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41 Views
民间艺人. 泥人张 【 泥人张 】 民间艺术。始创于清道光年间,至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高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的是 " 泥人张 " 的彩塑。 " 泥人张 " 第一代张长林 (1826 ~ 1906) 字明山,自幼随父学艺,在继承传统彩塑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泥人张彩塑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古典文学或民间传说的故事。其作品不仅深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驰名日本和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博物馆都作为艺术珍品陈列、珍藏。 " 泥人张 " 彩塑现已传至第六代。为发展泥人张彩塑, 1959 年正式成立了 " 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 ,使泥人张彩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E N D
泥人张 • 【泥人张】民间艺术。始创于清道光年间,至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高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泥人张"第一代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自幼随父学艺,在继承传统彩塑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泥人张彩塑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古典文学或民间传说的故事。其作品不仅深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驰名日本和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博物馆都作为艺术珍品陈列、珍藏。"泥人张"彩塑现已传至第六代。为发展泥人张彩塑,1959年正式成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使泥人张彩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受。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 "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
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 张明山的泥人,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风筝魏 • 在北方,最受欢迎的风筝是北京厂甸的哈巴风筝和天津魏元泰的风筝。每逢春秋季节,他们的风筝都要畅销一时。 • 魏元泰生于同治十一年,父亲魏长清,是鞋行手艺,当过店员,作过摆摊。他有三个儿子,魏元泰是最小,曾读书于私塾,因家里困难而退学,十六岁到蒋记扎采铺当学徒,学做风筝,四年期满,由父亲给他张罗开了一间扎采铺,起名长清斋,从此他就以做风筝为业。据说他做的风筝,确能独出
刻砖刘 • 【天津砖刻】民间工艺。明清时代逐渐兴盛,道光年间回族刻砖艺人马顺清,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建筑之外的行业。独树一帜,成为独立的民间艺术门类。马顺清的砖刻,构图整体性强,刀法简明稳健,豪放朴实。他开创的“堆贴法”,即在砖面上加贴一小块砖,以扩大空间,使作品有更强的层次感,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有花鸟、风景、人物、故事等,从而确立了天津砖雕的艺术风格。其后,马顺清
的外孙刘凤鸣(1889~1978)继承和发展了马氏刻砖的"堆贴法",在同一块砖面上按需要分贴多块小砖,使作品凹凸多、起伏大,层次更丰富,更富于变化,受到群众普遍称许,被誉为"刻砖刘"。著名的天津石家大院砖刻即为其代表作品。的外孙刘凤鸣(1889~1978)继承和发展了马氏刻砖的"堆贴法",在同一块砖面上按需要分贴多块小砖,使作品凹凸多、起伏大,层次更丰富,更富于变化,受到群众普遍称许,被誉为"刻砖刘"。著名的天津石家大院砖刻即为其代表作品。
木雕刘 • 【天津木雕】出现于清代,是名扬海外的民间工艺品。当时,云、房、赵是三家较大的木雕作坊。云家善雕凤,房家善雕狮,故有"房狮云凤"之说。木雕业以刘杏林(1879~1972)最为著名,人称"木雕刘"。天津的木雕经过诸家名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集南北特色于一身,又将中国画的构图与木雕相结合,逐步形成木雕精美秀丽、淳朴粗犷的独有风韵。天津广东会馆的戏台木雕,堪为天津木雕技艺水平的代表。1960年,"木雕刘"曾为人民大会堂精制了巨幅木雕,使天津木雕荣登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