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k likes | 1.53k Views
南岳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 陈明文. 南岳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 “ 南岳模式 ”.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城乡演变论 (二)二元经济论 (三) 空间结构论. (一)城乡演变论. 1 、工业化四阶段论 弗里德曼和我国陆大道等人提出了城乡演变的四个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即前工业化阶段 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是工业化阶段 第四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 2 、城市化四阶段论. 城乡分化 集中型城市化
E N D
南岳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南岳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 陈明文
南岳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南岳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 • 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 •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南岳模式”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城乡演变论 • (二)二元经济论 • (三)空间结构论
(一)城乡演变论 • 1、工业化四阶段论 • 弗里德曼和我国陆大道等人提出了城乡演变的四个阶段理论。 • 第一阶段即前工业化阶段 • 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 • 第三阶段是工业化阶段 • 第四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
2、城市化四阶段论 • 城乡分化 • 集中型城市化 • 分散型城市化(逆城市化) • 城乡一体化
3、五阶段论 • 城市产生之后,城乡关系的变迁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 (1)城乡分化; • (2)城乡分离; • (3)城乡对立; • (4)城乡融合; • (5)城乡一体。
城乡演变论的启示 • 在城乡演变中,城乡矛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 必须准确把握城乡演变的阶段性特征,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二元经济论 •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 • 费景汗----拉尼斯二元经济论。 •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 •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 “二元经济”模型。 • 内在特征:传统部门劳动力无限供给。 • 核心问题: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转移的问题。 • 办法:建立城市中心,发展现代大工业。
费景汗----拉尼斯二元经济论 •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费景汉和拉尼斯在《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一文中提出。 • 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 • 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对避免经济增长趋于停滞是很重要的。
劳动力向工业部门流动过程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类似于刘易斯模型。 • 第二阶段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导致农业部门的萎缩,农产品供给短缺,使工农业产品的贸易有利于农业。 • 第三阶段经济完成了对二元经济的改造,农业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 解释普遍存在于很多欠发达国家面临广泛的城市失业的情况下由乡村向城市移民的持久性现象。 • 1970年提出哈里斯―托达罗假说,即在被分割的、但是同质的劳动市场上用预期工资的均等取代工资的均等。 • 农民的迁移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而且还取决于城市就业率。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农民也不会简单地作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城市失业和“城市病”及“农村病”的根本途径。 • 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不是依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而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
二元经济论的启示 • 在工业化初期,优先发展工业是必要的; • 在任何时候农业的基础地位都是不能动摇的; • 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支持农业也是必要的,普遍的; • 过早启动工业支持农业会导致“中等收入陷阱”,迟迟不启动会导致工农、城乡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三)空间结构论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 赖特的广亩城理论 • 芒福德的城乡发展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著书《明天―一条真正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田园城市理论。 • “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 认为城市本身具有的吸引人的磁力导致城市人口聚集,应该从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角度来管理土地,以便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 在他的著作《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中提出有机疏散理论。 • 最显著的特点是主张将原来密集的城区分成一个一个的集镇,集镇之间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联系起来。 • 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联系同时存在相对分离的区域,从区域角度讲,这是一种城乡差距较小的城乡区域均质体。
赖特的广亩城理论 • 现代城市不能代表人类愿望,不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需要取消(尤其是大城市)。未来城市无所不在而又以无所在。 • 在《宽阔的田地》中他提出广亩城设想: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散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网格之上。 • 广亩城设想是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出现的,美国1960年后的“市郊商业中心”“组合城市” 是这种思想的实际体现。
芒福德的城乡发展观 • 美国著名城市地理学家芒福德指出: • 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 • 城与乡,同等重要; • 城与乡,应该有机的结合起来。 • 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
空间结构论的启示 •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选择具有多样性; • “三块磁铁”都有吸引力; • 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经济效益; • 城乡一体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最佳选择,是满足人们生活环境多样性需求的需要。
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 • (一)问题指向 • (二)基本模式 • (三)实践探索
(一)问题指向 • 1、历史背景 • (1)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 (2)城乡差距的扩大 • (3)城乡矛盾的显现 • (4)开始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开始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2000年36.09%;2005年 42.99%;2011年51.3%。 • 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3266.8美元;2011年为5184美元。 • 可见,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城乡融合,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起始阶段。 •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发展战略由重点发展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折。
2、问题指向 • 问题指向:三农问题 • 统筹城乡发展目前我们需要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 • (1)农民工的出路问题。 • (2)农村农业的发展问题。
三农问题 • 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3、基本目标:城乡发展一体化 •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 深化体制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城乡发展一体化。
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 2004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 2006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城乡统筹的模式。200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城乡统筹的模式。 •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
工人或农民只是对职业的选择, • 城市或农村只是对居住环境的选择!
(二)基本模式 • 1、基本路径: 三个集中 • 2、主要内容: 五个一体化 • 3、根本措施:体制机制创新
1、基本路径:三个集中 • (1)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 • (2)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 (3)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1)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 • 主要是两种办法: • 一是通过新型城镇化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 • 二是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 过去我们的工业企业分布比较分散,一个企业圈一块地,这对于节约用地,治理工业污染是不利的。 • 我国开发区(工业园)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设立,2004年最多时达到6866个。 • 工业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乡村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英国的乡村工业化 • 法国“你们的工业下放到叶绿素中来吧” • 韩国建立农村工业园区 • 日本的“新产业城市建设构想”
(3)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管理) • 通过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入股\出租\转让)逐步向规模经营集中; •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 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益阳土地信托流转 基本做法: • 政府出资在乡镇设立土地托管机构; • 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将名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给政府的土地托管机构,并签订土地信托合同; • 农业企业或大户再从政府土地托管公司手中连片租赁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经营活动。
2、主要内容:五个一体化 • (1)城乡规划 • (2)基础设施 • (3)公共服务 • (4)产业发展 • (5)环境治理
(1)城乡规划一体化 • 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编制好城乡一体化规划,特别是新型村镇布局和建设规划。 • 二是以县域为单元,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三规融合”。 • 三是落实好全国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要指标 • 一是规划的覆盖面; • 二是功能的正确定位。
(2)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 重点做到四通:通路( 公交一体化)、通电(同网同电同价)、通水(村村通自来水解决饮水安全)、通讯(广电、电信、互联三网融合)。 •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镇和中心村为重点,支持城市公共设施向村镇延伸,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统一布局和共建共享。
主要指标 • 生活设施 • 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比 • 城乡使用清洁能源普及率比 • 城乡主要道路有路灯比 • 信息设施 • 城乡居民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比 • 城乡居民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比
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 47
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 48
(3)公共服务一体化 • 改变城乡分离、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理顺城乡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搞好城乡社区建设。
主要指标 • 教育文化: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比 • 医疗卫生:城乡千人拥有医生比 • 就业服务:城乡就业培训一体化 • 社会保障:城乡医疗保障覆盖率比;城乡养 老覆盖率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