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likes | 1.18k Views
質性研究設計 -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資料運用與分析. 辛炳隆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大綱. 引言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 ( 潘淑滿, 2003 ,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 深度訪談的規劃與執行 焦點團體座談的規劃與執行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之資料分析與呈現 結語. 引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沒有好的素材,再好的分析方法,再好的文筆也是枉然 撰寫研究計畫書時,就應鋪陳好每一章節預計之主要內容,以及撰寫這些內容所引用的資料來源(包含文獻分析、次級資料分析、問卷調查、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團體座談等)
E N D
質性研究設計-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資料運用與分析質性研究設計-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資料運用與分析 辛炳隆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大綱 • 引言 •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 深度訪談的規劃與執行 • 焦點團體座談的規劃與執行 •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之資料分析與呈現 • 結語
引言 •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好的素材,再好的分析方法,再好的文筆也是枉然 • 撰寫研究計畫書時,就應鋪陳好每一章節預計之主要內容,以及撰寫這些內容所引用的資料來源(包含文獻分析、次級資料分析、問卷調查、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團體座談等) • 好的研究計畫書未必能保證有好的研究報告,但不好的研究計畫書一定會產生不好的研究報告。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一) • 「質性研究」是將歸納邏輯運用於對社會現象的探究過程 • 質性研究的特色 • 研究過程非常重視被研究對象個別經驗的特殊性 • 研究者所關心的是行為(或現象)對被研究對象有何意義 • 研究者必須誠實呈現所蒐集到的資料 • 研究者本身是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故應放空自我,提高對研究現象的敏感度與觀察力 • 運用歸納方式分析所蒐集資料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二) • 質性研究的適用情境 • 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社會情境 • 當研究情境較不具控制或權威 • 研究的概念或理論仍處於初步建構的階段 • 強調被研究者的觀點對研究結果詮釋之重要性 • 為了界定新的概念或形成新的假設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三) 質性研究的研究設計 研究問題的形成 進入研究場域 抽樣策略與樣本單元 資料收集 資料分析 研究報告撰寫
深度訪談的規劃與執行 • 確認深度訪談之目的 • 蒐集客觀資訊,增加對問題背景的瞭解 • 瞭解受訪者對研究議題的意見或感受 • 就量化分析結果或初步結論與建議,聽取受訪者的意見 • 研擬訪談題綱 • 題綱類型 • 結構型 • 非結構型 • 半結構型 • 題綱內容 • 必須契合研究主旨與訪談目的 • 必須是受訪者願意且能夠誠實回答 • 應視已完成的訪談結果,適時調整訪談題綱
深度訪談的規劃與執行 • 訪談對象的選擇 • 專業性 v.s. 代表性 • 普遍性 v.s. 獨特性 • 應視已完成的訪談結果,適時調整訪談對象 • 其他應注意事項 • 訪談前的準備工作 • 瞭解訪談題綱所涉及的政策法令 • 瞭解受訪者的背景資料與對研究議題之一向主張 • 訪談時應適度掌控訪談內容,避免偏離主題 • 訪談時應提供受訪者正確訊息,避免基於錯誤認知的發言 • 訪談時應做筆記,避免過度依賴錄音
焦點團體座談的規劃與執行 • 焦點團體座談的意義 焦點團體座談是以小團體成員彼此之間的互動與討論,共同激發出來的意見,作為研究資料收集的主軸。 • 焦點團體座談的優點 • 省時間、容易進行 • 透過團體討論特定議題 • 團體互動激發多元觀點 • 焦點團體座談的缺點 • 在團體中,成員之間的對話與語言運用,往往會受到當時團體情境左右,所以研究者透過焦點團體座談所收集到的資料,在某種程度而言,是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 受到時間限制,與會者可能無法完整表達意見。
焦點團體座談的規劃與執行 • 進行焦點團體座談的目的 • 確立研究議題與研究方法 • 確認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之適當性 • 針對有爭議的議題,透過對話,尋求共識 • 針對座談目的,訂定座談題綱與挑選團體成員 • 避免只有立場,而無論述的成員 • 避免奉派參加,卻不發言的成員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之資料分析與呈現 • 資料分析 質性資料分析過程就是概念化的過程 • 運用歸納法 • 資料蒐集與分析同步進行 • 允許研究者對資料有更大的詮釋權 —編輯式分析法 強調主觀/詮釋的分析,研究者可以編輯者角色,對訪談或座談資料進行編輯、剪裁、再重組。 • 分析內容與結果必須能回應研究需要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之資料分析與呈現 • 資料呈現 • 內容應使讀者能夠明顯區分受訪者(或參與座談者)的陳述與研究者的分析意見 • 呈現方式 • 將描述性與分析性資料分開撰寫 • 將描述性與分析性資料以交錯方式撰寫 • 描述性資料應避免以流水帳或現場實錄方式呈現 報告正文應否呈現逐字稿?
結語 • 質性研究的最主要研究工具就是研究者本身,研究者對研究議題的瞭解程度是決定質性研究成敗的關鍵因素。 • 研究者雖應傾聽受訪者的意見,但事後必須分析歸納,甚至批判,絕非照單全收。 • 質性研究絕不比量化研究容易,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更非節省研究時間與預算的「替代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