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48 Views
社区 ( 卫生 ) 诊断 李宁秀. 一、 社区(卫生)诊断概述. 概念. 社区卫生诊断是运 用社会学 、 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 一定时期内, 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与利用 以及 社区综合资源环境 进行客观、科学的确定和评价; 发现 和分析 问题 ,提出优先干预项目,并针对性地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计划;从而 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动员社区参与, 实施 社区 干预 ,逐步 解决 社区主要 卫生问题。. 全面社区卫生诊断. 专题或局部社区卫生诊断. 目的. 发现并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 危险因素
E N D
社区(卫生)诊断 李宁秀
一、 社区(卫生)诊断概述 概念 社区卫生诊断是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与利用以及社区综合资源环境进行客观、科学的确定和评价;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优先干预项目,并针对性地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计划;从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动员社区参与,实施社区干预,逐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全面社区卫生诊断 专题或局部社区卫生诊断
目的 • 发现并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 • 总结并评价社区卫生资源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供给与利用效率 • 了解并分析社区环境及其相关资源现状 • 调查并分析居民需求与利用、满意度及其卫生知识水平 • 分析并提出本社区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 • 制定本社区健康促进计划,并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效果评估提供基线数据
意义 政府部门 • 有利于政府及有关社会部门编制社区卫生规划、计划以及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与科学决策 • 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 • 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供给与利用效率 • 有利于发挥社区各类相关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 有利于评价社区卫生工作成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居民群众 卫生机构 社区建设 发展评价
基本原则 纳入公共卫生计划,保证政府投入与组织协调 设计科学规范,资料完整准确、结果客观可靠 • 1.政府主导原则 • 2.科学完整原则 • 3.适宜可行原则 • 4.求实特异原则 • 5.周期渐进原则 实事求是,有特异性,突出本社区特点 流程与方法适宜可行,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时段性、持续性和周期性,3~5年周而复始
二、诊断流程 工作程序
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第一步 设计与准备 • 社区卫生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 诊断内容、调查对象与方法 • 组织领导 • 实施内容和步骤 • 保障措施 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进度 • 以时间为引线,按照时间表形式制定 • 社区卫生诊断工作时间大多控制在5个月以内 • 明确社区卫生诊断各项工作的开始及完成时间
第一步 设计与准备 制定实施方案——经费预算 1.计划设计费 2.调查人员培训费 3.调查劳务费 4.汇总统计费 5.总结报告与制定健康促进计划费 6.质量控制、技术指导与评估验收费 7.资料印刷与设备购置费 8.其它
第一步 设计与准备 制定实施方案——质量控制 科学可行、指标筛选解 释、标准统一、预调查 资料核查 统计分析 内容:诊断进度与质量 方法:记录报告、复核
第一步 设计与准备 ——实施前准备 通过社区动员,获得各级领导的支持,建立和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动员社区、家庭和居民个人广泛参与 街道办事处 社区干部 社区居民 社区有关单位 印制调查表格——数量应高出样本数量10% 印制质控、汇总、统计等各类工作表格 调查设备——身高体重计(软皮尺)、血压计等 工作设备——计算机、各种耗材包括纪念品等
第二步 资料收集 社区根据情况自行决定
第二步 资料收集 工作报表记录 档案、报告卡 人口学资料 全国动态 公安部门 机构 人力 政策 全域状况 传染病死亡 监测 调查 街道 办事处 低保贫困 残疾 自然地理、文化设施、社区经济、社区机构、流动人口社区建设社区相关政策
第二步 资料收集 调查目的 收集居民健康问题、卫生知识水平、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资料 • 调查对象与样本量以家庭为调查基本单位,抽取社区家庭总户数的5~8%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考虑社区规模,样本户数可以不超过1200户,但不能低于800户.对抽中的样本家庭中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全部成员进行调查 居民卫生调查 • 调查内容与项目包括家庭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家庭一般状况;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卫生知识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利用与满意度以及50岁以下已婚妇女、65岁以上老年人和18岁以下未成年人情况等
①慢性病患病史 ②健康影响因素 ③前两周内患病情况 ④前一年病伤住院情况 ⑤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程度 ⑥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利用情况与满意度 ⑦15岁以上成人体格检查 ⑧其它 第二步 资料收集 1.家庭资料 2.个人一般资料 3.健康调查 4.老年人调查 5.已婚育龄妇女调查 6.儿童调查 居民卫生调查 3岁以下婴幼儿组、3岁~6岁学龄前儿童组、7岁及以上未成年少年儿童组 50岁以下已婚妇女
第二步 资料收集 • 调查目的 及时把握就医患者及各类服务对象的满意状况,找出差距并分析、预测他们隐含的潜在需求,促进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创新 • 调查样本量 不分性别年龄,调查人数不少于200人。可按接受服务的类型与服务量进行分组 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 分组参考:门诊与观察病人各30人、住院与家庭病床20人;接受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管理的儿童家长以及慢性病管理患者各30人;低保贫困与残疾20人;孕妇10人
第二步 资料收集 • 调查内容 服务对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服务从时效性、舒适性、文明性、技术性、安全性、经济性六个方面以及总体评价进行询问其满意状况 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 调查基本程序 确定调查范围和样本量 设计调查问卷 按照设计要求准备问卷数 随机抽样抽取受访者 调查员表明身份,说明调查用意 填写问卷 验收表格 汇总统计 总结评价
第二步 资料收集 • 调查目的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站)卫生资源的供给与利用情况,针对社区居民需求情况制定卫生资源调整规划,从而使社区卫生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地利用 • 调查内容(六部分) • 1.社区概况 •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概况 •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科室设置与卫生人力分布 •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项目和能力 •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情况 •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收入来源、收入与支出情况等 社区卫生机构调查
第三步 资料统计 资料审核、输机录入与数据清洗 描述分析社区环境特征 描述分析社区人群特征 描述分析社区卫生资源特征 社区小组访谈资料分析
第三步 资料统计 资料整理与审核 数据录入与清洗 统计分析
第三步 资料统计 • 自然与生活环境特征 • 组织与文化特征 • 社会经济环境特征 • 政策与其它环境特征 社区环境特征 现有资料收集
第三步 资料统计 社区人群特征
1.社区医疗保健机构数量 2.大型医疗设备数量 3.每千人口床位量 4.每千人口医生/护士量 第三步 资料统计 • 社区卫生总资源指标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指标 • 社区卫生服务费用指标 •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指标 社区卫生资源特征 1.设施设备统计 2.卫生人力统计 3.财务收入支出统计 4.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统计 5.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率统计 调查资料
第四步 分析报告 • 资料总结分析 • 综合评价确定优先干预项目 • 撰写社区卫生诊断报告
第四步 分析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供给能力、工作效率、可挖掘潜力 • 健康问题与危险因素分析 • 社区卫生资源分析 • 社区环境分析 社区综合环境支持保障能力与发展潜力 评价社区卫生特征 主要危险因素 社区健康问题 重点受累人群
第四步 分析报告 普遍性、严重性、可干预性和效益性,对健康影响大、与行为关系密切、该行为具有高可变性、并相对具有支持改变该行为的社区卫生资源和外部环境综合支持和保障条件 基本原则 确定优先干预项目 操作步骤 确定优先干预项目 评价问题的重要性 评价控制措施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群众响应可行性或对象的可接受性以及社区环境与政策的支持保障可行性
第四步 分析报告 1.疾病的流行因素基本清楚 2.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3.干预措施成本较低 确定内容 • 确定优先干预的重点疾病 • 确定优先干预的重点人群 • 确定优先干预的重点危险因素 • 评价供方能力和环境资源 确定优先干预项目 1.明确的致病因素 2.流行水平高 3.可以预防控制
第四步 分析报告 报告原则 报告格式 1.背景 2.资料来源 3.结果 4.讨论 5.附件 1 说服力 2 动员力 3 吸引力 4 针对性 5 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撰写社区卫生诊断报告 本社区健康促进规划
社区健康促进计划的制定 1 目的意义 2 基本原则 • 目标性和前瞻性 包括目标对象、主要领域、预期效果 • 综合性和整体性 社区卫生问题具有多因素特性,具体工作多层次、涉及多部门,干预活动策略和措施多样性 • 针对性和可行性 突出本社区特点,并且干预策略和措施等具体工作要对本社区有适宜性和可行性。 • 可评价性 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案,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确定目标、目标人群、干预策略、主要活动和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责任单位、监测预评价方案、经费预算方案确定目标、目标人群、干预策略、主要活动和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责任单位、监测预评价方案、经费预算方案 3 主要内容 4 撰写格式
社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调整,资源优化整合社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调整,资源优化整合 •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 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功能 • 加大并调整人、财、物投入,改善设置布局 • 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卫生资源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