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民间艺人

民间艺人. 泥人张 【 泥人张 】 民间艺术。始创于清道光年间,至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高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的是 " 泥人张 " 的彩塑。 " 泥人张 " 第一代张长林 (1826 ~ 1906) 字明山,自幼随父学艺,在继承传统彩塑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泥人张彩塑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古典文学或民间传说的故事。其作品不仅深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驰名日本和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博物馆都作为艺术珍品陈列、珍藏。 " 泥人张 " 彩塑现已传至第六代。为发展泥人张彩塑, 1959 年正式成立了 " 泥人张彩塑工作室 " ,使泥人张彩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gigi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民间艺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民间艺人

  2. 泥人张 • 【泥人张】民间艺术。始创于清道光年间,至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高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泥人张"第一代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自幼随父学艺,在继承传统彩塑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泥人张彩塑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古典文学或民间传说的故事。其作品不仅深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驰名日本和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博物馆都作为艺术珍品陈列、珍藏。"泥人张"彩塑现已传至第六代。为发展泥人张彩塑,1959年正式成立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使泥人张彩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 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受。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 "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

  4. 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   张明山的泥人,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

  5. 例如他塑造的《蒋门神》,就非常传神。门神像通高只有11厘米,人头不过蚕豆大小,却是有个性而令人可憎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只见这个流氓恶棍,双手背在身后,蛮横地腆着肚皮,一副霸悍相,他如同一头狰狞的怪兽,随时随地都可能向人施发狂暴。青筋露起的脖颈,满面杀气的面孔,眉目上挑,嘴角下撇,把一个恶霸刻画得淋漓尽致。泥人张对反面人物的刻画,表现了对恶势力的揭露和抨击。这个蒋门神不是肖像写生,但造形比较准确,塑法娴熟有力,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度的写实能力。

  6. 泥人张善于在泥塑中运用绘画技巧,使泥塑单纯雅致,富于装饰趣味,作品透出一种明快清新的气息,也表现了弃恶扬善的道德意义。

  7. 泥人欣赏

  8. 风筝魏 • 在北方,最受欢迎的风筝是北京厂甸的哈巴风筝和天津魏元泰的风筝。每逢春秋季节,他们的风筝都要畅销一时。 • 魏元泰生于同治十一年,父亲魏长清,是鞋行手艺,当过店员,作过摆摊。他有三个儿子,魏元泰是最小,曾读书于私塾,因家里困难而退学,十六岁到蒋记扎采铺当学徒,学做风筝,四年期满,由父亲给他张罗开了一间扎采铺,起名长清斋,从此他就以做风筝为业。据说他做的风筝,确能独出

  9. 心裁,非常精巧玲珑。有的风筝的竹架,不是用绳扎结,都是钻了孔,串在一起,再用胶粘,每个风筝的各个接头的地方,都有铜箍,能拆散折叠。就是一个五丈长的大蜈蚣风筝也能拆散了,放在一个一尺长的盒子里,到要放的时候,再拿出来装配,非常方便。

  10. 风筝欣赏

  11. 刻砖刘 • 【天津砖刻】民间工艺。明清时代逐渐兴盛,道光年间回族刻砖艺人马顺清,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建筑之外的行业。独树一帜,成为独立的民间艺术门类。马顺清的砖刻,构图整体性强,刀法简明稳健,豪放朴实。他开创的“堆贴法”,即在砖面上加贴一小块砖,以扩大空间,使作品有更强的层次感,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有花鸟、风景、人物、故事等,从而确立了天津砖雕的艺术风格。其后,马顺清

  12. 的外孙刘凤鸣(1889~1978)继承和发展了马氏刻砖的"堆贴法",在同一块砖面上按需要分贴多块小砖,使作品凹凸多、起伏大,层次更丰富,更富于变化,受到群众普遍称许,被誉为"刻砖刘"。著名的天津石家大院砖刻即为其代表作品。的外孙刘凤鸣(1889~1978)继承和发展了马氏刻砖的"堆贴法",在同一块砖面上按需要分贴多块小砖,使作品凹凸多、起伏大,层次更丰富,更富于变化,受到群众普遍称许,被誉为"刻砖刘"。著名的天津石家大院砖刻即为其代表作品。

  13. 砖刻欣赏

  14. 砖刻欣赏

  15. 木雕刘 • 【天津木雕】出现于清代,是名扬海外的民间工艺品。当时,云、房、赵是三家较大的木雕作坊。云家善雕凤,房家善雕狮,故有"房狮云凤"之说。木雕业以刘杏林(1879~1972)最为著名,人称"木雕刘"。天津的木雕经过诸家名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集南北特色于一身,又将中国画的构图与木雕相结合,逐步形成木雕精美秀丽、淳朴粗犷的独有风韵。天津广东会馆的戏台木雕,堪为天津木雕技艺水平的代表。1960年,"木雕刘"曾为人民大会堂精制了巨幅木雕,使天津木雕荣登大雅之堂。

  16. 木雕欣赏

  17. 谢谢欣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