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第 3 课

第 3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了解康熙.  玄烨个人小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 · 玄烨 出生:顺治十一年( 1654 年)三月十八日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 1722 年) 享年: 69 岁 属相:马  8 岁登基, 14 岁亲政, 69 岁驾崩,在位 61 年 年号:康熙   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 父亲:顺治帝 —— 福临;母亲:佟佳氏,后尊为孝康章皇后 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 初婚: 12 岁结婚 配偶: 16 人,皇后赫舍里氏 子女: 35 子, 16 女 继位人:胤禛(雍正) 最得意: 14 岁智擒辅臣鳌拜 最失意:三丧皇后

g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3 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2. 了解康熙  玄烨个人小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享年:69岁 属相:马 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驾崩,在位61年年号:康熙   谥号:仁皇帝  庙号:圣祖 父亲:顺治帝——福临;母亲:佟佳氏,后尊为孝康章皇后 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 初婚:12岁结婚 配偶:16人,皇后赫舍里氏 子女:35子,16女 继位人:胤禛(雍正) 最得意:14岁智擒辅臣鳌拜 最失意:三丧皇后 最不幸:幼年丧父、丧母  最痛心:储位两立两废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3. 兼学满汉 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祖母说蒙古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影响。 康熙的学习从五岁开始,虚岁五岁,周岁才四岁,到了上书房学习,就是到学校学习,每天早上入学,晚上很晚才回来,无论是严寒酷暑,没有一天中断。他自己说,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吐血了,仍然坚持学习。他说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然后要背诵120遍,之后再画一段新的继续背,就这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来。所以后来康熙对四书随便指出哪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汉族的青少年是不容易的,对一个刚入关不久的满族少年是难能可贵。

  4. 他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他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遍,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沙俄侵入 黑龙江流域 漠 北 蒙 古 漠 西 蒙 古 权臣鳌拜专权 满汉矛盾 耿精忠 郑氏政权 吴三桂 尚可喜

  5. “情罪俱真…但念鳌拜累朝效力年久,朕不忍加诛,姑从宽免死……遏必隆无结党之事,免其重罪……其余皆系微末之人,一时图侥幸,朕不忍尽加诛戮…自今以后,务须痛改前非……以副朕爱养百姓之意。 ” ――《清圣祖御制文一集》卷一,页二至四

  6. 那年,康熙14岁。

  7. …从上述可见,诸藩对大清有功,清廷授以高官厚禄,亦在情理之中。但“三藩”拥兵自重,权势日张,分别专制一方,史载三桂藩每年耗饷最多时达900余万,平时亦不下数百万,“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从上述可见,诸藩对大清有功,清廷授以高官厚禄,亦在情理之中。但“三藩”拥兵自重,权势日张,分别专制一方,史载三桂藩每年耗饷最多时达900余万,平时亦不下数百万,“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 ―――孟昭信《康熙评传》页九十

  8. 康熙曾说:“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其信念之坚定,处事之果断,乃成功之前提。康熙曾说:“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其信念之坚定,处事之果断,乃成功之前提。 ―――孟昭信《康熙评传》页九十五

  9. 那一年,康熙20岁。

  10. 用兵是为了息兵,作战是为了去战。 ―――孟昭信《康熙评传》页三百二十二

  11. 三国时吴国派军到达夷洲。 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 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1624-1662)。

  12.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13.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 • 材料二: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 ——《中国通史全编》(下) 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

  14. 施琅 启用降将施琅,彰显胆略见识 武力收复台湾,安定东南海疆 台湾设府置县,促进联系发展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 1684年清朝 设置台湾府 施琅进军台湾

  15. 那年,康熙31岁。

  16. 这次征讨噶尔丹,清军的最大困难是粮食运输供应不上。康熙始终和士卒同甘共苦,军士未安营,便不肯先入行宫,“雨服露立”以待;兵营开饭,才肯进膳。这次征讨噶尔丹,清军的最大困难是粮食运输供应不上。康熙始终和士卒同甘共苦,军士未安营,便不肯先入行宫,“雨服露立”以待;兵营开饭,才肯进膳。 ―――孟昭信《康熙评传》页一百六十二

  17. 那年,康熙44岁。

  18. 康熙毕生崇儒重道……他结合自己知与行的关系的体会说:“明理最是紧要。但明理之后,又须实行。不行,徒空谈耳!” 康熙毕生崇儒重道……他结合自己知与行的关系的体会说:“明理最是紧要。但明理之后,又须实行。不行,徒空谈耳!”  -―孟昭信《康熙评传》页二百五十二

  19. 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维护了国家主权 1.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 2、《尼布楚条约》(1689年) 明确以“两河一山”为边界 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

  20. 《尼布楚条约》后,两国边界曾出现较长时期的和平和稳定局面……经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该条约完全符合世国介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尼布楚条约》后,两国边界曾出现较长时期的和平和稳定局面……经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该条约完全符合世国介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 --孟昭信《康熙评传》页一百四十五

  21.  那年,康熙36岁。

  22. 东北至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北接西伯利亚 西北达巴尔 喀什湖北岸 西跨葱岭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东 临 太 平 洋 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1个内蒙古盟旗 东南到台湾及其 附属岛屿 南包南海诸岛

  2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4. 1、统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2、康熙对维护自己的统治不遗余力,也可以这样说,他是满族的“伟大领袖”,是中国人的罪人。 ——《杜车别:文明断裂的悲剧—被满清割断的明朝与近现代中国》 3、康熙作为一个有才无识、因循误国的封建皇帝,实在不值得后世推崇与美誉。 ——历史学家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25. 评价人物方法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评价人物方法二:一分为二

  26.  当大数中国人连地球是什么都不知道时,康熙已在深宫内摇计算机,玩对数器,可八股取士仍使得学子在研究经书。 当大数中国人连地球是什么都不知道时,康熙已在深宫内摇计算机,玩对数器,可八股取士仍使得学子在研究经书。   彼得对西方科技的着迷,一开始就来自于他振兴国家的强烈的愿望。   当康熙完全出于个人兴趣沉醉于西学的神奇时,彼得以开放的姿态关注着世界的发展。 对待西学的态度:康熙--纯粹个人兴趣         彼得--以振兴国家为             目的  

  27. 清朝vs西方(英国) (洛克,主张分权。)

  28. 西 沉醉小农经济;资本原始积累。 君主专制集权;代议制彰显民主。 理学禁锢人心;启蒙涤荡心灵。 坚持闭关锁国;疯狂殖民扩张。

  29.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30. 马戛尔尼是这样评价康乾盛世的: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150年没有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个粉碎。马戛尔尼是这样评价康乾盛世的: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150年没有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个粉碎。 落日余晖的守望者

  31. 评价人物方法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评价人物方法二:一分为二 评价人物方法三:全球史观。将人物置于整个世界大背景中来进行评价。

  3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 随着军事武器的变化,长城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

  33. 思与论 •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育德勤民

  34. 康熙帝组织编撰的书籍书影

  35. 合作探究

  36. 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

  37. 第一组:政治 1689年10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教材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责无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

  38. 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

  39. 第二组:经济 16~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西欧得到了迅速发展。英国的呢绒工业便是典型的例子,它成了英国的“民族工业”。17世纪,一些没有行会组织的新兴工业也发展起来,包括采煤、冶金、火药、造纸、造船业等等。 ——摘自教师教学用书

  40. 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

  41. 第三组:思想文化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文字狱在顺治时期并不严重。到康熙时,清政府的政权逐渐得到巩固,统治者对老百姓(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也逐渐加强,因此文字狱也日益剧烈。最著名的有“《明史》狱”和“《南山集》狱”。 ——摘自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42. 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

  43. 第四组: 外交   康熙时,对外国商船的活动极为注意,对逗留外国的中国人也防范极严。康熙下谕地方官要在沿海各地增设炮台,并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需安不忘危”。

  44. 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 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

  45.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