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582 Views
廢水處理實驗 活性污泥活性試驗. 指導老師:王文裕 教授 第 5 組 組員:羅文靜 9925114 陳國霖 9925002 林聖杰 9925006 余承峻 9925008 鄭又維 9925016 蕭翔玲 9925042 江坤育 9925066 吳健祐 9925084 羅紹瑋 9925116 賴敦御 9925122. 目錄.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設備,材料與方法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結果 六、問題與討論 七、參考文獻. 一、實驗目的.
E N D
廢水處理實驗活性污泥活性試驗 指導老師:王文裕 教授 第5組 組員:羅文靜9925114 陳國霖9925002 林聖杰9925006 余承峻9925008 鄭又維9925016 蕭翔玲9925042 江坤育9925066 吳健祐9925084 羅紹瑋9925116 賴敦御9925122
目錄 一、實驗目的 二、實驗原理 三、實驗設備,材料與方法 四、實驗步驟 五、實驗結果 六、問題與討論 七、參考文獻
一、實驗目的 • 活性污泥沉降是去除生物膠羽,大部分沉降作用的主要目的是製造澄清的放流水,但也有用來使粒子集中成污泥以便處理。(廢水工程學,P.272,溫清光、王友增,1984)
二、實驗原理 • 污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於劇烈攪動的狀態,形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這是由於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 • 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並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淨化處理。
三、實驗設備,材料與方法 • 主要設備:1000ml量筒、溶氧計(DO meter)、曝氣機、批次反應槽、烘箱、濾紙、鑷子、電子天平、過濾裝置、鋁盤、洗滌瓶、吸量管 • 主要材料:福田污水處理場活性污泥(950ml)、基質(50ml)
污泥清洗 沉降10分後取出上澄液 添加清水,等沉降後取出上澄液 加入基質後曝氣10分 攪拌並插入DO meter分析 溶氧記錄(每10秒一次,共60次) 分析MLSS 四、實驗步驟
DO變化量 單位:mgO2/L 0(S) 時DO為7.22
攝氧率 單位: mgO2/L.s 公式: OUR(mgO2/L.s) = DO前 - DO後/間隔時間(S)
比攝氧率 單位:mgO2 /mlss.d 公式: SOUR(mgO2/mlss.d)=OUR/MLSS
六、問題與討論 1.溶氧變化曲線圖中,溶氧變化為什麼呈現此種趨勢? 從溶氧變化曲線圖來看,起初的溶氧量下降的很快,大約在200秒左右,速度明顯的慢下來,我們推斷可能是水中有機物分解或生物之呼吸把氧大量消耗掉,隨著氧的越來越少,才會出現很明顯的差異。 2.OUR變化曲線圖中,OUR變化為什麼呈現此種趨勢? 攝氧率 (oxygen uptake rate, OUR)攝氧率表示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在每單位體積、時間下分解基質所消耗的氧。當溶氧隨時間呈現緩慢降低的趨勢改變,OUR呈現在圖形上的改變幾乎像是個定值,若是在每段與每段的時間內,溶氧改變率太大就會造成OUR的圖形變化較大,就像是一開始0秒到50秒的溶氧變化率大,而使OUR的圖形變化率較大。
六、問題與討論 3.SOUR變化曲線圖中,SOUR變化為什麼呈現此種趨勢? 通過檢測SOUR可以了解顆粒污泥生物學上的變化,以及有機承載和顆粒的生長狀況等等,因而能夠對顆粒污泥的培養及污染物的處理做出相應的調整。從曲線圖中觀察SOUR趨近於0.05mgO2,表示溶氧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降低,使SOUR也降低至一定程度。 4.由上述幾項原因,如何推論基質濃度對污泥活性之影響? 加入基質後,使污泥的沉降速度加快,排水的效果更佳。因此基質的濃度愈高,活性污泥沉降愈多。
七、參考文獻 • 廢水工程學,P.272,溫清光、王友增,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