok】 【gwok】 【wan】 【wa ŋ】 【tsak】 【tsat】 活動
第二宗罪 說話的用語不當
忌 • 單調(老用一字詞) • 重複(冗長、瑣碎煩人、口頭禪) • 無禮(任意批評、道人長短) • 濫用流行語 • 「未見官先自打八十板」……
宜 • 用語要合乎場合、對象 • 用語要鮮明生動
合乎場合、對象 • 說話的用語要配合場合和對象: • 在喜宴上說恭賀的話,語調多是輕鬆、興奮的;而在畢業典禮上致詞,用語則較認真、嚴肅。若用語與場合不配合,則會給人無禮的感覺。 • 以「溝通的藝術」為報告題目,若說話對象是學生,用語可淺白一點,內容則可集中在父母、師長、同學相處之道;若對象是在職人士,用語宜嚴謹一點,內容則會圍繞同事、上下級、朋友之間的交際方法。
用語生動鮮明 • 一般要求是能運用簡潔、淺白的語言溝通,但亦不能過於單調、重複。 • 如經常使用「靚」字 —「靚衫」、「靚人」、「靚景」等,只會予人呆板的感覺。 • 或可運用不同的語言來形容,如「設計獨特的大衣」、「俏麗可人的女孩」、「山明水秀的風景」等。 • 說話要做到「話見其人」—說話者要有個人風格,留心說話時的用詞和態度。
第三宗罪 說話的儀態不當
忌 • 低着頭看講稿 • 面無表情 • 過多的動作或毫無意義的手勢 • 依賴支持物
宜 • 善用笑容、眼神、善用動作、身姿表達情感
儀態 • 儀態包括表情、眼神、動作與身姿等,須與口語內容、說話者的感情相配合的。 • 表情是指通過說話者的臉、嘴(笑容)、眉目(眼神)組合而成的表現,可以表達喜、怒、哀、懼、愛、惡等感情。恰當的表情能感染聽話者。
眼神是運用眼睛表達內心的感情。 • 例如說話時堅定地直視對方是表示自信亦對對方尊重的表現,但眼神銳利且緊盯著對方則是無禮甚至是挑釁的表現。 • 若聽話者只有一人,說話者可以運用對視法;若聽話者多於一人,則須用環視法,輪流與不同聽話者作眼神接觸;若面對的是一群聽眾,則可以用虛視法和掃視法,表面上是看着每個聽眾,刻意造成與聽眾有眼神交流的假象。
動作:手勢+頭部動作 • 恰當的手勢、頭部動作可以增加說服力或感染力。 • 手勢例如指着自己、對方可以強調彼此關係,指着上、下、左或右可表示方向,擺手表示不同意;陳述項目時可以不同手指數目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等;而舉出姆指則表示誇獎。 • 手勢動作須具目的性,不宜太快或太多,以免影響聽話者的注意力,亦不宜重複沒有意義的小動作,如把弄筆、衣角、撥頭髮、托眼鏡等。 • 頭部動作的搖頭表示不同意,點頭表示同意;頭部微側則表示懷疑或正在思考;但頭部動作不宜太多,否則予人造作的感覺。
身姿 • 如果是個人發言時,說話者的身姿須直立,雙肩放平,雙手各拿着講稿的一端並放於胸前。若面前有講臺,講稿可以放在臺面上,而雙手可按在臺的邊緣。切勿邊說話邊按着咪高峰,這會顯得說話者緊張不安。若沒有講稿,兩手則可垂下或交疊放在腹前。 • 若是面談或討論的場合,一般是坐着發言,身姿則要保持正直並稍微前傾,表示留心對方的發言。此外,不可翹腳,雙手不可交叉於胸前,雙肘不擱在桌上,身軀不仰在椅上。經常保持身軀挺直,能予人自信、大方的感覺。
第四宗罪 說話的態度 不當
忌 • 注意力不集中(態度散漫、欠認真) • 說話吞吐(自信不足) • 討論交談時,經常提高聲線或打斷別人說話(無禮專橫)
宜 • 態度是指透過說話者的言談舉止,神情姿勢所表現出來的性格。 • 說話誠懇(集中注意力) • 親切幽默 • 自信有禮 • 尊重別人 • 鍛煉出良好的修養
第五宗罪 內容的安排不當
忌 • 沒有明確的引入 • 資料欠準確,舉例「老套」 • 虎頭蛇尾 • 輕重欠當 • 時間安排失宜
宜 • 整體脈絡清晰: • 明確的引入(適當的稱謂、引起話題、闡明目的、簡介結構) • 資料正確,舉例得宜(生活例子、新鮮例子、印象深刻例子、眾所周知例子、舒服的例子、正面的例子) • 巧妙的結尾(警句作結、總結全文、提出建議、感謝聽眾、邀請提問) • 材料及時間的編排應配合內容的輕重
第六宗罪 工具的運用不當
忌 • 按稿照讀 • 單一乏味
宜 • 運用多樣化的工具(視覺、聽覺、觸覺、臭覺、味覺) • 工具必須配合內容
第七宗罪 欠缺交流與回饋
忌 • 單向溝通 • 質問他人 • 自言自語 • 回應問題時,老調重彈
宜 • 語言親切:多用「我們」 • 多鼓勵參與,如加入活動、遊戲、問答(給予清楚的指引、充足的思考時間) • 回應/對答要自然有禮
活動 評估Cindy的報告技巧
四字真言 將心比心
~完~謝謝! 歡迎來函 chcindy@polyu.edu.hk
參考資料 • 語音: • 何文匯編:《正音正讀縱橫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1996。 • 何文匯、朱國藩:《粵音正讀字彙》。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0。 • 黃錫凌《粵音韻彙》電子版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Canton/ • 說話技巧: • 唐正、張一莉主編(2001):《語言表達藝術》,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 劉桂傳、劉敏(2000):《口語訓練》,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
附錄:怯場破解法 • 訓練膽識—多練習 • 克服慌亂—經常說話、視為朋友、先深呼吸、保持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