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醫學專題演 講

益生菌. 醫學專題演 講. 楊明達 醫師. 內容大 綱. 腸道裏有什麼? 什麼是「益生菌」? 「益生菌」的功能是什麼? 「益生菌」在健 康促進上 的角色有那些? 重要的「益生菌」有那些 ?. 腸道裏有什麼?. 小 腸 6 公尺長 吸收營養 大腸 1.5 公尺長 吸收水份 微生 物 細菌. 微生物. 胃. 十二 指腸. 空腸. 迴腸. 大腸及 闌尾. 腸道的微生物約有 100 兆 個,其中超過 99% 是細菌。 這些細菌的總數,超過人體細胞的總數。

gill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醫學專題演 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益生菌 醫學專題演講 楊明達 醫師

  2. 內容大綱 • 腸道裏有什麼? • 什麼是「益生菌」? • 「益生菌」的功能是什麼? • 「益生菌」在健康促進上的角色有那些? • 重要的「益生菌」有那些?

  3. 腸道裏有什麼? • 小腸 • 6公尺長 • 吸收營養 • 大腸 • 1.5公尺長 • 吸收水份 • 微生物 • 細菌

  4. 微生物 胃 十二 指腸 空腸 迴腸 大腸及 闌尾 腸道的微生物約有100兆個,其中超過99%是細菌。 這些細菌的總數,超過人體細胞的總數。 這些細菌的種類超過500種,其中99%的量來自於30~40種菌種。

  5. 微生物 • 有害菌 • 可引起疾病、感染、蛀牙的致病菌。 • 有益菌 • 支持營養的吸收及正常的代謝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 • 製造重要的維生素;促進整體健康。 • 有益菌和宿主有共生的關係 • 人體提供益菌所需的養份及庇護,而益菌則可促進人體健康。

  6. 益生菌 世界衛生組織(WHO) 及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 “活的微生物,當量足夠時,可促進宿主的健康。

  7. 益生菌總覽 • 益生菌的意思是:有益於生命(Pro=forBio=life) • 通常被認為是:友善的、有益的、好的細菌。 • 一種菌株: • 通過胃酸及膽汁時,還可存活。 • 可附著於腸壁 • 可在腸道內生長繁殖 • 可促進人體健康 • 可促進腸道微生物相的平衡 • 主要指的是乳酸菌和部份酵母菌

  8. 「益生菌」相關的研究領域 懷孕 牙齒健康 壓力 呼吸系統健康 消化 體重管理 腎臟健康 免疫

  9. 為何要補充? • 成千上萬的人,腸道內的益菌嚴重缺乏。 • 益菌缺乏會: • 影響消化、吸收及營養素的製造。 • 造成壞菌的過度生長,導致微生物相的不平衡。

  10. 微生物相不平衡的原因 不良的生活方式 • 抽煙、飲酒過度、抗生素 不良的飲食習慣 • 粗劣的食物、纖維質不足 加工食物 • 減少友善的細菌、較少好菌、低纖維 壓力 • 環境及情緒、老化

  11. 有效的補充 • 菌種的種類多 • 益菌的存活 • 在包裝瓶內 • 在腸道的傳送過程 • 胃酸及膽汁的考驗 • 「LiveBac®」及「BIO-tract®」技術 • 益生質(Prebiotics) • 空腹狀態

  12. 誰需要補充? • 每一個人 • 抗生素 • 壓力 • 消毒 • 低纖維飲食 •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 • 偶發性腹瀉

  13. 有益菌 與 有害菌 重要的有益菌: 植物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嗜酸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雷曼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雙叉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 • 常見的有害菌: • 病原性大腸桿菌 • 傷寒桿菌 • 產氣莢膜桿菌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腸炎弧菌

  14. 植物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來自於蔬菜水果 • 促進合成: • 維生素 K、A、B1、B2、B3、B5、B6 • 短鏈脂肪酸 • L-賴氨酸 • 乳醇菌素(Lactolin) • 在胃酸及膽鹽中較穩定 • 對抗生素較不敏感

  15. 嗜酸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俗稱A菌,是腸道內生長快速且數量最多的菌種之一。 有眾多的研究及廣泛應用的菌種 在優格(yogurts)及起司(cheeses)中發現 主要繁殖於小腸及陰道 製造維生素K、維生素B群(葉酸、B3、B6)、乳糖酵素、嗜酸乳菌素、嗜酸桿菌素、乳酸殺菌素與細菌素。 耐溫度變化;能抵抗胃酸及膽汁的破壞。

  16. 促進乳糖的消化 可促進腸黏液的正常製造 改善過敏性腸道症 改善念珠菌、黴菌感染造成的陰道炎 防止抗生素造成的腹瀉(AAD) 嗜酸乳酸桿菌 經證實,可促進腸道及免疫系統的健康。

  17. 雙叉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 與乳酸桿菌一樣,是能製造乳酸的微生物。 可在發酵過的食物,如優格和起司中發現。 新生兒腸道中的主要菌,也是人體最重要的有益菌。 也是喝母乳的嬰兒腸道菌叢中最主要的益菌

  18. 雙叉比菲德氏菌 • 俗稱B菌、比菲德氏菌。 • 功用: • 協助合成Vit.B群、 Vit.K、葉酸並促進營養吸收。 • 酸化腸道,減少有害菌繁殖。 • 分解乳糖,改善乳糖不耐症。 • 促進免疫力,降低膽固醇。 • 減少便秘、調節腸道機能,避免腹瀉。 • 易受體內、體外環境的影響而減少

  19. 世界衛生組織(WHO) 與聯合國農糧組織(FAO) 關於益生菌的規範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probiotics in food including powder milk with live lactic acid bacteria. Córdoba, Argentina. October 1-4, 2001.

  20. 10種菌種 • 植物乳酸桿菌 •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雷曼氏乳酸桿菌 • (L. rhamnosus) • 凱氏乳酸桿菌(L. casei) • 嗜酸乳酸桿菌(L. acidophilus) • 唾液乳酸桿菌(L. salivarius) • 瑞士乳酸桿菌(L. helveticus) 雙叉比菲德氏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 比菲德氏龍根菌 (B. longum) 嬰兒型比菲德氏菌 (B. infantis) 短比菲德氏菌 (B. breve)

  21. 益生菌的保健功效 抗癌 ↑維生素K、B群、葉酸 抑制有害菌及致病菌 維持腸道 正常菌相 促進免疫 系統的健康 降低膽固醇及血壓 緩和乳醣不耐症 促進維持 健康的體重 促進陰道及尿道的保健 ↓過敏反應 • RAY D.STRAND, M.D., Healthy for Life Newsletter January/February 2011 Vol. 8 No. 1 • FEMS Immunology & Medical Microbiology Volume 35, Issue 2, p131–134, March 2003 • FAO/WHO Working Group Report, 200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