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生字新词

 法布尔( 1823-1915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当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学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晚年,代表作 《 昆虫记 》 的成功为他赢得了 “ 昆虫界的荷马 ” 以及 “ 科学界诗人 ” 的美名 , 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 绿色蝈蝈 》 是一篇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蝈蝈。第二部分,介绍蝈蝈。第三部分,进入第四段,开始写蝈蝈的饮食习性,一直写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这部分内容是观察金属网罩里的蝈蝈。. 生字新词.

ghaz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字新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当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学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晚年,代表作《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当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学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晚年,代表作《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2. 《绿色蝈蝈》是一篇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蝈蝈。第二部分,介绍蝈蝈。第三部分,进入第四段,开始写蝈蝈的饮食习性,一直写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这部分内容是观察金属网罩里的蝈蝈。《绿色蝈蝈》是一篇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蝈蝈。第二部分,介绍蝈蝈。第三部分,进入第四段,开始写蝈蝈的饮食习性,一直写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这部分内容是观察金属网罩里的蝈蝈。

  3. 生字新词 喑哑(   ) 静谧( ) 螽斯(    ) yīn yǎ mì zhōng 嗉囊(     ) 莴苣( )  颚( ) sù náng wō jù è 踢蹬(   ) 喙( ) dēng 唾液(  ) huì tuò 喧嚣( ) 吮取( ) 螳螂(     ) táng láng xiāo shǔn

  4. 生字新词 颚(è) 上颚 下颚 鄂(è) 鄂伦春 萼(è) 花萼 愕(è) 惊愕 愕然

  5. 生字新词 颚: 喙: 喑哑: 静谧: 螽斯: 嗉囊: 某些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 鸟类和昆虫的嘴。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声音低而不清楚。 安静。 昆虫,体长寸许,绿或褐色,触角呈丝状,有的种类无翅。善于跳跃,有的种类以其他小动物为食物,有的种类也吃庄稼。 昆虫或鸟类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下方,呈袋状,用来储存食物。

  6. 生字新词 扰乱: 哀号: 隐约: 哀鸣: 篡夺: 劫掠: ①混乱;慌乱。②骚扰﹐打乱。③破坏。 ①因悲伤而呼号痛哭。②指兽类悲啼。 ①模糊不清。②含义深而言辞简约:夫《诗》《书》 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悲哀地叫。 夺取(贬义)。 抢劫虏掠。

  7. 生字新词 苍茫: 喧嚣: 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 弱肉强食: 空旷辽远。 ①叫嚷;喧闹。②声音嘈杂。 同 “惊惶失措”,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形容兴味浓厚。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 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8. 生字新词 yīn万马齐喑 yìn喑恶 喑 hào称号 记号 háo号叫 哀号 号

  9. 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 【品析】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蝈蝈。先写它的歌声。蝈蝈的声音是“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当四周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沉寂时,蝈蝈的声音则显得“非常柔和”。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10. 2.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2.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品析】   本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了作者对蝈蝈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11. 3.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3.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品析】   作者为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到野外去观察,还捉了许多养在家里,这就是他的实验室。在仔细地观察之后,他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将蝈蝈的“两条淡白色”的身体侧线比喻为“丝带”,将蝈蝈的翅膀比喻为“纱”,甚至将蝈蝈比拟为少女“身材优美,苗条匀称”。这都体现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12. 4.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4.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品析】 5.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 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品析】 “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这是个拟人化的句子,将蝈蝈比喻为人。作者用生动活泼的句子,幽默地写出了蝈蝈在进食后的悠闲神态。

  13. 探究一:6、7、8、9、10段都很短,这五段合并为一段行不行?为什么?探究一:6、7、8、9、10段都很短,这五段合并为一段行不行?为什么? 【点拨】   合并成一段不合适,因为第6段写通过观察,作者知道蝈蝈最喜欢吃蝉。那么蝈蝈为什么最喜欢吃蝉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作者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实验和观察。第7段写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之后,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第8段说“别的东西也得吃”;第9段,写“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第10段,写“同类相食”的事情。

  14. 【点拨】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探究二: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5. 形容词 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和状态的词。如:大 高 认真 生动 美丽 精明 可爱 冰凉 初级 全 少 快 慢 甜 苦 好 坏 远 近 直 斜 绿油油 水灵灵 红彤彤 亮堂堂 老实巴交 黑咕隆咚 灰里吧唧 灰不溜秋 崎岖 含糊 磅礴 优秀 聪明 年轻 雪白 笔直 生动 固定 平等       本课中的形容词   狂热 欢乐 庄严 凉爽 浓密 短促而尖锐 绝望 连续不断 尖锐而急促 清脆 微弱 柔和 静谧

  16. 拟人 修辞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1、下面溪水大概是干了,看着有无数用力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沈从文《遥夜》) 2、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例1把“白色石块”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动作情态,想象“白色石块”会“睡。“睡”是有生命的人或者动物的行为。例2 “垂柳”也会“抚摸”“庄稼”;“芦苇”也会“护卫”“野花”,而“野花”又是“偷偷开放”。这两个例子都是拟人写法,借物抒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强烈的感情,表达得又形象又新颖。

  17. 本课中的拟人句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2.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 4.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 5.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18. 文艺笔调   本文虽然是小品文,但是却运用了文艺的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运用比较 本文大量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19. 语言生动传神 本文语言生动传神。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这些语言都很传神。 运用拟人手法 拟人手法在本文中随处可见。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20. 绿色蝈蝈 法布尔 1-2段:引出蝈蝈 声 绿色蝈蝈 4-5段:遇到“麻烦”(形、斗) 6-7段:吃肚子的秘密(食) 4-11段:观察蝈蝈 8-10段:补充说明 (食) 3段:介绍蝈蝈 声 4-10段:食物习性 (食) 11段:和睦共居(居)

  21.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智慧之果。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智慧之果。

  22.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它短小精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能使人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科学小品是当前普及知识,宣传科学的有力武器之一。它在介绍科学知识的时候,一般着重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小品可以运用文艺笔调(通常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对话、故事等形式)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寓知识于形象之中,描写与说明兼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科学小品一般篇幅不长,仅千把字,几千字,让读者用不多的时间就能获得一定的知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