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 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前提

信任. —— 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前提. 朱建廉. 南京市 金陵中学. 教育 ,说到底是一种 “ 影响 ”. —— 教育者借助于具体的教育举措对受教育者 施加的某种 “ 影响 ” 。. 事实上,我们所采用的某种教育 行为 ,在客观上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某种 “ 影响 ” ;我们所策划的某种教育 活动 ,在主观上是想对受教育者施加某种 “ 影响 ” ;我们所经历的某个教育 事件 ,在根本上就是要在所谓教育运作的过程中,通过施加各种层次、各个侧面、各种类型、各种方式、各种强度的 “ 影响 ” ,进而达成设定的某种教育 目标 。.

gez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前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任 ——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前提 朱建廉 南京市 金陵中学

  2. 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影响” ——教育者借助于具体的教育举措对受教育者 施加的某种“影响”。 事实上,我们所采用的某种教育行为,在客观上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某种“影响”;我们所策划的某种教育活动,在主观上是想对受教育者施加某种“影响”;我们所经历的某个教育事件,在根本上就是要在所谓教育运作的过程中,通过施加各种层次、各个侧面、各种类型、各种方式、各种强度的“影响”,进而达成设定的某种教育目标。

  3. 重要前提是“信任” 欲使教育影响卓富成效 如果教育行为科学合理,当然就可以期望从中获取较好的教育影响; 如果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行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很好的职业形象,则在相应的教育行为中就能够期望高效率的获取更好的教育影响。 即使是相同的教育行为,相应的教育影响其强度还会与学生对教师的信赖程度和认可程度成正相关——这就是通俗意义上的“信则灵”。

  4. “信任”的内涵 “双向性”特征 欲使得在所实施的教育行为中、在所完成的教育活动中、在所参与的教育事件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影响能够卓富成效,则必须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起必要的“信任”。这里所说的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任”,同样应该具备着一般意义上的“信任”的所谓“双向性”特征,即:既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可教”(基本素质)的坚定信念,又包括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可执教”(执教能力)的充分信赖。当然,作为实施教育影响的重要前提的“信任”,在其相应的“双向”内涵中更应该被关注的是后者——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具备的执教能力的信赖。

  5. 建立“信任”的三字真经 “爱”、“诚”、“功” 如何获得这一份信赖呢?结合切身的教育实践而作认真揣摩,笔者领悟出如下“三字真经”:“爱”、“诚”、“功”。 “爱学生”——只有对学生富有爱心,才能够更 容易为学生所接纳、所信赖; “爱” “爱职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如果不能够 对所从事的职业挚爱有加,则将 很难把相应的从业行为做到较高 的境界。

  6. “真诚”之“诚”——真诚待人,怎会不被信任? “诚” “坦诚”之“诚”——坦诚相见,当然会被信任。 “功夫”之“功”——对所从事的职业痛下苦功,潜 心谋划职业经历、精心策划职业行为,则 必将能够收到积极的功效,从而取得受教 育者的信赖; “功” “功底”之“功”——努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积 攒丰厚的从业本钱、打下深厚的职业功 底,则必将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形象,从 而获得受教育者的信任。

  7. 建立“信任”的关键环节 第一映像 初次见面所形成的第一映像,对人际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师生间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当然也不例外。 案例:不由得你不信!

  8. 案例: 不由得你不信! 背景: 这是笔者从业初期的一段职业经历。学校让笔者接任一个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前任班主任介绍说: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对老师非常挑剔,很难对老师建立起信任,尤其是像你这样的年轻教师。针对这一点,笔者精心策划了与全班同学第一次见面的班会。

  9. 案例: (笔者捧着全班同学的档案材料走进教室,主持与全班同学第一次见面的班会)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由我接任初二 (3)班班主任。 生(全体):(鼓掌) 师:(示意掌声止)我们能够走到一起,在同一个集 体中工作、学习、生活,这是我们之间的缘 分……怎么?我看有些同学听我说起“缘分”二字 时表情有点怪,不信吗? 生A:老师,别拿我们当孩子哄。

  10. 师:哦!这位同学误会我了,我没把大家当孩 子哄。我说我们之间有缘分是有科学根据 的。 生A:老师,您能说说您的科学根据吗? 生(部分):对!老师说一说吧。 师:想听吗? 生(大部分):想听! 师:真想听? 生(全体):真想听! 生A:老师,您要是说不出根据,那就是在哄 我们。 生(全体):(笑声)

  11. 师:(对A)你这小调皮!(对全班同学)我们班有50位师:(对A)你这小调皮!(对全班同学)我们班有50位 同学,加上我共有51人。我之所以说我们之间有缘 分,是因为我断定:在我们这51个人当中,至少有两 个人出生于同一天。 生(全体):(议论纷纷) 生B:老师,我不信!哪会有那么巧? 师:不信?敢打赌吗? 生B:(迟疑片刻)敢! 生A:打赌老师肯定赢! 师:你凭什么判断老师肯定赢? 生A:(指着讲台上的学生档案)老师一定是看过我们的 材料了。 生(全体):(再次纷纷议论)

  12. 师:(示意大家安静)A同学怀疑我事先偷看过大家的档案材师:(示意大家安静)A同学怀疑我事先偷看过大家的档案材 料,所以才会做出上述判断。在这里我想向大家郑重做 出三点承诺:第一,我坚持判断在我们51个人当中极有 可能有两个人出生于同一天;第二,我真的还没来得及 看我刚刚拿到手的这些档案材料;第三,我将能够让大 家相信我做出上述判断根本不需要事先偷看大家的档案 材料。 生A:老师,您怎样兑现这三点承诺呢? 师:A同学问得很好!做出承诺并不难,但要想把所做出的承 诺落实与兑现,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过我将尽力而为。 我们先来落实第一点:先请在“一月份”过生日的同学站 起来,相互通报一下生日的具体日期,然后依次请在“二 月份”、“三月份”、……过生日的同学做同样的交流。这 样做可以吗? 生(全体):(兴奋的)可以!

  13. (组织全班同学依次进行上述操作。随着“一月份”、“二月份”、……上述判断被逐月否定,越来越多的同学逐渐从“怀疑判断的正确”转为“期望判断被验证”。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耐心的等待着。到了“六月份”,终于出现了生日在同一天的两位同学,全班同学按捺不住而为此欢呼雀跃。)

  14. 师:(示意大家安静)大家不要过度兴奋。判断得到了证师:(示意大家安静)大家不要过度兴奋。判断得到了证 实,这本来就在我的预料之中。可接下来的第二点, 我真的没办法使之得以落实。因为我说我尚未看过这 些档案材料,如果有哪位同学不相信,我真的无法向 他证实。所幸的是:当我能够让大家相信我做出上述 判断其实并不需要看档案,那么,“我尚未看过档案” 的说法的可信度自然会有所提升;另外,我们之间的 相处今天只是个开端,等我们相处时间长了,大家就 会逐渐了解我的为人。 生C:老师,我们相信你! 生D:老师,请您落实第三个承诺吧!

  15. 师:好的!其实老师所做出的上述判断真的 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根据之上的。根据 “概率论”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出:在51 个人当中有两个人出生于同一天的概率 是相当高的。由于大家现在还不具备做 出相应计算的能力,所以我在这里只想 通过一个极为通俗的比喻来说明这一 点:做365个小格子,取51个小球,闭上 眼睛随意的将小球扔向这些小格子,当 你把每一个小球都随意的扔进某一个小 格子后,则在某一个小格子里被扔进2个 小球的可能性将会是非常大的。大家觉 得我说清楚了吗?

  16. 生(全体):(兴奋不已,议论纷纷) 生E:老师,您说得非常清楚,您同时还 让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 老师,您说的太好了! 师:如果我现在再次向大家表白:其实我 真的还没来得及看大家的档案材料。 对我的这一表白大家相信吗? 生(全体):相信! 生A:不由得你不信! ……

  17. 评析: 1、经历上述班会活动后,师生之间的信任被成功的建立,这样就为后续工作打开了局面,使得师生间的接触非常愉快、师生间的相处非常融洽。同时,发生在师生间的教育行为所对应的教育影响也卓富成效。

  18. 2、案例中:教育活动所选择的相关内容较好的符合学生的身、心理特征需求;教育活动展开方式的设计较为精妙;教育活动中师生间的交流较为充分;教育活动中针对动态生成的处置较为得当。

  19. 3、案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其逻辑线索清晰、流畅,相应的教育目标的达成也较为顺畅:“激疑——质疑——释疑——取信”而一气呵成。

  20.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