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580 Views
急性胃肠炎病毒. 急性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在婴幼儿引起的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腹泻和引起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此外,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有:肠道腺病毒 40 、 41 、 42 ,杯状病毒科的 SRSV 和星状病毒科的星状病毒。. 大多数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分属四个病毒科: 呼肠病毒科 (Reoviridae) :轮状病毒 (rotavirus) 杯状病毒科 (Calicividae) :小圆形结构化病毒 (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 , SRSV) 经典人类杯状病毒
E N D
急性胃肠炎病毒 • 急性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 在婴幼儿引起的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腹泻和引起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此外,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有:肠道腺病毒40、41、42,杯状病毒科的SRSV和星状病毒科的星状病毒。
大多数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分属四个病毒科:大多数急性胃肠炎由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分属四个病毒科: 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rotavirus) 杯状病毒科(Calicividae):小圆形结构化病毒 (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SRSV) 经典人类杯状病毒 腺病毒科(Adenoviridae):肠道腺病毒40、41、 42型 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星状病毒(astrovirus)
轮状病毒 • 人类轮状病毒( human rotavirus, HRV )属于呼肠病毒科,是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腹泻的重要病原体。 • 人类病毒中只有呼肠病毒科为双链RNA病毒。 • HRV分为A-G7组,A-C组引起人类、动物腹泻,D-G组引起动物腹泻;A组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B组仅在我国成人中爆发流行。
流行病学 • 轮状病毒呈世界性分布,A组最为常见。 • 是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占病毒性胃肠炎的80%以上。 • 全世界每天有2000个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感染,3岁以上90%儿童曾被感染。 • 晚秋和冬季是主要发病季节。
生物学性状 球形,有双层衣壳,无包膜。壳粒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具有双层衣壳的完整病毒颗粒才有感染性。
基因组结构 • 基因组为双股RNA,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和5个非结构蛋白。 • VP6位于内衣壳,为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根据VP6将HRV分为A~G7个组,A组又可分为4个亚组。 • VP7、VP4位于外衣壳为病毒的中和抗原。 • 非结构蛋白为病毒酶或调节蛋白,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致病性与免疫性 •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VP4为主要致病因子,造成微绒毛萎缩、变短、脱落,细胞渗透压发生改变,电解质平衡失调,大量水分进入肠腔,引起严重水样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 感染后,主要起作用的是肠道局部sIgA(病毒局部感染),且抗体只对同型病毒具有中和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 • 检测病毒或病毒抗原:患者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且形态结构特殊,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法检查。 • ELISA直接法或间接法检查病毒抗原。 •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根据A、B、C三组轮状病毒11个基因片段的特殊分布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在临床病因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有重要意义。 • 核酸杂交法、PCR法。
防治原则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 特异性疫苗在研究之中。 • 治疗主要是及时输液,纠正电解质失调,防止严重脱水及酸中毒,减少婴幼儿的死亡率。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nteric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us” A E Viral hepatitis NANB Parenterally transmitted B D C “Serum” F, G, ? other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有:HAV、HBV、HCV、HDV、HEV,以及近年研究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和输血传播病毒(TTV)。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有:HAV、HBV、HCV、HDV、HEV,以及近年研究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和输血传播病毒(TTV)。 • 肝炎病毒分别属于不同的病毒科,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结局不完全相同。
甲型肝炎病毒Heptitis A virus • 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 属于小RNA病毒科的嗜肝RNA病毒
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球形,衣壳呈20面立体对称,无包膜;+ssRNA病毒。
2、培养特性:黑猩猩及绒猴对HAV敏感,病毒增殖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2、培养特性:黑猩猩及绒猴对HAV敏感,病毒增殖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 3、抵抗力:比一般肠道病毒更耐热、耐化学消毒剂。可在粪便、污水中存活数月,可通过污染水源引起暴发流行;加热100℃5min能破坏其感染性。 在世界各地分离到的HAV属同一个血清型。
临床表现:不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发热。尿颜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不久出现黄疸,首先是巩膜,然后皮肤,伴痒感。儿童、青少年隐性感染多见, 成人80%以上血清中存在HAV抗体 。
微生物学检查 • 检测抗原或抗体 • 感染早期可通过血清学检查血清HAV IgM抗体(RIA或ELISA) • 核酸杂交法、PCR检测HAV RNA
防治原则 • 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 灭活及减毒疫苗; • 易感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紧急预防。
戊型肝炎病毒 HEV • HEV球形,无包膜,属杯状病毒科,单正链RNA; • HE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侵犯青壮年。引起急性肝炎,不发展为慢性肝炎,无慢性携带者。孕妇对HEV易感,发病率高,病情严重。