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寡人之於国也

寡人之於国也. 《 孟子 》. 孟子简介 孟子 ( 前 372— 前 289) 名 轲 ,字 子舆 ,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是孔子之孙 子思 ( 孔伋 ) 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 大的儒 学大师,是孔子学说的嫡传。后世常以“ 孔孟 ”并称,元文宗封孟子为“ 亚圣 ” 。 曾游历各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 《 孟子 》 七篇。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寡人之於国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寡人之於国也 《孟子》

  2. 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是孔子之孙子思(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是孔子学说的嫡传。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元文宗封孟子为“亚圣”。曾游历各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3.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4. 关于《孟子》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善于雄辩,语言犀利酣畅,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逻辑谨严;善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深刻透彻。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 讨论一:梁惠王有什么样的疑惑?提出了什么问题?讨论一:梁惠王有什么样的疑惑?提出了什么问题? 讨论二: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 《战国策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天下“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梁惠王:“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7. 讨论三、孟子如何入题的?用了什么方法?

  8. 讨论四、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梁惠王又是怎样的认识?讨论四、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梁惠王又是怎样的认识? 讨论五、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9. 讨论六、孟子认为“王道之始”应采取那些措施?有何结果?讨论六、孟子认为“王道之始”应采取那些措施?有何结果? 讨论七、梁惠王自认为的“寡人之用心者”包括这些措施吗?为什么?

  10. 讨论八、孟子认为“王道之成”应采取哪些措施?有何结果?讨论八、孟子认为“王道之成”应采取哪些措施?有何结果?

  11. 讨论九、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并概括段意。讨论九、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并概括段意。 讨论十、 本段是如何说明君王的态度的?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12. 未施仁政 移其民 移其粟 而民不加多,何也? 提出问题 尽心 五十步笑百步 实质相同 分析问题 梁惠王 邻国之君 之始 则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决问题 行仁政 之果 之成

  13. 总结: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2.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4.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14. 拓展延伸 练习三:用现代观念评价孟子的主张 (一)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 (二)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15. 练习二:文言固定句式 1.或……或…… 2.直……耳,是……也 3.是何异于……

  16. ①寡人之于国也(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②河内凶(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 ③请以战喻(请允许我。)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 ⑤弃甲曳兵而走(跑,逃跑) ⑥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不定代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则,那么)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供养活着的人) ⑨王无罪岁(不要归咎) ⑩谷不可胜食也(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